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勇毅前行 奋力谱写特区发展新篇章
厦门五缘湾 施辰静 摄
西海湾邮轮城(海上世界)一期已建成,目前正在进行主力店内部装修。
以创新驱动抢抓数字经济新机遇。近期,金龙客车新研发的L4级自动驾驶公交车在厦门集美新城进行一期运营。施辰静 摄
省重点产业项目——火炬石墨烯新材料产业园项目即将投用。 施辰静 摄
厦门市战略新兴产业加速崛起。图为厦门万泰沧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生产线。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厦门医院成为全国首家挂牌的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试点。图为普外科副主任张勇(左)在厦带领团队为患者实施手术。
今年以来,厦门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来闽考察重要讲话和致厦门经济特区建设40周年贺信重要精神,全面落实中央“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重要要求,认真贯彻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着力提高效率、提升效能、提增效益,全力做好稳增长、稳市场主体、保就业、防风险等各项工作,经济社会保持平稳健康发展。
奋楫笃行,一季度厦门顺利实现“开门稳”“开门红”: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1786.98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7.5%;12项经济指标在全省位居前三位,其中,5项指标增速居全省首位,3项指标增速居全省第二位,4项指标增速居全省第三位。
勇立潮头,勇毅前行,厦门正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奋力谱写特区发展新篇章。
紧抓项目
夯实高质量发展基础
9日下午,厦门东海域,海风裹挟骤雨。13时18分,经过近4个小时的海上作业,翔安大桥(厦门第二东通道)A3标海中段最后一榀钢箱梁顺利吊装完成,翔安侧海中桥梁与陆地主线桥之间最后一块“积木”搭设完成,至此,翔安大桥翔安侧预制构件安装作业全部结束,为全线早日建成通车创造了良好条件。
翔安大桥作为福建省、厦门市重点项目,是福建省“六纵十横”规划高速公路网当中的“一纵”,设计规模大,施工技术复杂,实施难度高,全长12.371公里,其中跨海桥梁长约4.5公里。它对于缓解厦门第一东通道翔安隧道的交通压力,快速连接厦门本岛和东部,辐射厦漳泉区域意义重大。
星光不负赶路人,时光不负奋斗者。包括翔安大桥在内,今年以来,厦门大批省市重点项目加速推进建设,建设者们日夜奋战,全力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
5月31日上午,厦门新会展中心-会议中心项目屋面81米超大跨度钢结构管桁架顺利精准吊装,实现屋脊桁架合龙,这标志着会议中心钢结构施工进入冲刺阶段,“闽南大厝”式建筑外观初现雏形。
厦门是会展之都,旅游会展更是重点打造的千亿产业链条之一。新会展中心对于扩大厦门会展业规模、深耕产业链条,推动产业融合发展与转型升级,助力厦门打造中国会展典范城市和国际会展名城意义重大。
记者从厦门市发改委了解到,今年以来,厦门市省重点项目建设进展顺利:厦门时代锂离子电池生产基地项目(一期)首批建筑已封顶,正在进行机电安装、室内装饰装修;电气硝子玻璃(厦门)液晶玻璃基板四期(加工厂)项目已竣工,正在进行设备安装。截至4月,全市125个省重点在建项目(不含2个预备项目)计划投资243.5亿元,实际完成投资 319.4亿元,完成同期计划投资的131.2%,完成年度计划投资的43.7%,超序时进度10.4个百分点。
更多好项目、大项目的快速推进让厦门高质量发展的底气更足。
日前,省委省政府工作检查组一行现场察看了厦门市重点项目西海湾邮轮城(海上世界)建设现场,了解项目建设进展情况。据项目总经理张彪介绍,目前一期商业项目已竣工备案并进入二装阶段,计划2022年9月30日开业。
作为招商蛇口“海上世界”产品线中首个对外输出项目、厦门市首个“双百项目”,该项目以邮轮母港为核心,总占地面积16.3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超百万平方米,投资超170亿元,由招商局重要旗舰企业招商蛇口与世界五百强象屿集团联袂共营。项目集邮轮母港、智慧办公、沉浸式主题商业、奢华酒店建筑群、滨海文娱等多业态为一体,是目前厦门体量最大的城市综合体,建成投用后将打造城市新门户,开拓厦门商业新格局。
连日来,厦门雨水连连,在岛内湖滨东路与体育路交叉口西北侧,总投资达12亿元的字节跳动厦门总部大楼依然在冒雨紧张施工中。该项目总建筑面积8万多平方米,建筑高度107.3米,建成投用后将成为高科技互联网企业办公楼及精品酒店配套,成为岛内的地标性建筑,推动区域城市更新和产业升级。项目负责人介绍,端午节期间项目不停工,全力确保工期按序时进度完成。
