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南洋職業學院2025暑期“三下鄉”:青春踐初心,服務顯擔當

2025年暑期,廈門南洋職業學院組建多支實踐團隊,赴吉林、福建各地開展“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
紅色鑄魂:循足跡憶崢嶸,傳承精神礪初心
實踐團在四平戰役紀念館開展紅色研學。
8月3日,“鷺行白山”實踐團赴吉林省四平市四平戰役紀念館開展紅色研學。在“戰前態勢”“四戰四平”等展區,泛黃的戰地日記、斑駁的武器裝備、復原的戰場場景……在鐫刻著烈士姓名的“英烈牆”前,實踐團聆聽馬仁興師長“身中數彈仍高呼向前”的壯烈事跡,當了解到“參戰部隊平均年齡不足25歲”時,成員們眼含熱淚、深深鞠躬。
健康惠民:醫心向黨暖鄉野,專業服務護民生
實踐團聚焦鄉村留守老人與兒童健康需求開展服務。
7月25日—27日,該校醫學院“醫心向黨,情暖建甌鄉”實踐團赴福建省南平市建甌市迪口鎮店村,聚焦鄉村留守老人與兒童健康需求開展服務。團隊在指導老師的帶領下,提前籌備物資、規劃行程,為村民提供血壓檢測、建立健康檔案,針對血壓異常者給予飲食調控與用藥建議﹔通過推拿服務緩解村民肩頸腰背疼痛,並用通俗語言開展慢性病防治、急救技能宣講﹔為老人送上便攜藥盒,為兒童發放醫學科普繪本與文具。
鄉村振興:青春賦能助發展,繪就振興新畫卷
實踐隊隊員化身主播參與其中。
7月2日起,該校建筑工程學院/藝術設計學院實踐隊在福建省漳州市南靖縣坑尾村開展為期一周的實踐,開展“直播引航”“包裝煥彩”“黨繪牆韻”項目活動。在直播中,隊員化身主播,在田間地頭推介套種輪作的茄子、苦瓜等農產品,兩小時的直播吸引了超8000人次觀看,帶動銷量增長30%﹔在包裝方面,隊員提取農墾文化元素,設計國潮風蔬菜包裝﹔在黨繪牆韻時,隊員在村文化廣場繪制“黨建+農耕”主題牆繪,將“富強”融入稻浪、“友善”定格孩童的笑臉。學子們用數字技術、創意設計與生態理念,為鄉村注入新動能。
隊員們探訪燕子窠生態茶園與“三茶”統籌展示館。
7月7日—9日、18日,該校人文社科學院/外國語與旅游學院實踐隊赴福建省武夷山市、泉州市安溪縣,以“青衿三茶行,興農創未來”為主題助力茶產業發展。團隊走進校友創辦的漫甘茶業,見証了智能生產線如何實現茶產業標准化﹔化身抖音主播帶貨,峰值躋身茶產品帶貨百強榜第30名﹔探訪燕子窠生態茶園與“三茶”統籌展示館,解鎖了“茶文化、茶產業、茶科技”融合密碼﹔與福建靜修堂茶文化有限公司共建“大學生社會實踐基地”,沉浸式體驗“一日茶農”﹔對話全國先進工作者陳加友,感悟“干一行、愛一行、專一行”的工匠精神。此次活動讓學子深刻體會到數字經濟對鄉村產業鏈的重構作用,進一步堅定了投身茶產業振興的決心。
文化傳承:非遺筑夢潤童心,書香點亮鄉土路
隊員們為鄉村兒童拓寬閱讀視野。
7月15日—16日,實踐隊隊員赴福建省廈門市翔安區后村小學站,以非遺繪本《小舞獅》為載體,通過提線木偶表演、舞獅手勢舞、“舞獅採青”游戲激發兒童的興趣﹔開設醒獅常識、剪紙藝術課堂,融入南音、“送王船”等閩南文化,組織剪紙與拓畫創作﹔捐贈近100本圖書,為鄉村兒童拓寬閱讀視野。
活動現場。
7月31日—8月1日,隊員赴福建省廈門市翔安區民友社區站,以《不一樣的哇呀呀》《小舞獅》為媒介,設計了“五育融合”活動——學唱京劇《唱臉譜》、繪制京劇臉譜、剪傳統窗花,將非遺技藝轉化為“看得見、摸得著”的體驗,為廈門建設“兒童友好城市”注入文化活力。
愛心守護:志願同行暖童心,服務基層顯擔當
隊員們走訪社會福利院。
8月27日,經濟管理學院學生干部組織志願者赴福建省廈門市思明區社會福利院,開展“童心童夢,志願同行”實踐活動。團隊提前籌備3D折紙、黏土、永生花等物資,經福利院培訓后,與孩子們開展“猜形狀贏扭蛋”“吹乒乓球贏小夜燈”等游戲,指導孩子們完成黏土創作、3D折紙、永生花扇制作與石膏娃娃彩繪。志願者們用陪伴傳遞溫暖,在互動中深化“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志願精神,展現出新時代青年的時代擔當和人文關懷。
8月19日—22日,“陪伴、修繕、育人”實踐隊赴福建省廈門市同安區愛和水晶寶貝親子園,圍繞“陪伴、修繕、育人”開展服務:陪伴端飯分湯、講午休繪本,幫助幼兒建立安全感﹔與家長組成“粉刷小分隊”,完成牆面粉刷,維護兩座游樂設施、消除10余處毛刺﹔開設舞獅表演與精油皂DIY課堂,讓孩子在體驗中感受傳統文化。
2025年暑期,廈門南洋職業學院學子還積極參與廈門市“揚帆計劃”,在政務服務、社區治理、金融行業等崗位錘煉能力。
未來,廈門南洋職業學院將持續深化實踐育人,引導青年學子以知促行、以行踐知,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建設、實現鄉村全面振興貢獻更多南洋力量,讓青春在黨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綻放絢麗之花。(文/圖 廈門南洋職業學院)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