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起福清 向海而興

福清江陰港。記者林雙偉攝
浩瀚東海,潮起潮落。
放眼福清版圖,東臨台灣海峽,西靠閩江入海口,408公裡蜿蜒海岸線將福清緊緊擁入碧波之懷。興化灣、福清灣兩大天然良港,宛如雙翼,為這片濱海熱土撐起通向世界的航道。
千百年來,福清人逐浪而行,以海為田、以舟為馬,從古代海上絲綢之路“漲海聲中萬國商”的繁盛,到今日港通天下的開放格局,海洋,始終是福清發展的底色與力量。
如今,福清再度乘風破浪,依托獨特的區位與資源稟賦,全方位融入海洋經濟發展示范區和“海上福州”建設,在經略海洋、壯大海洋經濟的征程上,繪出一幅波瀾壯闊的“藍色畫卷”。

中景石化產業園。記者林雙偉攝
以港通海——
聯通世界的“開放航道”
“福州—波斯灣”滾裝航線正式通航、萬海航運紅海與地東航線船舶“和春”輪首次加挂……國慶中秋假期,江陰港區迎來多條航線“首航”,讓福清的開放之門越開越大。
不久前,海杰航運“伊斯坦布爾橋”號集裝箱船(運力4890標箱)順利完成在福州港江陰港區的首次靠泊作業,一條連接中國與歐洲的“極地快車道”正式宣告開通。
俯瞰江陰港區,萬噸巨輪穿梭進出,橋吊起落之間,貨櫃經由鐵路、公路、港口無縫銜接,構成一幅繁忙壯闊的臨港畫卷。作為福建省“兩核兩翼十一個重點港區”之一,江陰港區已建成全省面積最大單體連片集裝箱碼頭區,擁有1-9#泊位、總長近3公裡、年設計通過能力超300萬標箱的“超級集裝箱碼頭群”。
作為現代化深水大港,江陰港區不僅是航運樞紐,更是福清面向全球的開放窗口。目前,江陰港區已開通近60條國際國內航線,航跡通達共建“一帶一路”國家主要港口,編織起一張通達五洲的密集航運網絡,初步建成“海陸雙向”輻射的物流大通道。
同時,江陰港區打通了通往長三角、珠三角及內陸腹地的多維交通通道,海鐵聯運、水水中轉、中歐班列等物流新模式蓬勃發展,港通天下的格局正徐徐鋪展。港區還打通了福州沿海及周邊地區直達北歐、俄羅斯、中亞五國和德國漢堡等歐洲陸路的快捷通道,擴大了與共建“一帶一路”國家的往來合作,構建起貫通亞歐大陸、聯結世界市場的高效運輸體系。
在擴能提質方面,福清市緊扣國際深水大港建設目標,在樞紐建設、多式聯運、智慧綠色、港產融合等領域不斷取得標志性進展,江陰港區14#、28—29#等5個泊位陸續開工動建,福州港航物流中心等港航配套項目加速推進﹔海鐵聯運港站聯合調度中心正式成立,“港口—鐵路”“鐵路—港口”海鐵聯運雙向“直疏”通道全面貫通﹔建成全省首個純電動碼頭,依托自動化遠控岸橋、自動化軌道吊、智慧港雲平台、智能理貨系統等設施,實現作業自動化、全程可視化、服務便利化。
鬆下港區元洪作業區也在加速崛起。作為中印尼“兩國雙園”中方園區的重要出入口,這裡正建設1號、2號泊位,預計2025年底竣工。
屆時,元洪作業區將成為聯通印尼、輻射東南亞的國際物流新門戶,為“海上福州”建設注入強勁動力。
產業強海——
向海圖強的“騰飛引擎”
向海圖強,產業支撐是關鍵。放眼福清,綿長海岸線愈發富饒,海洋食品、臨港工業、海洋裝備產業等海洋經濟一路高歌,“藍色引擎”強勁有力,牽引著福清奮楫揚帆。
碧海長天,巨輪穿梭,10月的江陰港一派繁忙景象。岸橋巨臂揮舞,集裝箱整齊劃一,散貨流轉奔騰。這條深水岸線上,江陰港城經濟區正加快構建化工新材料、裝備制造、商貿物流三大千億級產業集群。
10月13日,總投資110.2億元的福清中景烷烴一體化項目(二期)正式動工,項目將進一步鞏固中景石化產業園作為全球最大烷烴一體化產業基地的領先地位,推動福州石化產業向精細化、高附加值方向轉型升級,更將助力福州市打造具有全國影響力的高端綠色石化產業新高地。
