贴地三尺探一条社会治理新路子

——福建省信访局推行“信访评理”机制

陈伟

2020年09月21日14:44  来源:人民网-福建频道
 

厦门沙坡尾,一湾海港似柳叶,两岸窄窄的避风坞洒落水边,三五成群的游人悠闲地漫步在木栈道上,空气中都闻得见闽南渔港闲适的生活气息,但不远处直插云端泛着蓝色金属光泽的双子塔又昭示着这里是一个新潮与古味,现代与传统交织的旅游“网红地”。

52岁的吴国斌就住在这里,“沙坡尾布满了我儿时的记忆,虽然现在变成了旅游地,人一杂难免矛盾会变多,但街坊邻里还保留了以前那样和谐的关系。”老吴边介绍,边抬手一指,”我觉得主要归功于它。”

顺着老吴手指的方向,一方小小的牌匾映入眼帘,“沙坡尾信访评理室”。老吴说,“这本是一家博物馆,如今我们把评理室开进了这里,街里街坊有什么矛盾纠纷都可以来这里评理。”作为信访评理员,老吴自豪感满满。

在评理室一旁的墙上,滚动播放着信访评理员的名单,有人民调解员,有政府工作人员,有律师,还有当地知名人士等,满满当当30位。

老吴是沙坡尾商家协会会长,大家做生意有什么难处,互相有什么纠纷,大事小事只要是商家的事,第一时间都会想到他,在评理室还没建成的时候,他就是沙坡尾商户眼里的“头人”,如今组建信访评理室,老吴便顺理成章成了其中一员。

在福建省,像吴国斌这样的信访评理员现有171865名,遍布八闽大地的每一处“毛孔”。他们平时活跃在不同工作岗位,有人民调解员、“两代表一委员”、有关行政机关和行业专业人员、社会知名人士、法律工作者、熟悉信访工作的专业人员、心理咨询师等。一旦有纠纷或矛盾,他们立马化身信访评理员,评判家长里短,化解矛盾纠纷,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自2019年7月29日起,福建省信访局在原有成熟试点的基础上在全省铺开推行贯穿省、市、县、乡、村五级网络的“信访评理室”,依托群众信任的评理员,在一线开展信访评理,力求从源头预防和化解纠纷,将矛盾化解在基层;打通不同社会治理机构的壁垒,完善信访与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联动衔接体系,构建矛盾纠纷多元预防调处化解综合机制,从而把信访制度优势转化为社会治理效能,在新时代践行“枫桥经验”。

家门口搭台评理 解事又解心

“让人民群众话有地方说,理有地方讲,事有人解决,矛盾自然不会上交。”福建省信访局复查复核处负责人焦元珠说,信访评理灵活便捷、成本低又采用非对抗和非诉讼的方式,在家门口就能解决烦心事。

这一点,67岁的评理员朱罗琴颇有体会。罗阿姨本姓“朱”,大家都叫她“罗阿姨”。在厦门嘉莲街道莲花北社区,罗阿姨可是个大忙人,邻近几个小区有什么大凡小事,总能看到她的身影,居民们有什么问题也乐于找她。

一次,小区两个年轻后生闹矛盾,原因是楼上装修新房,装修公司把厕所装在了正对楼下客厅的位置,楼下自然不愿意,要求改到其他位置;但楼上新房已交付,再想改还得花钱。年轻人火气大,没说两句便吵了起来,事情一时僵持不下。

罗阿姨听说这件事,便主动找两人打听情况。待双方道完原委,罗阿姨心里有了底。原来楼上住户自知理亏,也愿意退一步,将厕所闲置变为储物间,但架不住楼下住户总是不给面子,说话咄咄逼人,于是每次沟通总是不欢而散。

听完两边的情况,罗阿姨把双方叫到了评理室,几杯清茶的时间,两人便握手言和,楼上承诺厕所改成储物间,楼下也欣然接受。

朱罗琴说,很多矛盾都是这样,双方缺少一个说理的桥梁,一旦有理无处诉,小矛盾也会变成大问题。“都是楼上楼下,低头不见抬头见,为了一件小事打官司,无论输赢,邻里间的感情都输进去了,不值当!”

