將開展超400場科普志願服務活動 廈門市舉辦“全國科普月”主場活動

人民網廈門9月13日電 (余乃鎏、陳博)今年9月是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普及法》(以下簡稱《科普法》)頒發后的首個“全國科普月”。12日,主題為“提升全民科學素質,夯實科技強國基礎”的2025年廈門市“全國科普月”主場活動在思明區中山路舉行,以推動科學普及深入基層、服務民生,增進廣大市民科學素質。
活動現場。人民網記者 陳博攝
活動現場,頒發了2025年廈門市科普教育貢獻獎、青少年科技勵志獎以及第22屆廈門市青少年電腦機器人競賽獎項,並表彰了第40屆福建省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第20屆宋慶齡少年兒童發明獎、第39屆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等賽事的廈門獲獎者,以及為“探索科學之美 共享科普盛宴”2025年廈門市科普攝影獲獎作品頒獎。
現場為2025年廈門市科普教育貢獻獎等獲得者頒獎。人民網記者 陳博攝
“今年,廈門市少年兒童在全省乃至全國的各類科技賽事中表現優異。”廈門市科協工作人員介紹,在第40屆福建省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中,廈門代表隊斬獲19項省一等獎,2個項目榮獲“科協主席獎”並推送全國賽,推送數量佔全省超過40%,居全省首位﹔在第20屆宋慶齡少年兒童發明獎中,廈門選手一舉奪得5金7銀12銅,金獎數佔全省超80%,總成績位列全省前茅,創下歷史最好成績﹔在第39屆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中,廈門選手在人工智能、環境科學、工程制造等多個領域展現出不俗實力……彰顯出廈門的科技教育不僅注重“傳知識”,更注重“培興趣、強意識、鍛能力”,通過深耕青少年科學素質提升工程,讓創新的種子在校園裡生根發芽,讓科學的精神在青少年心中蔚然成風。
《知識就是力量》“科普增值服務AI智能體平台”發布。人民網記者 陳博攝
現場,“知識就是力量·與科學家同行鷺島計劃”同步發布,該計劃整合學校、書城、街道、科技場館、相關企業等資源,攜手打造科普宣傳陣地,構建“科普閱讀+實踐+傳播”立體平台,形成可全國推廣的青少年科學教育模式﹔首發了《知識就是力量》“科普增值服務AI智能體平台”,這個以AI賦能科普、打造“科普+AI+教育”的智能生態平台,通過八大核心功能讓科學知識更生動、更智能、更貼近青少年生活﹔串聯全市科普陣地,發布了“廈門科普地圖”宣傳視頻以及新近加入廈門科普陣地的7家“新成員”手繪地圖,“通過科普視頻展播為市民提供便捷的移動科普資源導航,市民可乘坐公交、地鐵暢游科普線路,打卡‘廈門科普地圖’,體驗廈門的‘30分鐘科普服務圈’。”
廈門科普地圖發布。人民網記者 陳博攝
不僅如此,本次廈門市“全國科普月”主場活動還匯聚了包含科學技術、健康科學、自然科學、普法宣傳等類別的30余家當地科技企業、高校、科研機構和科普基地,帶來100余項科普互動體驗項目,將與民生相關的前沿高階科普內容帶到市民身邊,讓市民可以近距離與高科技互動。
其中,“科普奇妙市集”覆蓋中山路百米長街,從大型科技展陳體驗到便民科普服務展位,集科技創新、科技互動、科技服務於一體﹔廈門科技館、廈門大學、誠毅科技館等單位則帶來了機器人對抗賽、無人機足球、VR體驗、智慧康養設備、社交型機器人等互動體驗項目。
現場同步設置“科普奇妙市集”。人民網記者 陳博攝
值得一提的是,這個科普月期間,廈門市還將開展超400場豐富多樣的科普志願服務活動,涵蓋科普研學、專家講座、科技培訓、社區實驗秀、科普劇場等形式,致力推動科普服務進入學校、社區、企業、鄉村,讓市民群眾在家門口就能獲得優質多元、觸手可及的科普服務﹔同時,活動還將通過“科普活動月度評選”收集市民反饋,評選出科普月群眾最喜歡的科普活動,形成“活動-體驗-反饋-優化”的服務閉環。
“未來一個月,廈門將以全國科普月為契機,全面貫徹落實《科普法》,構建‘政府推動、社會參與、數字化賦能’的大科普格局,讓科技創新成果真正惠及於民,為廈門建設高素質創新型城市奠定堅實科學素質基礎,充分展現廈門科學素質底色,讓廈門成為科普建設的一道靚麗風景線。”廈門市科協相關負責人說。
市民游客參與科技互動體驗。人民網記者 陳博攝
據悉,得益於全市廣大科普工作者的辛勤付出,近年來廈門除了科學教育加法成效突出外,全民科學素質也持續提升,2023年度廈門市公民具備科學素質的比例為17.7%,穩居福建省首位﹔科普陣地服務能級穩步增強,全市累計建成市級科普教育基地85家,年度科普開放量超1000萬人次﹔群眾科普活動積極踴躍,打造出嘉庚號海洋大講堂、自然筆記等一批特色科普品牌,崇尚科學、追求創新在全社會蔚然成風。
工作人員現場開展科學普及。人民網記者 陳博攝
本次活動由廈門市委宣傳部、市科協、市教育局、市科技局、思明區政府等25個單位聯合主辦。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