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交警:織就“智慧天網” 守護路暢民安

廈門交警以數字警務室為支點,構建起“線上與線下聯動、地面與空中協同”的立體化防控新格局。

數字警務室整合警情監控、指揮調度、情報分析等功能,實現“一屏統覽、一鍵調度”。

無人機已經成為交警的重要幫手。
廈門繁忙的十字路口,一場場成效顯著的交管數字化變革正在發生。過去,依靠交警個人經驗和電台通訊的“汗水警務”模式,正在被名為“數字警務室”的“智慧小腦”所重塑。這不僅是技術的升級,更是市公安局交通警察支隊深入貫徹“提升公安機關新質戰斗力”戰略部署,深化主動警務、預防警務實踐的具體行動。
習近平總書記去年在福建、廈門考察時強調,要“聚焦人民群眾所思所想所盼,優先抓好民生領域各項改革”。截至今年上半年,廈門全市已建成並運行36個中隊數字警務室,總運行率達83.72%,它們如同一個個神經末梢,將智慧感知與快速處置能力滲透到交通管理的最前沿,織就了一張守護鷺島路暢民安的智慧天網。
戰略引領
數字警務鑄就 “智慧中樞”
“親愛的司機朋友,該路段為嚴管路段,請立即駛離……”在無人機這個“空中警察”的助力下,剛剛過去的國慶中秋長假,湖裡交警大隊江頭中隊所轄的SM商圈的道路顯得更加通暢了,數字警務室立下汗馬功勞。
近年來,市交警支隊以警情防控為目標,全力推廣中隊數字警務室建設,並在嘉蓮、江頭交警中隊試點運行,在壓降警情、改善秩序、提升服務上取得初步成效。這些數字警務室不僅是技術升級的載體,更成為交通管理的“智慧中樞”。支隊制定《廈門公安交通數字警務室建設運行標准》,從崗位設置到硬件配置、從權限分配到平台整合,構建起標准化、規范化的運行體系。數字警務室配備交通指揮大屏、視頻會議系統及“情指行”一體化平台,整合警情監控、指揮調度、情報分析等功能,實現“一屏統覽、一鍵調度”,將一個中隊所能調動的信息與指揮資源高度聚合,真正鍛造出能夠統攬全局、科學決策的基層“智慧中樞”,實現了從經驗主導到數據驅動的轉變。
以嘉蓮、江頭中隊為例,今年上半年,兩中隊交通總警情同比下降3.92%,事故警情下降0.16%,擁堵警情下降24.55%,為全市推廣提供了成功范本。“過去民警靠經驗巡邏,如今系統能精准標注‘違法高發區’‘事故隱患點’等,真正實現‘警力跟著警情走’。”江頭中隊隊長吳克感慨。數字警務室通過算力支撐,讓交通管理從“經驗驅動”轉向“數據驅動”,為科學決策提供了有力依據。
實戰革新
天地一體重構勤務模式
數字警務室的威力,在於讓數據“說話”,讓科技“發力”。支隊以數字警務室為支點,撬動大數據、人工智能、無人機等前沿科技與交通管理業務的深度融合,革新勤務模式,構建起“線上與線下聯動、地面與空中協同”的立體化防控新格局。
線上,數字警務室作為“智慧小腦”,支撐警力科學調度﹔線下,專業騎警隊作為“機動尖刀”,實現動中備勤、快速處置。這兩股力量通過數字化平台高度協同,形成了“固定支點”與“快反力量”的無縫鏈接,大幅提升了路面見警率與管事率。
作為部局無人機交管應用試點,支隊創新融合“騎警+無人機”勤務,構建起“地空一體”的快速反應體系。在突發警情處置中,無人機往往作為“空中先鋒”率先抵達現場,以其獨特的空中視角,靈活捕捉固定監控無法覆蓋的盲區畫面,為后方指揮中心實時傳回全景式現場信息,成為交警洞察全局的“空中之眼”。
