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投入、聚英才、優生態
激活能源石化“科創春水”奮楫行
從快遞包裹上的密封膠條,到商超冰櫃裡耐低溫的塑料冰杯﹔從公園步道的環保建材到到航空設備裡的電子元件外殼﹔從二氧化碳合成蛋白技術,到引領清潔能源潮流的綠色氫基燃料……在福建能源石化集團,能源石化與科學技術的“結晶”不斷推陳出新。

“一滴油”能煉出“萬家貨”。人民網記者 李昌乾攝
當前,能源安全是不可忽視的“國之大者”,綠色低碳轉型是繞不開的時代命題。面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深入發展,誰能在科技創新上搶佔制高點,誰就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掌握主動權。
東南潮涌,創新澎湃。
“截至目前,集團在‘十四五’期間新增知識產權累計超900項,研發人員總數突破1300人。”近日,在福建能源石化集團第三屆科技創新大會上,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徐建平如是說。
科技創新如同遠航,離不開持續穩定的“燃料”供給。
“真金白銀”怎麼花在科創的“刀刃”上?“筑巢引鳳”與“科創尖兵”如何雙向奔赴?什麼樣的配套機制能夠“盤活”科創全鏈?來看福建能源石化集團高質量發展的科創實踐。
“真金白銀”精准滴灌“科創沃土”
“我們現在研發投入強度逐年攀升,集團體量龐大、涉及多元業態,這個成果實屬不易。”福建能源石化集團企業管理部總經理傅景鋒坦言。
為確保投入精准高效,讓錢花在“刀刃”上,集團建立了全流程管理機制:年初通過預算評審明確各企業科研計劃,倒逼企業領導班子保障研發資金﹔依托集團創新研究院,形成“訂單式”投入指引﹔年末通過考核壓實責任。
“這幾年,我們研發投入年均增長15%—20%,我們倒逼的不是研發人員,而是企業管理者,隻有決策者重視、資金到位,基層研發人員才能有底氣找項目、做創新。”傅景鋒說。
研發投入不是簡單的“成本”,而是福建能源石化集團高質量發展的“戰略投資”,每一分錢都在為未來競爭力儲備、加碼。
“我們集團的金融業務方面,成立了一個科創基金,認繳規模4.08億元。”福建能源石化集團黨委委員、副總經理朱玉武如是介紹,“用金融投資解決研發資金,可以和我們綠色能源、高端材料等主業形成互補,在集團內外形成一個良性的互動。”目前,該基金已經以股權投資方式,投資由集團主導的福建省綠氫中試基地項目,助力福建綠氫產業發展。
這份“互動”,絕非簡單的資金供給,而是深度契合集團發展需求的“精准滴灌”。近幾年,福建能源石化集團每年都會推出一批“揭榜挂帥”項目。“這些項目聚焦在熱電、風電、化工等集團主業的技術性突破。”福建能源石化集團創新研究院董事長李邦雄介紹,“揭榜挂帥”項目往往在資金支付的及時性方面會給予更多的傾斜。

福建能源石化集團有多個項目落地漳州古雷石化基地。人民網記者 葉青卿攝
“投入”不是問題,項目與人才才是“卡點”。
“集團一年研發投入十多億,這麼多錢怎麼花?得有好項目承載。”傅景鋒直言,當前投入的核心瓶頸在於缺乏領軍人才與優質項目。因此,福建能源石化集團正從“筑巢”與“儲能”兩端發力破局——加速建設先進技術實驗室、研發平台等基礎設施,同時通過產學研合作鏈接高校資源。
目前,福建能源石化集團已與吉林大學、廈門大學嘉庚實驗室、中國科學院福建物質結構研究所等科研單位建立合作,為未來發展儲備技術與人才。
在集團第三屆科技創新大會上發布的集團創新評價體系,不再單一以投入強度論英雄,而是更注重“投入方向”與“成果轉化”。
“同樣的投入,我們希望成果轉化效益更高,引導企業找高價值項目。”傅景鋒表示,這種導向才能確保每一筆資金都能轉化為實際競爭力,為集團向“高端化、綠色化”轉型筑牢根基。
“雙輪驅動”奮力構筑“人才高地”
功以才成,業由才廣。新質生產力的核心要素,正是人才。
“集團的科技創新,還靠‘筑巢引鳳’與‘自力更生’的雙輪驅動。”朱玉武用一句話道出集團人才建設的核心思路。
英雄不問出處,貢獻決定回報。
“對於博士等高層次人才,我們採取‘一事一議’的政策,提供定制化的發展方案與保障。”朱玉武介紹,“筑巢引鳳就是要拿出誠意,技術成果轉化后,科創人員還能分紅、得股權。”
2023年9月,在福建能源石化集團首屆科技創新大會上,集團創新研究院正式揭牌。如今,創新研究院的“科創中國博士創新站”集結了5名已是國內行業專家級別的博士,帶著AI輔助研發、菌種優化等專業視角,為技術突破注入“外腦”力量。

