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窗见绿!泉州口袋公园装着满满幸福

2020年12月03日16:58  来源:闽南网
 

  城市美起来、腰包鼓起来、医养亮起来、优质教育快起来。马路更宽更好走了,出行有小黄人、新能源公交、多彩公交可选择;周末假期,逛逛山线绿道、水线公园,怡然自得;有时间到家门口的大剧院,欣赏专业演员带来的雅乐喜剧,感受浓浓的文化气息……

  “十三五”已接近尾声,回首这五年,泉州的社会经济、城市面貌等变化有目共睹。百姓息息相关的医疗卫生、教育、养老、出行、生活环境等配套设施,越来越完善,市民的幸福指数不断攀升。回眸这五年,泉州谱写了一幅幅美丽画卷。

01

  城市之美,在乎细节。在泉州走街串巷,你可能随时与盎然的绿意撞个满怀。近年来,泉州合理利用大空地、小角落,通过借地绿化、见缝插绿、破硬复绿、拆墙建绿等方式,因地制宜打造了一批口袋公园和小微绿地。它们藏身在老巷子里、街边、居民楼间,分布在各个角落。错落有致的绿植,古朴实用的设计心思,使得口袋公园备受青睐,成为很多市民家门口休闲、健身的新打卡点。

  泉州新车站、美食街、刺桐路宝洲街口、成洲路小游园、湖心街口、仁风新村……过去五年,泉州的口袋公园如玉珠般散落在古城新区,特别是在熙熙攘攘的古城,口袋公园的人气持续高涨。无须走太远,在这里跳跳广场舞、散散步、跟厝边话话仙,生活在家门口就“闹”了起来。“十三五”期间,“推窗见绿,出门进园”的美好愿景,正在泉州加速铺开。

  你家附近有口袋公园吗?你喜欢什么样的口袋公园?近日记者走访了泉州市区几处口袋公园,邀请市民们来聊聊他们家门口的这份“微幸福”。

  闽南小埕院:

  闽南风小游园 留住乡愁回忆

  鲤城南俊北路,是古城繁华地段,住宅区、商铺、学校相对集中,平日里人流不小。

  早上8点半,65岁的陈阿伯刚送完孙子去学校,走路经过南俊北拓军分区原次入口通道旁特意停下来,到路边闽南小埕院的石凳上坐了下来休憩。年初从德化农村来泉州市区帮忙带孙子,陈阿伯起初还担心自己不习惯。“老家环境很好。”陈阿伯说,自从他发现了这个好地方,每次送完孙子就顺便走过来溜达一下,闹中取静的小公园让人感觉很舒心。

02

  闽南小埕院

  陈阿伯口中的小公园是闽南埕院式小游园。它既是居民休闲的小乐园,也是留住乡愁的记忆地。

  从前的车马很慢,书信很远;父辈的老式自行车上,承载着很多人的回忆;出砖入石燕尾脊,是闽南人心里的家……走进这处小游园,浓浓的闽南气息扑面而来,这些闽南元素唤醒了很多人的回忆,出砖入石的墙壁,诉说着方正、古朴、拙实之美,左侧还立着复古邮筒,摆放着一辆永久牌老式自行车。公园另一边,还修建了古厝大门、照壁和古井等小品,广场上置放着老式八仙桌、石鼓和萌萌的小狮子。

640

  泉州市城市管理局工作人员介绍说,这些主体建筑遴选闽南古建筑,由非遗传承人班组进行施工,采用老旧材料进行建设,使整个游园呈现古朴的闽南古民居小埕院的特色。

  绿植方面,以乡土植物石榴、香泡、紫薇、竹柏等进行配植,下层以香花灌木小叶栀子、多花月季与景石组景,红花绿树,呈现出一派盎然生机。

03

  闽南小埕院

  把时间拨回去年年初,小埕院所在的地方曾是一处闲置的售楼部。作为古城补绿行动的景观节点之一,园林部门拆除了废弃的售楼部,腾出用地面积447平方米,以绿地、铺装结合泉州记忆特色立体残墙景墙的形式,为市民打造了这处闽南埕院式的路侧游憩空间。

  “售楼部以前没人,门口摆着的绿植总感觉乱糟糟的。”坐在小埕院的石凳上,家住在南俊北路的王阿姨一边看着在园内玩耍的孙子,一边跟旁人聊天。她称赞,这个口袋公园意境好,老城区地方小、南俊北路的小区多、住户也多,原本离家最近的是中山公园,虽说不远,但带着孙子走起来总也不便利。自从口袋公园建好后,这里几乎成为大家每天的散步地,生活更加便利了。