记者从市建设局、市重点办了解到,1—5月,厦门419个市重点项目计划投资537.9亿元,实际完成投资851.3亿元,完成序时计划158.3%,完成年度计划58.2%。
全力保障重点项目。今年以来,厦门市建设局相关处室、单位组建若干个“轻骑兵”小分队,深入宝太生物医药、厦大P3实验室等项目现场,加强指导服务,帮助企业优化施工组织、合理安排工期,加快施工许可等审批手续办理。近期,还出台了《建筑业企业挂钩服务实施方案》《招投标“评定分离”办法》等政策,启动挂钩服务行动。针对重点的产业项目、社会事业项目、基础设施项目,相关部门持续加大服务保障力度,优先保障项目建设所需的混凝土供应、土方外运、民爆物品供应与运输等需求,全力推进项目加快建设。
创新驱动
注入经济转型活力
无需司机操控,公交车就能轻松灵巧地穿梭在园区中,还能根据路况调整速度,遇到斑马线自动减速……最近,运行在厦门软件园三期的无人驾驶公交车吸引了许多人驻足,也成了园区企业员工出行的新选择。
由金龙客车与百度联合研发的无人驾驶公交车,是金龙客车智慧交通金砖示范项目的一个应用,作为面向开放道路的L4级自动驾驶公交车,其应用了多项自动驾驶领先技术。
“通过激光雷达、摄像头、毫米波雷达等多传感器的融合,公交车实现了自动驾驶,并且能保障安全平稳运行。”车辆安全员罗光仁介绍。
以创新驱动抢抓数字经济带来的新机遇,越来越多的数字化技术和应用正在助推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的变革,为厦门的智慧城市建设,以及产业的转型升级注入活力。
5月29日,火炬高新区企业厦门海辰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简称“海辰储能”)锂电智能制造一期项目的M1智慧工厂完成交付并投产,布局5条锂电制造生产线,年产能达到15GWh。
“M1智慧工厂导入了与合作伙伴共同研发的无人化物流与智能仓储系统、自动分档打包机器人,单生产线员工数量较以往减少40多人。”海辰储能相关负责人介绍说,整个生产流程工序中实时数据在线监测关键点超3000个,凸显工厂智慧属性。
技术创新带来生产效率提升,也助推产业迈向价值链高端。
在厦门万泰沧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疫苗研发车间内窗明几净,各个环节各道工序紧张有序。
万泰沧海的母公司万泰生物与厦门大学夏宁邵教授团队长期合作,在疫苗领域开展关键核心技术创新,开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大肠杆菌表达类病毒颗粒疫苗平台,共建国家传染病诊断试剂与疫苗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目前,双方共同开发的九价宫颈癌疫苗已进入临床三期,并正与葛兰素史克(GSK)合作开发新一代宫颈癌疫苗。
经过多年的沉淀和积累,包括生物医药产业在内的厦门市战略新兴产业加速崛起。去年,厦门市新材料产业产值突破千亿元,达到1074.14亿元,成为厦门又一条千亿产业链。此外,新经济、新业态蓬勃发展,数字经济发展活跃,全市数字经济规模超4000亿元。
数据显示,2021年厦门高技术产业占规上工业增加值的42.6%,发展成为东南沿海重要的高端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基地。根据《中国城市科技创新发展报告(2021)》,中国城市科技创新发展指数排名中,厦门位于前20位。
创新因子活跃,离不开良好的创新生态。近年来,厦门市积极鼓励工业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去年,全市实施的重点技改项目275个,预计新增产值近500亿元。今年,厦门更是将技术创新基金规模从100亿元扩大至150亿元。
今年3月1日起,厦门营商环境建设的第一部综合性、基础性法规《厦门经济特区优化营商环境条例》正式施行,出台全国首创条款、全国领先条款21项,聚焦市场主体高度关注的优惠政策申请、提高审批效率等问题,为企业带来政策红利。
在打造全要素支撑的创新创业生态的同时,厦门还加快跨岛发展,为产业集聚提供更广阔的空间载体。同翔高新城内,中创新航、天马六代、海辰新材料等一批高科技制造业项目串珠成链,聚链成群;总规划面积34.12平方公里的厦门科学城,已落地建设嘉庚创新实验室、生物制品省创新实验室、中关村大学科技园联盟成果转化基地等一批高能级创新创业平台(基地);截至2022年5月,厦门软件园三期累计注册企业7066家,入驻人员5.4万人。园区良好的创新创业氛围及蓬勃发展的态势,正不断发挥着虹吸效应,逐步与岛内的软件园一、二期形成产业发展的“双轴驱动”。
奋斗为民
绘就高品质生活底色
