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中國創新成果,福州濱海新城砂質海岸生態減災案例向全球推介

近日在青島舉辦的2025海洋合作發展論壇上,首屆聯合國“海洋十年”海洋生態保護修復大賽評選結果揭曉。其中,由自然資源部海島研究中心、自然資源部海洋減災中心、自然資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福州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等四家單位合作完成的“中國福建省福州市濱海新城砂質海岸生態減災案例”,從全球130家參賽單位中脫穎而出,獲評“海洋十年”中國行動國際合作種子基金資助項目海洋生態文明實踐范例賽道重點項目,並作為我國在海洋生態保護與可持續發展方面的創新成果向全球推介。
濱海新城修復建設沿海防護林,改善環境。長樂區融媒體中心供圖
該項目通過實施海灘整治與養護、濱海防護林修復與建設、堤后濕地生境保護與恢復等3項工程,構建了由動態平衡海灘-綜合防護林帶-水系連通濕地組成的自然緩沖帶與親水空間區交錯融合的海岸帶生態減災空間體系,助力一個“顯山、露水、透綠、親海”的新城加速崛起,為向全球推出“兩山”理念實踐創新與轉化案例作出了特色的探索和成功示范。
為進一步提升區域生態服務功能和海洋災害風險抵御防治能力,2020年8月,福州市開展了濱海新城海岸帶保護工程,實施海灘整治與養護、濱海防護林種植與建設、海堤堤后濕地生境恢復等3項工程。
其中,長樂沿線北部防護林修復與建設林帶面積215公頃,長樂機場北部海灘修復與養護面積15.3公頃,外文武海堤堤后濕地外來入侵植物清理面積129.3公頃、東湖濕地-森林鳥類棲息地修復面積61公頃、撂荒沙地修復建設面積84.6公頃,由海向陸構建了由動態平衡海灘-綜合防護林帶-水系連通濕地組成的自然緩沖帶與親水空間區交錯融合的海岸帶生態減災空間體系,提升了區域海岸帶抵御台風、風暴潮等海洋災害和防風擋沙的能力,增加了濱海新城的生態優勢和戰略價值。
2021年11月,經推優評選,該項目入選“自然資源部海岸帶生態和減災協同增效典型案例”﹔2022年1月,項目入選“生態環境部首批美麗海灣提名案例”﹔2022年12月,項目修復區域通過福建省旅游資源規劃開發質量等級評定委員會組織評定,確定為省級旅游度假區(長樂濱海旅游度假區省級旅游度假區)﹔2023年9月,項目入選自然資源部和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在2023年全球濱海論壇發布的《海岸帶生態減災協同增效國際案例集》。
據了解,作為聯合國“海洋十年”在華落地的旗艦活動,本次大賽旨在遴選具備全球推廣潛力、可顯著提升海洋生態系統健康與復原力的創新技術與治理模式,為中國乃至全球海洋生態文明貢獻公共產品。大賽共吸引了來自12個國家的130家單位參與,涵蓋政府部門、高校、科研機構、企業、社會團體及青年團隊,聚焦海洋生態保護修復領域多專業方向,最終評選出45項獲獎項目。(陳家琳)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