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第四!"厦门蓝"蓝出新高度 空气质量相当于自然保护区

2020年01月24日11:30  来源:厦门网
 
原标题:全国第四!"厦门蓝"蓝出新高度 空气质量相当于自然保护区

抬头仰望是清新的蓝,高颜值生态花园之城名副其实。图为筼筜湖一带的生态美景。(记者 王火炎 航拍器摄)

厦门网讯(厦门日报记者黄璜通讯员詹源)昨日,生态环境部向媒体通报了2019年全国环境空气质量状况。厦门市全年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为2.98,在全国168个重点城市中排名第四。清新的“厦门蓝”再一次赢得万众瞩目,成为这座高颜值生态花园之城的骄傲。

据市生态环境局介绍,这是全国重点城市空气质量排名范围从74个增加到168个后,厦门市首次进入前五名。更重要的是,与空气质量相关的关键数值大多较往年有了提升、改善,尤其是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和PM10(可吸入颗粒物)等4项主要污染物浓度已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的一级标准,即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所执行的空气质量标准。高颜值生态花园之城名副其实,厦门人享受着高品质生态环境带来的获得感、幸福感和满足感。

这一系列权威、专业的排名和数据,是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引领下,厦门在蓝天保卫战中取得胜利的最有力证明。2019年以来,根据市委市政府的部署,市生态环境局积极携手各区、各相关部门,紧密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以人民对美好生态环境的向往为奋斗目标,坚决扛起生态环保的政治责任,从顶层设计和机制体制建设入手,聚焦重点难点,不断创新突破,全面落实污染防治攻坚各项任务,有效提升生态治理能力的法治化、精细化和科技化,真正实现大气污染减排和应急管控相结合,环境质量改善和环境安全保障并重。

守护“厦门蓝”的战斗,早已不是单一的污染防治,不是传统的“头疼医头脚疼医脚”,而是以污染防治攻坚为突破点,融合了机制体制健全、产业转型升级等重要内容于一体的系统性工程,是厦门市落实生态治理体系系统性创新的重要举措。如今,污染防治攻坚的脚步仍未停止,厦门市将以此为基础,全面构建绿色产业结构、绿色交通体系和清洁能源体系,为守护“厦门蓝”筑起坚实的屏障,让“清新的蓝”成为厦门市民恒久的骄傲。

主动作为积极应对

启动三轮“守护蓝天百日攻坚”行动

生活在厦门是一件很幸福的事——许多人深有同感,因为在这里,“抬头仰望是清新的蓝”。群众幸福感的来源是优质的空气、美好的生态,而这背后,则是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引领下,市委市政府带领全市上下一心推进生态治理现代化的使命担当。

2019年以来,根据市委市政府的部署,市生态环境局立足更高站位,紧密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积极携手各区、各相关部门,切实承担起生态环境保护的政治责任,凝聚合力、全力攻坚,持续深入推进大气污染防治工作,为广大群众守护美好的生态宜居环境,取得了显著成效。

为统筹推进全市大气污染防治攻坚行动,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进行了专门部署,市政府印发《厦门市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市环委办制定贯彻《福建省大气污染防治条例》和《厦门市人大常委会关于全面加强大气污染防治的决定》分工方案,严格落实《厦门市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实施方案》《厦门市环境空气质量提升三年行动方案(2020-2022年)》。

在此基础上,市政府定期召开全市空气质量分析会,市环委办坚持组织召开月调度会,通报工作进展、交流工作经验、解决具体问题,协调各区与各有关部门共同推进空气质量提升,定期组织开展重点区域督查,综合运用通报、曝光、处罚等措施,推动解决突出问题。

在坚实的法治支持和责任机制保障下,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稳步、深入推进。2019年2月,针对春夏交替气候变化导致的轻微污染天气,市生态环境局启动首轮“守护蓝天百日攻坚”专项行动,联合各相关部门主动作为、积极应对,短时间内实现空气质量“止跌回升”。此后,该局又接连组织了两轮“百日攻坚”,全体生态环保工作人员奋战在一线,全力守护“厦门蓝”。坚定的使命担当、密切的部门联动,最终实现了空气质量持续向好,名列全国前茅。