累计配租配售各类保障性住房11.09万套(间),保障人数超21万,中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实现应保尽保;新增中小学幼儿园学位30.49万个;新增医疗机构1051个、医疗床位0.79万张、卫生技术人员1.92万人,分别增长85.2%、64.8%、89.7%;深化“三医联动”改革,成为“4+7”国家药采试点首个落地实施城市,人均药品费用下降59.18%,药品集中采购和使用“厦门经验”在全国推广……
不久前,厦门市发布了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市保障和改善民生有关情况,全面展示发展成果正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市民。
在着力建设高水平健康之城方面,格外引人关注的是,厦门立足区域医疗协同发展全局,瞄准先进、聚焦短板,引入高质量的医疗资源,大力推进高水平区域医疗中心建设。2020年以来,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厦门医院成为全国首家挂牌的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试点后,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厦门医院、四川大学华西厦门医院、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厦门医院相继列入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试点。
“没想到在‘家门口’就能找院士看病!真的太方便了!”此前,查出患有巨大肝脏肿瘤的张先生正准备前往上海求医,在得知复旦中山厦门医院与上海总部实行“同质化”管理,有百余名上海专家常驻后,便转而前往复旦中山厦门医院求治。著名肝外科专家樊嘉院士通过远程视频门诊为其量身定制了手术方案,带领团队为其完整切除肝肿瘤。张先生坦言,不仅自己的“心头大患”被化解了,全家人还免去了一番赴上海的舟车劳顿,看病、手术的医保报销也很方便。
事实上,自2017年复旦中山厦门医院试运行以来,越来越多的病患切身体验了“家门口”的高水平医疗服务。
复旦中山厦门医院党委副书记苏成豪介绍,作为国家区域医疗中心输出医院,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对厦门医院实行一体化垂直管理,行政架构、医疗质量管理、人才培养及管理、信息管理等全面“同质化”,形成独具特色的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复旦中山厦门模式。
开业至今,厦门医院共引入总院已开展的临床新技术百余项,填补了57项厦门市乃至福建省医疗领域的技术空白(包括福建首例10项,厦门首例47项)。厦门医院出院病人例均权重CMI值在开业第二年就已跻身全国第73名。此外,厦门医院各学科完成三四级高难手术占比70%以上,其中心外、胸外、血管外科等优势科室高难度手术占比超过95%。
“高位嫁接医疗资源,在快速提升地区医疗技术水平的同时,复旦中山厦门模式在助力医学人才培养方面极具特色。”苏成豪介绍。一方面,医院在厦门成立包括樊嘉及葛均波两位院士在内的15个名医工作室;实行“双主任”制,总部双主任每月至少来厦1次开展工作,还有140余名上海总院专家、骨干常驻厦门。另一方面,厦门医院所有医务人员均需在上海总部进行学习培训,考核合格后方可回厦工作,在同质化的培训考核及上海专家近距离的“传帮带”下,厦门医院的医务人员快速成长,以优质的医疗技术服务为群众带来更多福祉。
作为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试点,复旦中山厦门医院还在辐射带动区域方面不断发力——医院与闽西南地区20余家医院联合发起成立“沪闽心脏大血管联盟”,还获批成立“厦门市恶性肿瘤综合治疗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深入开展全流程的肿瘤精准诊断和治疗,为患者搭建一个多学科融合的高水平、一站式的肿瘤诊疗平台,且加强对疑难病种的研究,带动周边地区医疗技术水平。
国家区域医疗中心的建设只是厦门高标准开展民生建设,不断提升老百姓获得感、幸福感的生动缩影。始终牢记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厦门每年将70%以上的财政支出投入民生和社会事业,着力补齐短板弱项,在追求更快发展速度的同时,传递暖人心怀的民生温度。
今年,厦门将新增学位8万个,数量为历年最多;在实现中小学校、幼儿园课后服务实现全覆盖,366所学校为28.7万名学生提供在校午餐午休服务后,将进一步升级服务水平;不断强化“一老一小”服务保障,今年计划建设至少28家普惠性托育园,作为全国养老服务综合改革试点、国家级医养结合试点,进一步升级养老服务;计划今年新增租赁住房2万套,加大“5年内5折租房”政策保障力度,通过租金补贴方式,解决新就业大学生等青年群体5年内过渡性居住需求……厦门正持续提升社会民生各项事业,让百姓共享高品质生活。(记者 林丽明 杨珊珊 陈挺 廖丽萍)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