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大會上,福建一縣委書記因何連發四問?

黨委政府,要檢視有沒有紙上談兵、作風漂浮,說做“兩張皮”的問題?
教育部門,要檢視對提高教學教研質量有沒有思路、能不能對路?
校長隊伍,要檢視怎麼管隊伍、怎麼抓學風?
教師隊伍,要檢視教育情懷是否淡化了?專業素養是否與當前教學要求相適應?
……
9月20日,在2025年惠安縣教育大會暨“實施五名工程 建設教育強縣”動員部署會上,福建省泉州市惠安縣委書記庄稼祥連續提出四個問題,引發參會人員深思。
惠安縣委書記庄稼祥在會上發言。人民網 李唯一攝
當天,面對城鄉教育發展不均衡,產業轉型升級創新型、技能型人才不足現狀,惠安縣正式發布實施教育系統“五名”工程——培育名學校,培養名校長,鍛造名教師、建設名學科,塑造名學生(名校友)。
惠安縣副縣長陳榮煌表示,“五名”工程的發布實施,就是希望惠安縣通過名學校、名校長、名教師、名學科、名學生(名校友)的系統培育,力爭在3—5年內破解教育資源不均衡、優質供給不充足、品牌影響力不足等瓶頸,實現從“教育大縣”向“教育強縣”的跨越,以教育高質量發展賦能人才強縣戰略、助推現代化惠安建設。
一直以來,惠安秉持“教育再怎麼重視不為過、再怎麼投資不為多”的堅定態度,高度重視教育這一“國之大計”,這一點從參會“陣容”之全方位、高規格便可見一斑——
當天,惠安縣四套班子成員、泉惠石化工業園區班子成員,縣法院、縣檢察院、縣教育局、惠安經濟開發區、縣教育發展促進會主要負責同志,各鎮黨政主要領導、分管教育工作領導,教育系統各學校書記、校(園)長、教師代表,企業家代表,師德師風監督員等共聚一堂,現場見証“五名”工程發布實施這一時刻。
2025年惠安縣教育大會暨“實施五名工程 建設教育強縣”動員部署會現場。人民網 李唯一攝
惠安是教育大縣、教育一線,現有各級各類學校309所,崇文興教、尊師重教是這座千年古縣的一貫優良傳統。前有清代名臣姚啟聖“捐置學田”、愛國華僑劉玉水創辦“閩南三大僑校”之一的荷山中學,后有企業家許世輝捐資10億元興辦惠安亮亮中學,並與華中師范大學第一附屬中學達成深度合作,不少崇文興教的善舉,在這片土地上發生。
曾經,在背山面海、少雨多旱、耕地資源有限的惠安,大部分人不是討海謀生、就是漂洋過海,不是“打石頭”、就是“砌磚頭”,敦促后輩“讀書改命”,是支撐父輩在這片貧瘠土地上辛勤耕耘的精神支柱。
惠安三面環海,位於福建東南沿海突出地。人民網 李唯一攝
久久為功換來破繭成蝶,漸漸地,惠安涌現出不少好學校、好老師、好學生——
惠安一中前身是惠安縣立中學,這是泉州10所百年老校之一,也是福建省首批重點中學。
惠安教師張耀輝被譽為“福建教育界華羅庚”,幾十年如一日地每天早晨4點開始備課﹔惠安教師連家瑤被譽為“八閩園丁典范”,不止一次地拿出自己的工資,成立獎學金以激勵學生。
高能物理學家張文裕、量子信息學家郭光燦、氣象學家黃榮輝等院士專家,謝渭芬、何奔等名醫均來自惠安……
教育是服務地方發展、造福子孫后代的大事業。多年來,惠安教育孕育了惠安人,也成就了惠安,讓曾經地瘠人貧的“地瓜縣”蛻變為產強民富的“百強縣”。如今,惠安正處於產業轉型升級、城鄉融合發展的關鍵期,教育作為“強產業、聚人才、優民生”的基礎支撐,必須主動跟上縣域發展步伐。
站在教育事業發展的歷史轉折點上,惠安奔著“建設教育強縣”這一目標,發布實施“五名”工程,既有歷史基礎、又有充分信心,更“拿”出了“立行立改”的決心和行動,隻為辦好“老百姓家門口的優質學校”。
“中高考成績出來后,我本人先后個別談話了近10名中學校長、近20名一線老師、數十名社會各界人士,了解了一些真實的問題和具體的情況。”庄稼祥特別提到在調研中發現的一些現象——
比如,在校長培養方面,個別校長到學校走走過場、跟校領導喝喝茶,不能走進教室、深入課堂,聽不到學生、家長、社會的聲音﹔個別校長守著老黃歷、功勞簿,對當今的教育形勢缺乏判別能力,更談不上制定科學合理的教學教研質量提升計劃﹔還有一些干部把“沒紀要”“沒文件”“沒政策”挂在嘴邊,把“穩妥審慎”當成不作為的“擋箭牌”……
又比如,在教師隊伍建設方面,有的教師把學生當成斂財工具,“課上不講課下講”,靠“補課”發家致富﹔個別教師把精致利己奉為信條,偏離了教育初心,嚴重淡化了教育情懷……
此次會上,惠安縣教育局通報了有關情況,一批“反面教材”既回應關切、以正視聽,又向所有教育工作者明確師德師風這一底線要求。“希望廣大教師懷揣教育情懷、肩扛育人重任、心懷無私仁愛。”庄稼祥勉勵大家。
對於潛心治學、精心育人的優秀教師,惠安也拿出“真金白銀”激勵廣大教師的干事熱情,樹立“以評促建”導向。在當天眾多的頒獎環節中,當教學成效突出的教師上台領取証書和獎金時,全場響起熱烈掌聲。惠安縣第一中學英語教師陳小萍是獲獎教師之一,她激動地說,這是一份沉甸甸的責任,承載著惠安對教師的殷切期望,凝聚著社會各界對教育的美好期待。
值得一提的是,為進一步促進教育強縣建設,推動惠安教育在“硬件+軟件”協同發展中邁向新高度,此次會上重點發布實施的“五名”工程將圍繞三大核心發力——
以“名校長”帶出“名學校”,強化校長隊伍目標管理,要求惠安一中率先重振榮光,其他學校班子實現“一年有改觀、兩年見成效、三年出成績”﹔同時賦予校長人事管理、職稱評聘等更大自主權,建立嚴格考核與退出機制,確保“能者上、庸者下”。
以“名教師”教出“名學科”,構建以教學實績和成果為導向的評價激勵體系,優化職稱評聘與提拔標准﹔實施分類教師培育計劃,對接華中師大、華僑大學、泉州五中等優質資源,助力學科建設與質量提升,縣委縣政府將為教師發展和名師培育創造條件、掃清障礙。
以“多元平台”培育“名學生”,建立小學、初中、高中一貫制長遠培養機制,針對畢業年級實施精准短期提升計劃﹔引入外部高端智力資源,為拔尖學生提供高層次指導,實現多元化、個性化培養。
“唯有以‘知恥后勇’的決心正視問題、剖析症結,才能實現精准發力。要聚焦‘以名校長帶出名學校、以名教師教出名學科、以多元成長平台培育名學生’三大核心發力,推動惠安教育重回高質量發展軌道,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庄稼祥說。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