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城聯動 創新融合” 泉州市鯉城區都市產業借勢突圍

當前,我國新型城鎮化、工業化快速推進,如何做好存量盤活,為產業創新發展提供充足的載體保障,推動區域經濟向新提質、高質量前行,成為城市發展新的命題。
自然資源部數據顯示,2021年至2024年,全國單位GDP建設用地使用面積累計下降15.97%,提前一年完成“十四五”預期目標。截至今年4月底,低效用地再開發試點城市已累計認定低效用地320.18萬畝,實施再開發170.47萬畝。
一樣的空間,不一樣的價值,蝶變如何發生?盤活存量是關鍵。2022年9月,經國務院批准,福建省泉州市成為全國首個設區市盤活利用低效用地試點地區。據了解,3年來,泉州高新技術產業園區通過引進新業態、導入新項目、增添新功能、激發新動能,一批批老舊廠房、老舊廠區、創業園區華麗變身,實現“老樹開新枝”“新枝發新芽”。
老樹開新枝 老城區顯新氣象
作為泉州歷史文化的核心承載地,鯉城高密度分布著眾多的文化遺產。三五步一個文物古跡,三五步一個名人故居,作為泉州歷史文化的核心承載地,7.62平方公裡的泉州古城內,高密度分布著眾多的文化遺產。
古城向西10公裡,由福建建投集團司屬泉州公司承建的鯉城高新區科創中心拔地而起,為低效工業用地“變身”高效產業空間提供了全新范式。
泉州市鯉城高新區管委會副主任於璐婷表示,泉州市實施標准化建設專項行動為高新區注入源頭活水,三年多來,管委會在以科創中心為核心推動試點項目建設的基礎上,逐步向外輻射,帶動東西兩翼周邊低效用地煥新升級,滾動推進連片開發園區標准化建設示范區,並向南拓展策劃四大產業片區改造提升,形成當前超3000畝的整體產業片區格局。近年來,已引入500強權屬企業6家,其中,科創中心已入駐企業50家,投產企業37家,合計納稅超6000萬元,2025年,畝產稅收可達40萬元以上。
產業園區是區域經濟發展、產業調整升級的重要空間聚集形式,通過共享資源、克服外部負效應,帶動關聯產業發展,從而有效推動產業集群的形成。
“產業園區作為產業發展、尤其是企業落地的關鍵性載體,隨著各地土地資源越來越緊張,同時產業協同更加密切,建設產業園區服務特定企業客戶,成為必然趨勢。” 北京聯東投資(集團)有限公司副總裁段朝暉表示,在泉州市鯉城區政府和相關部門統籌下,鯉城科創中心通過吸納各方力量,形成“投建營一體化”示范性項目。
邊建設、邊招商、邊入園、邊投產,在鯉城科創中心,電子信息與新材料的產業脈絡更清晰,產業“拼圖”日趨完善,產業集群效應逐步顯現。
福建建工集團泉州工程有限公司黨總支委員、副總經理黃長煒表示,相比傳統的工程建設模式,“投建營一體化”模式的顯著優勢在於實現多方資源的優化配置,通過全流程統籌來提高項目執行效率。在項目前期策劃階段,引入專業運營商聯東集團參與項目整體規劃、定位等環節,過程採用“邊建設邊招商”模式,加強動態優化與協調,有效避免施工、運營相互制約和脫節的問題。
新枝發新芽 產業集群現新勢能
20多年前出讓的地塊,鯉城高新區2021年平均容積率隻有1.3,畝均稅收20萬元左右。低效用地曾是制約片區發展的關鍵瓶頸,而通過系統性盤活,這一現狀正加速改變。
產業園區不僅激發了城市發展的新動能,也給入駐企業帶來了實實在在的好處。而區位優勢、產業優勢和配套設施是鯉城科創中心吸引企業入駐的動因。
泉州九州通醫藥有限公司總經理焦振表示,“我們是醫藥物流企業,首先考慮的是交通的便捷性。在市區,廂式貨車、挂車無法進入,鯉城科創中心距離泉州西高速路口比較近,送貨的便捷性高很多。同時,當地招商引資扶持力度比較大,考慮到優質的辦公環境和整體配套設施,我們決定落地於此。”
“從原有的舊廠區搬遷到標准化園區,對我們而言首先是形象上的躍遷。同時,鯉城科創中心給企業提供了穩定的電力保障,還構建了智算中心等新型信息化基礎設施,為我們的智慧工廠和低碳目標達成提供了堅實的硬件支撐,這是老舊廠房無法比擬的。”澳萊格電子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張進貴說。
“我們選擇鯉城科創中心,最關鍵的是管委會創新的‘先租后購、達標確權’政策,既減輕了企業初期的投入壓力,又增強了我們的長期發展信心。”泉州中通正和醫藥有限公司質量負責人杜偉真表示,與老舊廠區相比,鯉城科創中心真正實現了從“單純生產”到“驅動創新”的轉變,不僅為入園企業提供優質的物理空間,更打造了一個助推企業高質量發展的賦能平台,為企業推進數字化制造與綠色轉型奠定了傳統廠區無法實現的堅實基礎。
有形和無形的存量資源,既是城市的“老家底”,也是未來發展的潛力所在,通過“騰籠換鳥”“筑巢引鳳”,低效用地正在發揮更大價值。
“未來,我們將立足傳統產業,進一步推動轉型升級,現有產業發展質效進一步提升﹔同時,在智能制造、生物醫藥、新能源新材料等產業領域進一步拓展和深耕。圍繞‘中央創新區’這一建設目標,高品質建好工業園區標准化創新區,真正架構起以產興城、以城聚產、產城聯動的發展大格局。”於璐婷說。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