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寧協作賦能詔安“牛”經濟

九月的固原,秋風送爽。近日,詔安縣縣長遠洋率隊赴寧夏回族自治區考察肉牛產業,開展招商合作。期間,詔安縣人民政府與固原市農業農村局共同簽署《肉牛產業戰略合作協議》,標志著閩寧協作在肉牛產業領域進入深度融合階段,詔安肉牛產業正式邁入跨區域鏈式發展。詔安將以此為契機,圍繞“種、養、加、銷”全產業鏈,打出組合拳,全面推進肉牛產業高質量發展。
南方肉牛集散中心
一紙協議連山海,兩地攜手“牛”來行。“牽”來固原牛,只是合作第一步。根據協議,詔安將依托固原在肉牛種源、養殖技術、飼草資源等方面的優勢,進一步做強“牛產業鏈”。
“種源”有優化——詔安將引進固原黃牛等地方良種及優質凍精、胚胎,建立母牛繁育基地和擴繁群。“我們將鼓勵本地養殖戶優先採購固原優質牛源。”詔安縣農業農村局局長陳毅楠表示,“對引進優良種畜的農戶,還會給予政策支持。”
“技術”有提升——兩地將共同開展技術攻關,解決產業發展的共性難題。固原還將派出專家團隊,為詔安提供標准化養殖、疫病防控等技術指導。“有了固原的牛源和技術的支持,我們更有底氣了。”一位剛從固原考察回來的養殖戶說。
“合作”有協同——兩地將合作打造“詔安-固原”肉牛品牌,聯合開展品牌推介和產品營銷活動。詔安還將鼓勵本地屠宰加工企業、餐飲企業與固原養殖基地建立直接產銷對接關系,減少中間環節。共同建立聯席會議制度,成立合作協調小組,定時開會研討,定期交流產業發展情況和進展。
“鏈條”要做長——詔安將加快推進年屠宰12萬頭的肉牛屠宰加工場建設,預計年底投產﹔同步推動肉牛交易中心建設,明年初投入使用。這意味著,從養殖、屠宰到加工、銷售,一條完整的產業鏈正在閩南大地快速成形。
“成本”要更低——詔安創新推出“統建租賃”模式,由政府國企投資建設養殖場,企業“拎包入住”,大幅降低前期投入。目前已有多家企業簽約入駐。“政府重資產、企業輕資產,我們才能真正輕裝上陣。”已簽約的養殖企業負責人沈和桂表示。
“保障”要更實——每年安排1000萬元專項資金,用於租金減免、加工補助等政策支持。同時,依托福建省農科院、福建農林大學等科研力量,開展肉牛育肥、菌草飼料等科技攻關,為產業注入“智慧動能”。
建設中的肉牛屠宰場
詔安地處閩粵交界,背靠兩大消費市場,區位優勢明顯。國道G228線、沈海高速、甬莞高速穿境而過,詔安港區深水碼頭、漳汕高鐵詔安南站正在建設中,未來,“詔安牛肉”不僅能夠快速直達福州、深圳,更將借助“詔安-固原”肉牛品牌,走向全國市場。
以“牛”為媒,詔安不僅要做大一縣之產業,更要打造閩寧協作的樣板工程。從一頭牛的“入住”,到一個產業的“起飛”,詔安用實實在在的舉措,寫下“牛文章”的開篇。詔安將繼續以“政府引導、市場主導”的方式,推動兩地資源互補、產業協同,讓更多“牛人”來詔安,一起干“牛事”、發“牛財”。(文/施永勝 圖/沈東梅 沈煒琦)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