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筑巢引鳳、量質並舉  廈門湖裡全面打造質量人才高地激活發展新動能

2025年09月28日15:07 |
小字號

近日,廈門市湖裡區在質量人才隊伍建設領域捷報頻傳:繼去年底入選“全國質量強縣”培育庫后,今年八月再度獲選為市場監管總局質量強縣培育建設創新試點。這一系列國家級認可的背后,是湖裡區系統性構建“引育用留”全鏈條生態,為區域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人才動能的創新實踐。

精准引才:搭建平台,暢通供需“快車道”

面對重點產業的迫切需求,湖裡區率先破題,打造線上線下雙輪驅動的引才矩陣。

“芯質驛站”筑巢引鳳:聚焦集成電路等戰略性產業集群,湖裡區創新打造集NQI服務與人才服務於一體的“芯質驛站”。這一線下平台已成為產業人才的“加油站”,累計提供服務361人次,惠及企業300余家,成功助力培育引進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53家,吸引包括2名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在內的頂尖人才。 數字平台智慧匹配:線上深度整合“e鷺協同”等平台,精准摸排並對接人才、技術需求,成功為企業鏈接市計量院、市質檢院等權威技術機構資源110家次,實現了人才供需的高效智慧匹配。“鴻鵠”行動精准滴灌:積極參與全區“鴻鵠”引才專項行動,2024年以來協助舉辦招聘活動192場,服務企業超4000家,征集崗位需求超11萬個,促成意向簽約4452人,有效打通了人才輸入的“最后一公裡”。

系統育才:梯度賦能,打造人才“成長梯”

湖裡區摒棄“大水漫灌”,轉向“精准滴灌”,構建了多層次、個性化的培養體系。

“首席質量官”隊伍倍增:通過梯度培育機制,2024年全區新增“首席質量官”52人,同比增長高達247%,累計人數達637人,質量領軍人才隊伍迅速壯大。“新質講堂”普惠企業:創設公益培訓品牌“新質講堂”,圍繞集成電路、新能源等產業開展針對性培訓18場,參訓超612人次。在某新能源企業的供應鏈賦能項目中,公益培訓直接助力企業實現降本增效,年產值增值超百萬元。產教融合銜接未來:與廈門工學院等高校合作搭建產業實訓中心,已為20名在校生提供實習崗位,為產業未來儲備了堅實的青年力量。

科學用才:一線建功,釋放人才“創造力”

讓人才在關鍵處發力,是湖裡區用才的核心邏輯。

兩岸標准共通:牽頭成立廈門市兩岸集成電路標准化技術委員會,吸納35名兩岸專家(含7名台灣專家),共同申報《兩岸集成電路技術術語對照標准》,以標准共通助力產業融合。2024年,全區集成電路產業產量同比增長31.9%,產值增速較上年提升約15個百分點。 產研結合解難題:推動技術機構與科創企業精准對接,例如為某半導體科創企業提供檢測服務,預計投產后可年增產值600萬元﹔為某海洋儀器企業解決計量難題,年節約成本70萬元,讓人才的專利技術迅速轉化為市場價值。

用心留才:激勵保障,營造人才“暖心家”

湖裡區深知,引得進更需留得住,通過“真金白銀”與“真情實感”營造近悅遠來的環境。

重金激勵人才貢獻:根據《湖裡區質量提升和標准化戰略獎勵辦法》,全區已發放獎勵資金2520.94萬元,獲獎企業年營收增加超4.46億元。據悉,超六成企業將獎金的10%-20%專項用於激勵質量人才團隊。住房入學后顧無憂:將9家次質量標杆企業納入人才住房、子女入學保障重點名單,2024年以來已提供人才住房403套,保障子女就學73人次,解決了人才安居樂業的根本需求。人文關懷凝聚人心:“芯質驛站”定期舉辦主題沙龍、參觀游覽等活動,使其成為人才交流思想、舒緩壓力的“溫馨家園”,增強了人才的歸屬感和認同感。

湖裡區市場監管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將以創新試點建設為契機,通過舉辦質量技能競賽、深化產業鏈與人才鏈融合等舉措,進一步將質量人才工作走深走實,為發展新質生產力提供不竭動力。(李爽 陳瓊英)

(責編:陳楚楚、吳舟)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