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学院积极探索民办高校发展新模式

2020年08月05日16:56  来源:人民网-福建频道
 

由世界500强企业阳光控股投资创办的阳光学院,积极探索“精英治理、三权分立”的民办高校治理模式,把落实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贯穿办学治校全过程,通过管理制度创新来确保内涵发展和质量立校,近年来办学声誉和综合实力不断提升,得到社会和广大家长的高度认可。

坚持“充分授权、精英治理”的管理理念

阳光学院自2001年创办以来,就实现投资与管理的相对分离,落实董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把大学治理全部交给聘用的精英管理团队。不仅实现了“董事会负责战略方向决策、经营层负责日常运营管理、监事会负责审计监察风控”的“三权分立”运行模式,而且党委委员会、校务委员会、教学委员会、学术委员会都确立了相应的运行职责,形成了层次清晰、管理规范、科学有效的治理机制。

“阳光学院目前处长助理级以上干部没有一位举办方的亲友,就连董事长亲戚开的一家学校超市也退出了学校。”阳光学院校长、闽江学者特聘教授乔海曙介绍道。2018年1月,阳光控股从湖南大学引进70后博导、金融与统计学院常务副院长乔海曙教授担任校长。两年多来,由他带领的管理团队,除每年参加两次董事会召开的预算决算会、年度重点工作计划会外,学校内部运行的所有事务包括人、财、物等全部授权学校自主管理。

校党委书记陈少平教授对阳光控股“简单透明、结果导向、合作共赢”的治理文化非常认可。作为学校党建工作第一责任人,不仅进入董事会参与重大问题决策,在把握学校办学方向、引导和监督依法依规办学等方面真正做到了“有职有权”,而且在学校人事工作、干部任免、财务预算、职称评聘等方面也有充分的话语权。由他主持的“智力助农,服务乡村振兴”的实践育人项目,被教育部列入2020年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精品项目立项。

举办方对学校办学连续19年净投入

阳光学院举办方阳光控股始终坚持公益办学,不求回报。全国人大代表、学校董事长、阳光控股董事局主席林腾蛟年轻时就立志做一名陈嘉庚式的企业家,把兴办阳光学院作为产业报国、回馈社会的重要平台。自2001年创办以来,无论是以前的福州大学阳光学院,还是2015年转为独立设置本科高校,董事会都没从学校拿走一分钱,连续19年来实现净投入。

2018年,阳光控股提出“集全集团之力,把阳光学院办成受尊敬的百年名校”。为提升学校师资队伍整体水平,举办方投入1亿元实施“百名博士引进计划”,短短两年就从海内外名校引进博士80余名,专任教师队伍的博士占比超过20%,高层次人才数居福建民办高校首位。

人才强校工程使教学科研成果爆发式增长。2019年该校国家社科基金立项数居全国民办大学第2位,福建省高校第8位。其中,应用经济学国家社科基金立项数居全国高校第19位,与山东大学、四川大学、武汉大学并列。

为大幅改善师生教学生活条件,举办方近两年投入5亿元建设校区第五期、第六期工程,投入2000万元兴建各类专业实验室,新建的学生宿舍及教室都配备空调、电梯等,并按国外一流高校的标准装修。目前,该校教学科研硬件设施、学生宿舍、食堂等都达到全省乃至全国同层次高校一流水平。

形成以举办方为主导的产教融合新模式

阳光学院的举办方具有多元化的产业优势,为加强旗下各板块与学校之间的相互合作,进一步推进产教融合,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的深度融合,举办方阳光控股专门成立产教联动协调部,在国内率先构建产教发展共同体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举办专业、共培应用型师资、共同开发课程体系、共同促进就业创业,从机制上保障学校办学与其各产业板块的互通互融。

目前,学校紧紧围绕“应用型、地方性”的办学定位,在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培养方面精心构筑独特的培养体系。该校已与阳光城、星网锐捷、阳光物产、阳光幼教合作共建课程体系与实践平台,合作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合作申报新专业,将行业标准、职业标准、企业最新案例融入课堂教学内容。与阳光城联合开设“土木工程实验班”和“财务管理实验班”,通过实施“3+1”即“三年在学校、一年在企业”的模式来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与应用能力。与星网锐捷合作设立下一代网络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分实验室,共同开展科研合作与人才培养。聘请阳光城、星网锐捷高管、博士及技术骨干等作为“双聘”人才,纳入“双师双能型”队伍,来校实质性承担课程教学任务。连续三年,学校与各产业板块共同实施“阳光直通车”项目,每年有近100名毕业生直接进入阳光控股集团及旗下各产业板块就业。(高阳)

(责编:吴舟、张子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