  许厝埕、古榕巷街心公园:

  危房大变身 老街巷迎来“春天”

  泉州老城区古榕巷35号门前,是去年刚刚建成的许厝埕口袋公园。这块占地800平方米的空地,周边环绕着居民住宅,还有两处古民居和天主教堂。建成后,公园设立三个主次入口,分别对应教堂与古榕巷、花巷,方便居民进出。

  园内道路铺着石板、石亭,高大的乔木仿佛是天然的屏障,将园区和道路隔开。每处花圃的边上还设计了凳子,走几步就能坐下来休息。一些住在附近的市民,真正做到了“推窗见绿,出门进园”。

04

  许厝埕街心公园

  在附近开了30年餐馆的张阿姨每天骑着电动车,在许厝埕口袋公园周边进出。她说,生活在老城区里有别样的味道,虽然拥挤但很有生活气息,在这么窄的巷子里能有这块绿地很好,天热的时候,很多人在这里纳凉、聊天,厝边生活很热闹。

640

  与之相隔百米的,是古榕巷的街心公园。

  经过精心设计,这块占地1500平方米的口袋公园已成为周边一景。此处原本的5栋破旧石头房,既存在安全隐患又影响古城风貌,市城市管理局利用2个多月时间对其进行拆建复绿,充分利用具有泉州特色的老构件进行修缮提升。

05

06

  古榕巷街心公园

  征求市民意见后,公园里修建了绿地四角亭,对古榕巷南侧具有保护价值的老围墙、古楼梯进行了一定程度的修缮提升。园区用红砖、石头堆砌出来的闽南老围墙,古朴且有味道,石板搭配鹅卵石的环形步道,将整个园区串联了起来。

640

  下午5点多,古榕巷的这处公园里充满欢声笑语。7岁的李泊然和小朋友们在这里玩耍,大家一起从园区的这头跑到那头。这些玩伴,既是李泊然的邻居,也是同学。因为住同一条巷子,家门口的公园理所当然成了他们的“秘密基地”。每天放学后,大家都相约来公园里玩,陪同的家长们也借此机会坐下来聊聊天。李泊然说,他最喜欢春天的公园,开着各种花,特别漂亮。

  “以前破破烂烂的,破房子都围在一起,风都进不来。现在晚上我们都会来这里跳广场舞。”古榕巷居民陈阿姨说。

  改造小绿地 守护市民“微幸福”

  为了打造“出行300米见绿,500米见园”的15分钟休闲生活圈的目标,近年来,泉州市委、市政府部署开展“古城植绿”等行动,通过见缝插绿、拆墙透绿、破硬复绿、立体绿化等举措,在老城区的街头巷尾开展植绿、增绿、补绿和护绿行动,因地制宜建设了一批口袋公园和小微绿地,让老城区焕发出勃勃生机。

  每一个口袋公园的背后,都有城市园林绿化工作者的辛劳付出。

  从最初的选址开始,工作人员就要实地走访、调查多次。面对一块块来之不易的用地,如何将之打造成一方方精品休闲绿地空间,也需要慎重思考,比如古城片区绿地稀缺,公共活动空间少,新建绿地多只能以拆违、拆旧等形式实现;空间相对较大的地方,尽可能做好闽南元素文化传承等。为了给市民提供美好的公园环境,绿化维护、保洁人员每天要到各个点开展工作。

  记者了解到,过去一年,泉州市以借地绿化、见缝插绿、破硬复绿、拆墙建绿以及对原有旧绿地改造提升等形式,先后完成温陵路等13条主次干道缺失行道树的补植,完成羊公巷—百源路—南俊北拓、花巷—古榕巷—三朝巷—旧馆驿两条线路绿化补植以及沿线13个重要节点的景观营造,建成古榕巷、许厝埕、原小酒量、城雕新车站、泉秀路坪山高架旁等8个口袋公园(街头小游园),累计新建、改造提升绿地1万多平方米,让更多市民群众受益“绿色福利”。

  据初步统计,近五年来,泉州中心城区完成绿化建设投资16.27亿元,累计改造、新增园林绿地278.2公顷,累计建成城市水线绿道、山线绿道和环城河慢道系统26.4公里,新增城市公园、口袋(社区)公园47处。截至2019年底,中心城市建成区公园绿地面积达到2027.6公顷、相较于2015年“十二五”末增加了278.6公顷,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4.6平方米。(记者 陈玉玲 吴圳烽 文/图)

(责编:吴舟、陈蓝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