“目前,中景石化年產280萬噸丙烯、380萬噸聚丙烯,單廠產能全球第一。其丙烷脫氫項目實現核心設備國產化率超99.5%,打破長期外企壟斷,讓我們在全球化工產業鏈上擁有了更多的話語權。”中景石化董事局主席翁聲錦說。
依托江陰港口優勢,江陰港區形成以萬華化學為龍頭的聚氨酯和異氰酸酯產業鏈、以中景石化為龍頭的聚丙烯產業鏈和以正太新材料為龍頭的鈦鐵顏料產業鏈,正在打造形成世界一流的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的千億級化工新材料專區。
臨港產業不止於化工。風電裝備、生物醫藥等新興產業也在這裡競相崛起。依托福建三峽海上風電產業園,福清打造了涵蓋研發、制造、檢測、運維的海上風電全產業鏈基地。在生物醫藥領域,福抗藥業、麗珠福興、康鴻藥業等企業加快布局,構筑涵蓋抗生素原料藥、頭孢原料藥、保健品的產業體系。
依托中印尼“兩國雙園”項目,鬆下港區元洪作業區聚焦海洋漁業、食品加工、冷鏈物流等領域,打造跨國合作的“海上糧倉”。截至目前,中印尼“兩國雙園”已形成70多個雙邊合作項目,總投資超過930億元,構建起涵蓋椰子深加工、海洋漁業、熱帶農產等五條跨國產業鏈。
一進一出之間,東南亞的熱帶農產源源不斷駛入國內市場,“福清制造”的食品加工設備與品牌產品正走向更廣闊的世界。
逐夢瀚海——
經略海洋的新征程
興化灣畔、碧波之間,福清東南角的東瀚鎮,也正掀起一場“經略海洋”的藍色變革。
408公裡海岸線、911平方公裡海域、兩大深水港灣,福清的海洋資源稟賦如何轉化為發展勝勢?
瀚海產業園的藍圖給出了答案——今年,福清提出瀚海藍色經濟產業園概念,以中石油福建LNG接收站、國家級海洋牧場示范區項目等重點建設項目為依托,著力構建包括能源油氣儲運、LNG冷能綜合利用、海洋養殖與濱海旅游,以及海洋科技、金融、商貿服務等在內的海洋經濟綜合性園區,打造一、二、三產融合發展的特色海洋地標。
國家級海洋牧場示范區總投資51.4億元,涵蓋海洋創新實驗室福清分院、國家級魚類育苗實驗基地、公益性人工魚礁、漁業培訓中心、漁貨集散碼頭、海洋觀光酒店、海洋公園等項目。
在距離海洋牧場約10分鐘車程的沿海地帶,3座巨大的液化天然氣儲罐已現雛形。這是瀚海藍色經濟產業園“巨無霸”項目——中石油福建LNG接收站。項目分兩期建設,產值約達850億元,年最高天然氣產能650萬立方米。
引人注目的是,福清市還以中石油福建LNG接收站及冷能資源利用為核心,聯動龍高半島拓展海洋新興產業,與之同步規劃的冰雪小鎮已簽約落地,正處於選址階段。
福清還在傳統漁業轉型升級上持續發力。城頭、海口、龍田、三山等鄉鎮所在的福清灣海域,建成深水抗風浪養殖網箱60口,推廣塑膠浮球、塑膠漁排等環保型養殖設施,現代化“海上牧場”雛形初現。
福清市相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福清將持續深化全國海洋經濟發展示范區建設,全力做大做強做優現代海洋產業,將資源優勢變為發展勝勢,努力在發展海洋經濟上闖出新路、當好示范,加快實現藍色崛起,在打造更高水平的“海上福州”上展現福清擔當。(記者 王光慧)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
































第一時間為您推送權威資訊
報道全球 傳播中國
關注人民網,傳播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