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漳州薌城加強物業黨建聯建  解鎖基層治理“幸福密碼”

2025年09月17日12:12 | 來源:人民網
小字號

作為漳州市中心城區,薌城區持續探索基層治理現代化新路子。

今年以來,薌城區聚焦無物業小區和老舊小區民生短板,將物業黨建聯建作為提升基層治理效能的重要抓手,通過建強組織、健全機制、難題共解、典型帶動,實現物業黨建聯建工作“四個轉變”,扎實推進住宅小區實現長效管理。

截至目前,該區已成立業委會117家、業主大會籌備組122個,實現小區黨組織覆蓋率、物業服務覆蓋率達100%,“三有”物業服務企業黨組織覆蓋率達92.19%。

建強組織固根基

實現“單兵作戰”到“協同作戰”轉變

薌城區著眼健全上下貫通、執行有力的組織體系,不斷壓實各級領導責任,凝聚組織力量,有效激發基層治理活力。

強化組織引領。成立以區委書記、區長為組長,相關區領導為副組長,區直有關部門和各鎮(街道)黨政主要領導為成員的“薌城區加強物業黨建聯建提升基層治理效能”專項工作小組,制定《薌城區加強物業黨建聯建提升基層治理效能工作方案》等系列工作方案8份,引導14名區級領導帶頭挂鉤14個重點社區、擔任“大黨委”書記,全區222名科級干部定點聯系239個小區,定期召開工作會議,研究解決小區治理難題和群眾訴求。

凝聚組織力量。推動100個社區與231家機關單位簽訂黨建共建協議,138個小區黨支部與物業企業聯建,吸納轄區內具有代表性和影響力的駐區單位、共建單位、小區黨支部、業委會、物業服務企業,以及法官、民警、城管執法人員等參加,召開黨建聯席會議244場,及時解決工作推進過程中的問題213個,促進條塊力量向社區、小區匯聚。

激發組織活力。深化黨員“雙報到”,推廣“老‘薌’鄰好”物業黨建聯建智慧平台,推行“群眾點單、支部派單、黨員接單”服務模式,推動3019名在職黨員到社區報到,積極認領群眾“微心願”、全力解決“微實事”600余件,集中開展小區環境整治等志願服務活動299次,做到“工作在單位、服務在小區、奉獻雙崗位”。

健全機制促規范

實現“臨時動議”到“常態長效”轉變

薌城區健全完善系列工作機制,引導居民群眾充分發揮主體作用,推動業主委員會和物業服務企業良性互動,實現住宅小區常態化、長效化管理。

健全“培訓+宣傳”機制。召開物業服務企業黨組織規范化建設暨物業管理提升推進會,動員76家物業服務企業加強日常管理,組織14名物業行業黨員專家分組挂鉤街道,常態化開展專業知識培訓、疑難問題指導,區鎮兩級共舉辦專題培訓會12場次覆蓋3200人次,促進小區業委會、物業服務企業規范履職。累計發布宣傳口號18條,印發宣傳手冊、折頁1.2萬份,形成“人人參與、家園共造”的良好氛圍。

健全“指導+監督”機制。以“三清單一指南”為指導,下發《薌城區住宅小區業主委員會組建、換屆流程指導范本》等工作提示9份,進一步規范物業服務行為。採取“四不兩直”方式,對街道、社區(小區)及區直有關部門推進物業黨建聯建工作情況進行督導檢查,落實“一月一通報”“一季一講評”工作措施,下發《薌城區物業黨建聯建工作情況通報》5期,進一步表彰先進、激勵后進。

健全“考核+評價”機制。採取“守信激勵、失信懲戒、優勝劣汰”分類監管方式,每季度開展物業綜合執法檢查,圍繞物業服務企業服務管理質量等8個方面進行考核,累計檢查物業小區624個(次),開具責令整改通知書608份,促進物業服務企業提升服務水平。依托“老‘薌’鄰好”物業黨建聯建智慧平台,推動物業服務企業主動認領“物管端”賬號129個,及時處理居民報修事項,由居民對處理結果進行反饋評價,並將居民反饋評價、物業服務質量星級評定結果、“紅黑榜”公示結果等內容與物業服務企業信用綜合評價相挂鉤,嚴格落實減分制度,推動物業服務企業從“單純服務提供者”轉變為“社區治理參與者”,切實提升為民服務質效。

