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首页人民网|福建频道|热点专题
    又是一年白露到,至此时节,炎夏已逝,暑气渐消,我国大部分地区出现天高气爽、云淡风轻的天气。白露过后,秋意渐浓,天气开始转凉。此时一定要注意调养身体,适当进补,以增强体质,预防季节性疾病。那么,白露节气究竟该如何正确养生呢?

“霜华未凝化白露” 白露节气的由来


二十四节气之白露

二十四节气之白露

    白露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5个节气。每年9月8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165°开始,即为白露。白露就是白色的露水,意思是夜间气温较低,空气中的水汽往往会在草木上凝结成露水。

    白露时节,秋风送爽,暑气渐消,我国大部分地区天高云淡,气候宜人。白露是收获的季节,也是播种的季节,在我国江淮地区单季晚稻已扬花灌浆,双季晚稻即将抽穗,棉花吐絮等多种农务活动开始繁忙起来,秋收秋种总是随着白露节气的到来而开始,农民朋友收获当年的果实,播种明年的希望,这是一年中最美好的时光。【详细】

白露节气养生

    俗话说:“入夏无病三分虚”,经过夏三月酷暑的煎熬,人体抵抗力下降了许多,尤其是人们的肠胃多少都会出现一些“病态”,原因有三:一是消耗过大,影响肠胃;二是补充不足,功能下降。天气闷热,使人有“苦夏”的感觉,影响食欲,生活、饮食无规律,进而导致消化功能下降;三是过食寒凉,损伤肠胃。

“白露节,夜寒日里” 白露节气的特点

关于白露节气
关于白露节气

白露节气

    每年9月8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165度时,交“白露”节气。“白露”是反映自然界气温变化的节令。露是“白露”节气后特有的一种自然现象。

白露饮食风俗

    此时阴气渐重,露凝为白,故名白露也。白露是个典型的秋天节气,天气渐凉,空气中的水蒸气在夜晚常在草木等物体上凝成白色的露珠,谚语说“过了白露节,夜寒日里。

白露农谚

    “白露过秋分,农事忙纷纷。”“蚕豆不要粪,只要白露种。”“不到白露不种蒜。”“白露高粱秋分豆。”“白露前后看,莜麦、荞麦收一半。”

白露天气特点

    进入白露节气后,夏季风逐步被冬季风所代替,冷空气转守为攻,暖空气逐渐退避三舍。冷空气分批南下,往往带来一定范围的降温幅度。

“白露勿露身” 白露节气需防寒养生

白露节气养生
白露节气养生

白露露身着凉易泻肚

    白露时节已经是典型的秋季气候了,不少人在这个时候会因饮食不当或外感风寒,而造成急性腹泻。由于这种腹泻常常伴随着发烧、水泻(每日大便次数超过2次)、进食减少、体力下降、浑身没劲,以及感冒等症状,因此几天下来,人便会消瘦不少。由于这种腹泻的发病原因是中焦受寒,即脾胃受寒引起的,因此预防和治疗首先应避免脾胃受寒凉侵袭 。【详细】

秋冻不冻头腹足

    讲究秋冻的原因是,秋冬之后,天气变凉,人的毛孔要闭合起来防着凉,过早就把厚衣服穿上了,毛孔就会因为受热而开放,突然降温带来的寒气就容易透过毛孔伤人。我国很早以前就有“薄衣御寒”养生法,明确指出“薄衣之法,当从秋习之”。也就是说秋天不要太快地添加衣服。这样,就避免了多穿衣服产生的身热汗出、汗液蒸发、阴津伤耗、阳气外泄,顺应了秋天阴精内蓄、阳气内守的养生需要。所以秋冻要冻得合理、冻得适时、冻得健康。【详细】

漫话白露节气 各地的风俗

白露时节各地风俗
白露时节各地风俗

福建福州有个传统习俗叫“白露必吃龙眼”

    民间认为,在白露这一天吃龙眼有大补身体的奇效,吃一颗龙眼相当于吃一只鸡那么补。因为龙眼本身就有益气补脾、养血安神、润肤美容等多种功效。【详细】

浙江温州等地也有过白露节的习俗

    苍南、平阳等地民间,人们于此日采集“十样白”,以煨乌骨白毛鸡,据说食后可滋补身体,去风气(关节炎)。【详细】

老南京人都十分青睐“白露茶”

    此时的茶树经过夏季的酷热,白露前后正是它生长的极好时期。白露茶既不像春茶那样鲜嫩,不经泡,也不像夏茶那样干涩味苦,而是有一种独特甘醇清香味。【详细】

白露时节还是安徽太湖人“祭禹王”的日子

    祭奠禹王,太湖畔的渔民称他为“水路菩萨”。每年正月初八、清明、七月初七和白露时节,这里都将举行祭禹王的香会,历时一周。【详细】

白露特色民间美食展示

    在二十四节气的气候中,白露有着气温下降、绵雨开始、日照骤减的明显特点,深刻地反映出由夏到秋的季节转换。因而白露节气一过,入秋之感也就愈发明显。天气渐渐转凉,我们定要留心季节气候的变化,随时注意保养自己的身体。

人民网福建频道策划,欢迎转载或报道,但请注明出处。违者必究。出品:人民网福建频道 策划:陈楚楚 美编:洪慧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