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禮遇生命 公益殯葬改革減輕群眾負擔

民生無小事,枝葉總關情。福建,這片山海交融的熱土,始終將民生福祉作為發展的“根本坐標”,在民政事業的深耕細作中書寫著溫暖人心的時代答卷。
“民政為民”既是觀察民生溫度的窗口,更是對“以人民為中心”發展思想的生動詮釋。為深入展現福建民政民生事業的發展脈搏與創新實踐,聚焦福建民政在促進社會公平、兜牢民生底線中的關鍵作用,近日,福建省民政廳開展“走進福建看民生”民政調研採風活動。中央駐閩主要新聞單位和福建省、市媒體的採編人員、公眾代表、福彩從業者、專業人士等深入民政工作一線,用腳步丈量民情,用筆觸記錄變遷,通過融媒體視角立體呈現福建民政在養老服務、社會救助、殯葬改革等領域的探索。
人生有終點,關懷無止息。在漳州市薌城區浦南鎮長嶺埔、天寶大山東南麓,一片靜謐園林式建筑群與周邊蒼翠山色融為一體。這裡不是公園,而是許多人人生最后一程的港灣——漳州市殯儀館及城市公益性公墓。作為調研採風活動的重要一站,9月23日上午,採風團深入了解漳州殯葬改革的創新實踐,感受民政事業的溫度與擔當。
坐落在漳州市薌城區浦南鎮長嶺埔、天寶大山東南麓的市殯儀館,靜謐園林式建筑群與周邊蒼翠山色融為一體。漳州市民政局供圖
公益惠民,減輕群眾負擔。“我們始終堅持‘以人為本、以德為魂、善待逝者、慰藉親人’的服務宗旨,讓殯葬服務回歸公益屬性和人文關懷。”漳州市殯儀服務中心主任吳志榮介紹道。2024年12月1日起,漳州實現四項基本殯葬服務費用全免,涵蓋遺體接運、火化、存放和骨灰寄存等服務,每年可為群眾減免費用400多萬元。同時,實行殯儀館內骨灰盒“零溢價”銷售政策,直接以成本價提供給群眾,從制度上杜絕了“天價”消費空間,切實減輕群眾治喪費用,讓服務變得更加陽光、透明、有溫度。
一站式服務,改善治喪體驗。漳州大力推進集中治喪,提供手續辦理等一站式服務,既讓群眾省心省事省時省力,又有效解決了佔道搭靈棚、殯葬擾民,以及殯葬服務中介機構、社會閑散服務人員服務不規范、捆綁消費、亂收費等行業頑疾問題,規范了殯葬服務市場。
樹葬區。漳州市民政局供圖
生態節地,推動綠色安葬。毗鄰殯儀館的漳州市天寶山陵園,是推行綠色生態葬法的重要載體。陵園以節地生態的生命公園理念規劃建設,提供碑葬、壁葬、樹葬、草葬、花葬等5種安葬類型,滿足市民群眾多樣化需求。特別是樹葬、花葬、草坪葬等節地生態葬法,打破了人們對傳統墓園的刻板印象,該做法注重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佔地面積小、設計精巧,與環境融為一體,既節約了土地資源,又賦予安葬行為以回歸自然、守護綠色的深刻內涵,日益受到市民的接受和認可。而對漳州有特殊貢獻的群體,園區內還專門設置榮葬區、遺體捐獻紀念園,提供免費安葬服務。
草葬區。人民網記者 李昌乾攝
漳州的創新實踐,是福建省深化殯葬改革、優化基本殯葬服務供給的一個生動縮影。“十四五”以來,福建省民政廳堅持以殯葬行業公益屬性為導向,積極穩妥推進殯葬改革,取得系列成效。推動各地免除遺體接運、遺體存放、遺體火化、骨灰寄存等4項基本殯葬服務費用,2025年一季度實現全省縣級行政區域全覆蓋,惠及全省戶籍人口,每年減免金額可達2.64億元,可有效減輕群眾喪葬負擔。在殯葬服務收費上,聯合福建省市場監督管理局在全省推行八閩殯葬陽光價格“一鍵清”“一欄清”“一口清”,做到公示(告知)清單外無項目、不收費,實現服務收費透明化、規范化,讓群眾明明白白消費。同時,福建省民政廳聯合9部門印發《福建省“身后一件事”實施方案》,在閩政通APP和省網上辦事大廳集成聯辦13個“身后事”項目,提高群眾辦事便捷度。此外,在擴大供給方面,省級財政設立獎補資金,連續6年支持公益性安葬設施建設,補齊殯葬設施短板,有效滿足群眾基本殯葬需求。
未來,福建省民政系統將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持續深化殯葬改革,強化殯葬行業公益屬性,推進殯葬領域移風易俗,辦好人民群眾“身后事”,更好滿足“逝有所安”的需求。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