同時, 無人機在景區安保、護學護考、事故快處、空中喊話等場景大顯身手,將數字警務室的感知觸角延伸至低空,處置能力提升至立體維度。今年來,江頭中隊通過無人機喊話勸導5300余次,採取“教育勸導+依法處罰”方式,讓科技成為交通安全治理的“硬核助力”。
精准防控
數據驅動釋放警力潛能
數字警務室的建設,實現了為基層賦能減負,將民警從繁瑣事務中解放出來,聚焦主責主業,實現精准防控。
支隊依托交通勤務管理中心,生成路面巡防、重點車輛管控等20項基礎勤務標准件,由數字警務室勤務管理崗派發運行。例如,通過分析貨車事故高發時段,系統自動在早高峰時段加強仙岳路貨車管控,違停率大幅下降。“以前靠經驗安排勤務,現在數據說話,精准度、工作效率大幅提升。”吳克表示。數字警務室通過整合卡口流量、事故警情等數據,生成風險熱力圖,“日統計”“周分析”,讓隱患排查從“人工巡查”轉向“智能預警”。
在此基礎上,各中隊數字警務室視頻巡查崗聚焦交通事故、道路擁堵、車輛故障等異常事件,嚴格執行“早發現、早調度、早處置”的工作機制,最大限度減少異常事件對交通運行的影響。今年來,全市交通事故主動發現率從1月份的7.52%顯著提升至8月份的18.9%,主動警務效能得到充分彰顯。
精准發力源於精准分析。支隊持續升級 “情指行”一體化實戰平台,並創新研發警情打標工具。目前,全市全量交通警情的標准化標注完成率已高達96.25%。海量警情被轉化為可分析的戰略資源,警情規律一目了然,勤務部署有的放矢。同時,支隊建立問題發現解決機制,確保基層聲音直達機關。2025年以來,共推動解決路面標線模糊、信號燈配時不合理等196項具體問題,形成了“基層吹哨、機關報到”的良性循環。
在隱患排查方面,數字警務室同樣發揮重要作用。針對城中村出入口、無信號燈路口等事故高發區域,支隊試點安裝“看就停”“勸得住”會車預警設施及“信標”人行橫道預警系統,成效顯著。
服務升級
共治共享 筑牢安全防線
數字警務室不僅是執法利器,更是服務群眾的橋梁。支隊構建統一受理、統一流轉、統一督辦的民意服務模式,通過數字警務室收集群眾訴求。
“以前這條路又窄又堵,現在寬敞多了!”新景天湖廣場居民王女士的感慨,源於江頭中隊通過數字警務室巡查發現江頭西二路通行不暢后,主動聯動街道推動的道路改造。水泥路升級為柏油路,並增設了人行道、隔離護欄等,周邊居民出行安全感、舒適度得到明顯提高。
在宣傳教育方面,數字警務室的數據分析能力為精准宣教提供了有力支撐。通過深度分析警情數據,支隊能夠精准識別事故成因與規律,實現從“普遍宣傳”到“精准滴灌”的轉變。例如,系統監測到某區域貨車相關事故頻發后,立即生成預警,指導轄區民警有針對性地走訪貨運企業,為貨車駕駛員開展“點對點”交通安全教育,從源頭上消除安全隱患。
在此基礎上,支隊立足共治共享,聯合街道、社區、學校等多元力量,持續開展“請進來”“走出去”宣教活動1.1萬余場次,發送精准安全提示短信200萬余條。針對“一老一小”重點群體,創新應用“隔代撫育”宣教模型,通過真實案例講解、VR模擬體驗等沉浸式教育,切實提升群眾安全意識——科技,正以更智慧、更溫暖的方式,筑牢全民交通安全的思想防線。(文/記者 孫玉玉 房舒 通訊員 齊銘 圖/廈門市公安局交警支隊提供)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
































第一時間為您推送權威資訊
報道全球 傳播中國
關注人民網,傳播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