難題共解提質效

實現“被動應對”到“主動破解”轉變

薌城區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思想,進一步聽民意、察民情、解民憂,全面營造共建共治共享基層治理格局,有效破解小區治理難點、堵點。

騰籠換鳥煥新顏。出台《強化黨建引領推進老舊小區改造工作措施》,兩輪征集民意590余條,累計投入17.4億元完成老舊小區改造318個、加裝電梯294部,確保改造方案合民意、成效暖民心。盤活社區資源,依托區屬國企開辦“幸福大食堂”9家,以現炒現做、就近配餐等新模式滿足社區群眾多樣化用餐需求,切實提升小區人居環境,進一步提高居民群眾的幸福感、獲得感。

多元服務惠民生。堅持“一小區一對策”原則,以市場化方式為主渠道,探索國企兜底、“大物業”管理、捆綁服務及自治管理等模式,結合老舊小區整治行動,推動區屬國企薌江物業接管無物業企業入駐小區102個,聘請保潔、安保等人員為98個自管物業小區提供服務,提高物業服務覆蓋率達100%,逐步破解老舊小區“無人管、管不好”的治理困境。對有物業企業入駐的小區,運用創城、創衛考評等多種方式,累計開展小區環境衛生督導檢查411次,督促各物業服務企業及時整改到位﹔對無物業企業入駐的小區,集中凝聚自治業主、志願者等力量開展小區環境整治志願活動,推動小區環境秩序大幅改觀。

掌握民情解民憂。推行“三個知道、三個跟上”群眾工作法,動員320余名鎮(街道)干部、1100余名村(社區)黨員干部聯合在職黨員、共建單位等多方力量,實現全區171個村(社區)全覆蓋走訪﹔完善“一戶一檔”資料14.6萬份,收集民情民意6217條,創新實施“四色”問題清單分級辦理機制,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5815項,真正實現“小事不出網格、難事不出社區、大事不出街道”。

典型帶動樹標杆

實現“一枝獨秀”到“滿園春色”轉變

薌城區以點帶面,打造一批從無到有、從有到優、從亂到治、從治到強的可復制、可推廣的治理樣板,以示范引領推動全域提升。

打造“五好”小區標杆。圍繞“組織建設好、聯建共治好、物業管理好、志願服務好、業主評價好”的“五好”標准,培育打造21個物業黨建聯建試點示范小區,樹立學習樣板,通過典型帶動,發揮輻射效應,帶動轄區物業黨建聯建工作。堅持“獎優罰劣”的鮮明導向,對前期建設工作推動有力的社區(小區)給予35萬元建設經費補助,強化正面激勵。

構建“紅色物業”團隊。下發《薌城區關於加強物業黨建聯建 深入創建“紅色物業”示范社區(小區)實施方案》,按照“分類指導、有序推進、應建盡建”原則,推進“三有”物業服務企業黨組織覆蓋率達92.19%。積極創建“紅色物業”示范小區,打造“紅色物業·城市管家”“萬家友鄰”等紅色物業品牌。回應居民關切,組建58支紅色物業服務隊,通過組建“紅色跑腿員”隊伍,為小區空巢老人、兒童及失獨家庭等特殊群體提供上門跑腿服務,開展“紅色物業服務日”等活動,帶動3100余名物業服務人員參與日常治理、服務群眾、創城創衛等。

建強“紅色業委會”矩陣。秉持“像選村干部一樣選好業委會成員”工作理念,規范選舉流程,成立司法聯盟,建立公安、法院、司法、城管等多部門聯審機制,嚴把業委會人選“入口關”,提高業委會黨員比例。積極推廣“業賬社審”制度,推動82個小區將“業賬社審”制度寫入小區管理規約,確保業委會財務公開化、透明化,有效保障業主權益。整合閑置用房、架空層等資源,設立“紅色議事廳”“矛盾調解室”等聯席議事平台,建立良好的多方溝通協商機制,以業委會為主導,社區、物業企業共同參與,召開聯席會議114場,商討解決問題102個,充分整合各方資源和優勢,有效提升小區治理的科學性。(蘇海森 蔡曉旭)

(責編:江葦杭、劉卿)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