聚焦重点持续攻坚

42项措施解决突出的环境问题

2019年,市生态环境局连续开展三轮“守护蓝天百日攻坚”专项行动,42项具体的大气污染防治措施,聚焦机动车尾气治理、锅炉及工业窑炉整治、VOCs(挥发性有机物)整治、工业大气污染防治、扬尘防治等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展开攻坚,成功保障厦门市环境空气质量稳步提升。

这其中,针对首要污染物二氧化氮的治理行动更是重中之重。此前,厦门市二氧化氮浓度一度居高不下,其主要来源是机动车尾气、锅炉废气等。针对这个问题,市生态环境局积极谋划,在持续提升锅炉及工业窑炉整治水平的同时,进一步强化移动源污染防治工作。

厦门市修订《厦门经济特区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条例》,印发《厦门市柴油货车污染治理攻坚战计划实施方案》,印发实施《厦门市人民政府关于限制高排放机动车通行的通告》《厦门市人民政府关于划定高排放非道路移动机械禁止使用区域的通告》,进一步对高排放机动车实施限行措施,加强非道路移动机械监督管理。市生态环境局联合公安交警等相关部门,加强执法检查力度,除了路面检查,还通过遥感监测主动筛查高排放车辆,全年共处罚黄标车闯限行1134辆,有效遏制了高排放车辆违规上路的问题。

与此同时,市生态环境局还进一步强化VOCs整治,完成第三阶段4个行业的VOCs整治,共对330件涉VOCs违法案件进行立案查处,处罚金额累计约770万元,完成135个大气精准治理工程项目。多部门合力攻坚的扬尘管控也进一步加强了,市环委办强化扬尘防治考评督查,聘请专家暗访扬尘防治工作情况,累计通报扬尘问题45个,全部协调完成整改;市城市管理综合考评中心抽查工地、港口码头、道路等,通报问题6471个,已协调落实整改6285个,整改率97.1%。

科技助力创新手段

项目获省厅应用典型案例评选第一名

2019年,厦门市率先全省建立的机动车环保管理平台项目,获福建省生态环境厅生态云第三轮应用典型案例评选第一名,作为第一批典型应用项目全省推广。这个平台实现了多部门数据共享,将高排放机动车筛查、机动车登记环保前置审核、机动车尾气遥感监测、黑烟车智能识别、非道路移动机械监管等重要功能悉数纳入,让移动源污染防治工作在一个平台上实现一目了然,进一步提升了源头监管、执法监督检查的效力,实现了污染防治的科技化、精细化、现代化。

事实上,机动车环保管理平台并非厦门市首个获评第一的创新项目。在市公共安全平台的大力支持下,此前在省生态云平台第一轮典型案例评选中,厦门市建设的空气质量应急指挥调度模块就曾夺魁。在这个模块中,市生态环境局进一步深化《厦门市轻微污染天气应对办法》,引入高科技手段,充分利用大数据分析,优化了日常管控、应急调度、措施落地等一系列功能,实现智能化管理,从根本上提高了空气质量应急指挥调度的整体效率。

除了这些获奖项目,市生态环境局在开展日常执法检查工作中,也十分注重运用科技创新手段。例如在开展大气污染日常监管时,创新运用走航车,对全市各个重要点位的空气污染情况进行实时监测,灵活的移动式监测更快更精准地锁定了污染源。

在工业污染源达标排放整治工作中,市生态环境局也进一步引入科技手段。全市398台工业锅炉,除清洁能源外的83台全部安装自动监控设备,与在线监控平台联网。这些重点企业所排放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烟尘指标,都可以实现在线实时监测,系统还实现主动报警、自动发布超标督办单,实现远程控制、调度执法人员现场查处。

可以说,在整个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中,科技、创新,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切实提升了生态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深入治理健全机制

构建完善的污染防治工作体系

多年来,厦门市持续保持环境空气质量全国领先,靠的是日渐完善的污染防治工作体系以及健全机制保障下贯穿全程的深入治理。

依托生态云平台的建设,市生态环境局掌握了越来越多与大气污染防治相关的信息和数据,通过大数据分析,为科学决策提供了更加充足的依据,这也为实施源头管控、宏观调控奠定了坚实基础。