但有时候,罗阿姨也有拿不准的地方,“家长里短我在行,涉及法律政策就得专业人士参与了。”罗阿姨所在的“远观里近邻共享评理室”,除了像她这样以“理”服人的调解员,还有一支多部门协作的“法理”团队。“法为上、理为先、和为贵”,”把法理和情理讲透,矛盾自然迎刃而解了”,任职于厦门市思明区城管局嘉莲中队的评理员朱胜辉说。

借助信访评理室,群众找到了说理的平台,不同的事,不同的人来评,小事单人评,大事一起评,既可线上评,也可现场评,既可流动评,也可上门评,既减少了群众信访成本,又提高了信访事项办理效率。评完还可以联动行政机关、人民法院签订调解协议书,进行法律确认。

如今,信访评理室遍地开花,截至8月底,福建全省县、乡、村共建各类信访评理室18175个,活跃在各地的评理员共开展信访评理21154次(件),通过评理化解信访事项19237次,化解率达到90.94%。

依托各地具体情况,还形成了茶室评理室、渔排评理室、咖啡厅评理室等各具特色的信访评理室,让老百姓出了家门口便有说理的地。

多元联动 构建共治格局

“信访评理室”既在前端清理,把矛盾化解在小、化解在少、化解在基层,又在后端对积案“兜底”。

“很多信访积案之所以难办,是因为要多部门协调配合,老百姓一家一家跑,很多时候是在程序里打转。”福建省政府副秘书长、信访局局长李斌说,信访评理让不同社会治理机构坐在一桌,该怎么办,谁来办,真正让群众的诉求有人接、有人应,不会出现真空地带。

2020年8月5日,在福州市马尾区琅岐镇,一贯眉头紧锁的陈某终于露出了久违的笑容,这是福建省信访局主持召开的省、市、区、镇四级联合评理会上的情景。至此,这件长达20年的信访积案,终于画上圆满的句号。

陈某是一名听力障碍残疾人士。1986年起,他在某国有企业的仓库门卫岗位工作,直至2000年底被辞退。多年来,陈某数次向有关部门写信,反映当年工资待遇较低,公司没有发放夜间值班费、加班费,也没有为他缴交社保。他要求公司为他补缴社保、给予赔偿。

福建省信访局复查复核处负责人焦元珠是省级信访评理室的一员,据她说,陈某家庭困难,多年来一直信访,都没有获得满意的答复。在大量调查走访后发现,陈某的诉求部分合理,但事情过了20年,早已过诉讼时效,按照常规程序很难有效化解此案,“我们召开四级联合评理会,联动有关责任单位,按照‘三到位一处理’的要求,释法析理,现场落实责任。”

最终,该公司同意给予陈某适当金额的一次性补助并对相关情况进行了解释说明,陈某也打开了心结,对评理结论表示非常满意,当场签订了《和解协议书》,并承诺息诉息访。

信访评理打通了各社会治理机构的壁垒,多级联动、多元衔接,让各部门坐在了一起。使诉讼与非诉讼衔接,让部门与部门之间联动,信访评理制度在社会治理中走出了一条新路。

信访评理室解了矛盾、化了心结,搭起了群众与政府沟通的桥梁,也成为了社会治理反映民意、汇集民智、凝聚民力,为老百姓答疑解惑的重要载体。

“听听居民讲什么远比我们敲破脑袋想政策更重要。”许长忠既是厦门沙坡尾社区书记,也是信访评理员,附近商户有什么诉求,社区居民有什么建议,第一时间准找他。

老许指着眼前一排靠近岸边步道的商户,“按照原则这里是不允许摆放桌椅的,但商户确有需求,还可以方便游客歇脚,我们便同有关部门商议。”如今,每家门前单独开辟出了一块摆放桌椅的区域,各家各户摆得整整齐齐,没有一户越线。

老百姓满意了,社区治理便容易了。很多时候,信访评理室成了居民的”议事厅”,“社区大小事,都可以在这里商议。”

如今,散落在八闽大地的一个个信访评理室,正成为福建省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的一个重要抓手和载体,信访评理搭台子,各方联动压担子,为矛盾化解铺路子。事情解决了,心结化解了,社会也就和谐了。 

(责编:陈蓝燕、张子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