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數字為秘鑰,賦能建筑產業升級” 中建海峽工程師獲評大國工匠

9月23日至26日,由中華全國總工會、中共重慶市委、重慶市人民政府共同主辦的第三屆大國工匠創新交流大會暨大國工匠論壇在重慶舉行。會上,2025年大國工匠人才名單正式公布,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中建集團勞動模范、中建海峽工匠學院副院長、工程師王小穎上榜。
“榮譽的獲得,讓我感到備受鼓舞,也深感責任重大,未來,我會繼續腳踏實地,打磨自己的本領,把‘科技報國’初心踐行於每一次的技術應用中,為建設數字中國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作為全國200名入選者中福建省的6位代表之一,王小穎在大會“巾幗工匠”論壇上分享了以“以數字為秘鑰,賦能建筑產業升級”為主題的匠心故事。在“工匠面對面”活動中,她講述了自己從化學工程碩士跨界成為全國BIM冠軍的技能成才軌跡,暢談以科技創新推動建筑行業高質量發展的實踐與感悟。
王小穎在大會“巾幗工匠論壇”上作交流分享
自參加工作以來,王小穎先后參與了多種BIM技術應用場景,積極探索建筑行業數字化應用工作,獲評“中國建筑勞動模范”“福建省住房和城鄉建設行業BIM技術能手”“福建省數字工匠”“福建省金牌工匠”等榮譽。她在2023年全國職工數字化應用技術技能大賽決賽建筑信息模型(BIM)技術員工種比賽中勇奪團體及個人“雙第一”,獲評全國五一勞動獎章,作為福建勞模工匠參訪團成員隨團赴香港參訪交流。其作為領銜人創建的創新工作室累計獲得包括國際級8項、國家級26項、省部級11項在內的45項行業大獎,取得23項實用新型專利授權。
正在工作的王小穎
在“大國工匠”培育期間,王小穎以“引領力”勇擔使命,受聘為福州市建筑行業工匠學院講師、福州工匠學院導師,走進廈門、福州的社區、企業與校園,開展勞模宣講與“勞模助企行”活動10余場,悉心傳授技藝,激勵青年技能成才﹔以“成就力”鑄就實績,帶頭成立的創新工作室通過BIM技術攻克廈門海峽成功大廈項目、廈門西海灣郵輪城項目等9個重點項目的技術難題,實現降本增效﹔以“創新力”驅動變革,助力全國首例剛性預應力加載技術在霞田文體園項目落地,成果達國際領先水平,積極探索與物聯網技術深度融合的智慧住宅體系,形成“設計優化-施工管控-運維追溯”的閉環鏈條﹔以“專注力”深耕科技創效,多次駐場項目一線,攜手團隊成員在80余個項目推行BIM策劃,助力項目實現優質履約﹔以“傳承力”凝聚團隊,營造濃厚學習氛圍,團隊成員取得BIM等級証書52本、一級建造師証書7本,多人獲評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福建省金牌工匠等榮譽,將個人實戰經驗傳遞給團隊,實現了從技術專長到團隊價值與行業貢獻的升華。
在大會的“百位工匠心語”展區,展示著王小穎對工匠精神的深刻理解,“匠心不止於手藝,更在於精益求精的執著”。榮譽的取得,是對她個人成就的認可,也標志著中建海峽在深化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和高技能人才培育等方面取得新進展,為企業高質量發展注入了新活力。(文/圖 中建海峽)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