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推動構建痛風診療新格局  廈門大學醫學中心承辦的2025痛風學術周落幕

2025年10月01日10:53 | 來源:人民網
小字號

近日,由廈門大學醫學中心(廈大翔安醫院)承辦的第八屆亞洲-太平洋地區痛風聯盟(APGC)年會、第八屆高尿酸血症與痛風管理中心(HGMC)學術會議、第十五屆東方痛風論壇以及《中國難治性痛風診療指南》編寫定稿會相繼在廈門舉辦。

本次系列會議匯聚了來自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專家,圍繞高尿酸血症與痛風的遺傳機制、發病機理、臨床診療、藥物研發、慢病管理及指南更新等熱點議題,展開了深入而廣泛的學術交流與探討,呈現了一場高水准、國際化、多維度的學術盛宴,為痛風防治搭起“破界橋”“轉化橋”“科普橋”。

會議現場

會議現場

活動首日開幕的第八屆APGC年會聚焦痛風的基礎與轉化研究,議題涵蓋遺傳學、環境因素、治療策略等多個層面。會上,來自多個國家的知名學者帶來了關於心血管風險、新型療法、GWAS研究、痛風臨床緩解定義等方面的報告。

當日下午舉辦的第八屆HGMC學術會議則聚焦中國臨床實踐。會議設置了“難治性痛風診療現狀”“人工智能在痛風中的應用”“新藥非臨床評價策略”等專題報告,並開展多場疑難病例討論。來自全國各地的專家分享了包括“痛風急性發作合並腎功能不全”“罕見重症痛風的多維管理”等具有代表性的復雜病例,通過實戰案例推動診療經驗的深度融合。

授牌儀式

授牌儀式

次日,第十五屆東方痛風論壇開幕。廈門大學醫學中心(廈大翔安醫院)院長何偉玲在致辭中表示,該院承辦此次大會旨在搭建“立足中國、輻射國際”的平台,讓全球頂尖專家共享前沿成果,讓患者能得到“量身定制”的方案。

開幕式上舉行了高尿酸血症與痛風管理中心(HGMC)授牌儀式,為21家新的管理中心進行了授牌。

論壇的學術重頭戲之一是對剛剛發布的《中國高尿酸血症與痛風診療指南(2024)》進行權威解讀。該指南由廈門大學醫學中心(廈大翔安醫院)教授李長貴牽頭制定,是我國首部中英文同步發表在國際期刊及中華醫學會系列期刊的痛風指南。與會專家分別對一般人群、共病患者及青少年管理等章節進行系統解讀,為臨床醫生提供了清晰、權威的實踐指引。

當日上午的專題報告環節則涵蓋了基礎機制到臨床轉化多個層面。下午,會議的議題進一步拓展至交叉學科,包括心血管-代謝-內分泌整合學科構建、運動醫學視角下的痛風管理、長效抗炎藥物進展等,凸顯多學科協作在痛風防治中的重要性。

論壇閉幕式上還舉行了第十六屆東方痛風論壇的承辦授旗儀式,標志著這一品牌學術活動的薪火相傳。

授旗儀式

授旗儀式

作為本次學術周的壓軸環節,《中國難治性痛風診療指南》編寫定稿會召開。會議在中華醫學會內分泌學分會主導下,由內分泌、風濕、外科、中醫等多學科專家組共同對指南術語體系、診斷標准、治療路徑等核心內容進行最終審議。該指南匯聚了多學科專家的智慧,旨在為臨床應對難治性痛風這一嚴峻挑戰提供更具指導意義的規范性文件。會議的召開標志著我國首部針對難治性痛風的診療規范即將正式發布。

本次系列會議全面展示了全球在高尿酸血症與痛風領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和臨床進展,特別是對中國新版診療指南的深入解讀和難治性痛風指南的定稿討論,對提升我國痛風的整體診療水平具有重要意義。會議內容涵蓋基礎研究、臨床診療、慢病管理、學科建設、指南規范等多個維度,促進了國內外學者之間的思想碰撞與合作契機,也體現了多學科協作(MDT)在痛風診治中的核心價值。

與會專家普遍認為,隨著對痛風發病機制認識的不斷深入、新型治療藥物的研發以及精准醫療和人工智能等技術的應用,高尿酸血症與痛風的防治必將進入一個更加精准、高效、規范的新時代。此次會議的成果將為未來相關領域的科研方向與臨床實踐提供重要的指引和推動。(文/圖 廈門大學醫學中心)

(責編:江葦杭、吳舟)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