2019年,厦门市出台“生态环境准入清单”,率先全国建立健全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对生态环境实施分区管控和差异化的准入管理。此举从源头上扼住了大气污染的“命门”。由此开始,符合产业布局规划,符合绿色发展要求的产业被准入,而那些高排放、高污染的企业被排除在片区外或者被严格限制、监管。

在有效实施源头监管的基础上,市生态环境局联合各相关部门依法推进“散乱污”企业整治、机动车尾气治理、锅炉及工业窑炉整治、VOCs(挥发性有机物)整治等一系列专项工作,依法严查环境违法行为,及时遏制污染问题,也形成了有效的震慑。

2019年,轻微污染天气应急响应机制也进一步“升级”,除了区域联防联控进一步强化、空气质量应急指挥调度模块建成,系统还对重点产污单位实时监控,让应急响应指令迅速发送给相关责任人,第一时间会商解决,进一步优化日常管理、应急调度流程,突出预警管控、提高工作效率。

“规范引导”“宏观调控”也是厦门市大气污染防治工作体系中至关重要的环节。2019年,厦门市通过产业空间布局规划引导,重点发展千亿产业链群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打造出符合绿色发展定位的产业结构。不仅如此,通过提升铁路货运比例、提升新能源及清洁能源车辆使用比例、推进岸电建设、推动“油改电”工作等措施,厦门市进一步加快建设绿色交通运输体系,打造“绿色空港” “绿色海港”。通过划定高污染燃料禁燃区,实施高污染燃料“煤改气”“煤改电”工程,推动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落地,大力推进集中供热等一系列手段,厦门市还切实调整优化了能源结构,构建清洁高效能源体系。

事实证明,在厦门,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早已不是单纯的“就问题查问题”“就整治而整治”,而是集合“源头管控”“问题治理”“应急响应”“规范引导”“宏观调控”于一体的系统性工程。

亮彩数字

全国第四

根据生态环境部发布的排名,2019年厦门市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2.98,位列第四。这是重点城市排名范围从74个增加至168个后,厦门市首次进入前五名,较去年的第七名,前进三个名次,综合指数也在去年同比改善1.8%的基础上,持续提升,同比改善1.3%。

一级标准

2019年,厦门市环境空气质量6项主要污染物均优于环境空气质量国家二级标准。其中,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和PM10等4项主要污染物浓度已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的一级标准,即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执行的空气质量标准。

全省第一

2017年至2019年,厦门市环保网络化监管连续三年取得全省第一名的好成绩;厦门市率先全省建立的机动车环保管理平台项目,获省厅生态云应用典型案例评选第一名,作为第一批典型应用项目在全省推广。

展望2020

蓝天保卫战

开启全新篇章

2020年是打赢蓝天保卫战的收官之年,市生态环境局将以空气质量始终保持在全国前列为目标,以打赢蓝天保卫战为抓手,以臭氧、氮氧化物和扬尘防控为重点,切实强化使命担当,聚焦重点精准发力,会同各区各有关部门继续抓好机动车污染防治、绿色海港空港建设、城市扬尘管控和工业废气整治等重点工作。

这其中,厦门市生态环境部门将持续深化挥发性有机物整治,在重点行业企业开展炉窑大气污染物整治。限制高排放机动车通行、高排放非道路移动机械禁止使用区域和高污染燃料禁燃区等规定将进一步落实。相关部门还将推动2020年新购和更新的公交车、出租车、环卫车等公共领域机动车实现纯电动化。与此同时,船舶大气污染排放控制区执法力度也会进一步加强,岸电桥电使用率将进一步提升。信用评价管理、工地扬尘污染防治考评考核机制将得到更加充分的运用,通过强化综合治理,有效抑制扬尘。

不仅如此,2020年,厦门市还将召开第二轮厦漳泉大气污染联防联控联治联席会议,持续强化区域联防联控机制的作用,并强化科技运用,充分利用生态云平台空气质量应急指挥调度系统、信息化分析预警功能,提升应急调度水平,全力保持空气质量高位运行。

(责编:林东晓、陈蓝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