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岩新羅:水資源變活資產 好生態添新效益

連日來,在龍岩新羅區白沙鎮,水庫庫面、小山塘等各類水體資源納入“水票”改革體系的工作持續開展,進一步拓展水資源價值轉化路徑。
2024年12月,新羅區白沙鎮率先在全市完成首筆“水票”交易,成功簽約授信70萬立方米取水量,並獲得市農商行1000萬元授信支持。這一成果是資源變資產、生態變效益的生動實踐,不僅激活了富余水資源的價值,也從傳統的“治理管護”向“資源運營”邁出了關鍵一步。該模式通過建立水權交易平台,明確水資源產權,吸引社會資本參與水資源優化配置,為鄉村振興注入金融活水,探索出一條“綠水青山”轉化為“金山銀山”的新路徑。
以“五票改革”中的“水票”機制為抓手,以“水庫”建設為核心保障,新羅區統籌水利、林業、環保等多部門力量,形成“一盤棋”工作格局,通過開展水庫生態環境綜合治理、系統性生態工程建設等多項工作舉措,推動“水生態、水經濟、水共富”深度融合,譜寫“水文章”共富新篇。
在白沙鎮,高效完成了36戶網箱清退簽約任務,使庫區水質得到顯著提升,為“水票”機制的順利推行奠定了堅實的生態基礎。同時,實施投資1800萬元的萬安溪生態修復工程,採用“近自然造林”技術種植木荷、楓香等保水樹種,構建喬木-灌木-草本立體蓄水系統,預計新增蓄水量30%。
同時,新羅區從森林精准提升、流域生態修復、智慧監管體系方面推進三大工程體系建設,人工造林1萬畝、退化林修復2萬畝,封山育林7萬畝,至2030年,實現森林蓄水量將從6.2億立方米增至8億立方米,森林覆蓋率穩定在78.6%以上﹔實施九龍江水源涵養林保護等5個濕地修復項目﹔建立“天空地”一體化監測網絡,配備無人機巡航和紅外監測設備,實現對水資源、森林資源、生態環境的實時動態監控,為科學決策和精准管理提供技術支撐,推動水資源管理向數字化、智能化轉型。
新羅區將繼續深化水資源產權制度改革,推動“水文章”向更廣領域、更深層次拓展,為鄉村振興和共同富裕注入可持續的綠色動能。(通訊員 俞曉芬 段樂聞 盧陽淪)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