2023年9月,集團創新研究院正式揭牌。受訪者供圖
“自力更生”的底氣,更藏在集團對內部人才的悉心培育中。“我們30人的團隊平均年齡33歲,最年輕的剛24歲,研發崗全是碩博。”李邦雄介紹,“我們專門建了‘工程師—副主任工程師—主任工程師—技術總監—首席科學家’的晉升通道,憑業績說話,不搞‘論資排輩’。”
這種人才培育理念,在集團“揭榜挂帥”機制中尤為凸顯。創新研究院此次以“纖維材料研究及柔性紡絲中試平台開發”為揭榜項目,正是瞄准尼龍66、PBT等聚酯產品的改性升級,助力集團紡織板塊突破市場競爭瓶頸、提升產品附加值。
在主帥選拔上,創新研究院最終選定了28歲的工程師林致遠作為項目牽頭人。
“作為一線科研人員能夠牽頭集團這麼重要的科研項目,是壓力更是動力,是挑戰更是機遇。”林致遠學的高分子材料專業與項目高度契合,“集團對科研項目有相應的成果轉化、經濟效益方面的要求,下一步我們將和國內紡織專業名校東華大學合作,因此我們整個團隊還是很有信心的。”
“年輕人思想開放,有闖勁兒,只要有好的平台,就可以充分發揮他們的作用。”李邦雄說,揭榜挂帥項目的團隊構成、項目推進步驟和資金支付,都將充分授權項目負責人。
包括創新研究院在內,在本屆科技創新大會上,集團還為福海創、龍安熱電、三川風電、福化環保、體檢中心、城投公司、氫能公司、晉江氣電、福能新能源等共10家企業“揭榜挂帥”項目授牌,涵蓋了綠色能源和高端材料等關鍵領域。
“我們有140人的專兼職研發團隊,佔公司總人數10%左右。”福建能源石化集團下屬企業福建福能南紡衛生材料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南紡”)黨委委員、副總經理龔玉鳳介紹,針對人才發展,南紡也有明確路徑——構建了“技術+管理”的H型發展通道。
“技術人才既能深耕專業,在未來也能轉向管理崗位,我自己就是從技術崗走過來的。”龔玉鳳說。
當前,福建能源石化集團以優厚政策和優質平台“筑巢引鳳”,吸引行業高端人才﹔同時以清晰通道和實戰舞台“自力更生”,培育內部骨干梯隊,全力打造吸引人才的“強磁場”、培育人才的“肥沃土”、用好人才的“大舞台”,匯聚成推動企業創新的磅礡力量。
“破立並舉”充分釋放“科創活力”
良好的創新生態是“陽光雨露”,政策扶持則是關鍵的“土壤改良劑”。
在福建能源石化集團,依托創新研究院,“總院+分院+平台”的組織架構落地生根,打破體制機制的“藩籬”,通過一系列“破立並舉”的政策組合拳,著力營造鼓勵探索、寬容失敗、公平競爭、高效協同的創新生態環境。
集團層面的創新研究院為“總院”,統籌前沿技術布局與跨產業創新規劃﹔集團各權屬企業的技術研發中心為“分院”,扎根生產一線解決實際難題﹔以項目和技術為抓手的專項“平台”,串聯起產業鏈上下游的創新力量,圍繞能源石化領域的關鍵技術、重點項目開展攻關。
“‘總院+分院+平台’的模式,本質上是讓集團創新既‘仰望星空’,又‘腳踏實地’。”朱玉武解讀體系設計的深意,“各權屬企業的科技創新往往聚焦自身產品的優化升級,而創新研究院的核心使命,是立足集團長遠發展,布局未來10年的產業創新方向,為集團發展筑牢技術根基。”
通過兩年的實踐,“總院+分院+平台”體系的成效已逐步顯現。
“我們當前重點攻關的二氧化碳生物轉化領域,取得了階段性突破。”李邦雄介紹,創新研究院開展的高附加值化學品與蛋白制備項目,目前不僅能實現蛋白的穩定產出,還成功提煉出多種高附加值產品。“這項技術一旦完成關鍵性突破,將實現排放二氧化碳向蛋白及其他有機產品的轉化,為碳減排工作提供技術支撐,助力‘雙碳’目標加速落地。”
在這一體系支撐下,福建省福能新能源有限責任公司圍繞資源再生利用與技術創新引領的雙重目標,與集團創新研究院聯合成立省內首家風電備件研發再造中心。
有了這個“備件翻新工廠”,截至2025年8月底,項目累計減少備品備件採購額達833萬元,實際節約資金高達541.45萬元,有效降低了風電設備運維成本,也為分析零件故障規律,改進設備性能提供了數據支撐。

福能海峽的“大風車”矗立在福建長樂海域。人民網記者 李唯一攝
作為集團石化板塊的“領頭羊”,福建福海創石油化工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福海創”)也在這一體系助力下“悶頭搞創新”。
過去,加工石油原料時選擇范圍較窄,如今通過技術改造與精准測算,2024年至今,福海創已能處理11種不同類型的凝析油,在原料採購環節擺脫了對單一品種的依賴,議價與選料空間顯著拓寬。
與此同時,福海創還不斷夯實技術支撐,持續加碼高純度甲醇、工業乙烷等高附加值產品的開發,推動產品結構優化升級。

福海創是漳州古雷石化產業鏈上的“重要一員”。人民網記者 葉青卿攝
攻堅克難,創新之路從無坦途,其巨大價值正蘊藏於對“為止”的勇敢探索之中。
對於科創,福建能源石化集團董事長徐建平的思路很明確:“對抗創新的‘不確定性’,既要有以國家戰略和產業痛點為導向的靶向創新,又要有存量優化和增量培育相結合的階梯創新。”
而能源化工重資產、長周期的特性,決定了這一領域的科技創新沒有捷徑——每一個突破都需時間沉澱與持續投入。
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
“大投入”夯實創新基石,“強磁場”匯聚天下英才,“優生態”釋放政策紅利。福建能源石化集團在保障國家能源安全、推動石化產業高端化綠色化智能化發展、實現“雙碳”目標的偉大實踐中,正闊步邁出以“新質生產力”為引擎,向能源安全保障者、高端材料引領者、綠色低碳示范者戰略轉型的堅定步伐。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
































第一時間為您推送權威資訊
報道全球 傳播中國
關注人民網,傳播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