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治水路 润泽福州城
河湖水系综合治理全域铺开
河湖长制成效获得国务院正向激励
水利投资规模居全省前列
“闽江长城”屹立母亲河两岸
城区水系活力涌动
水资源配置网络安全可靠
安心水放心水进入千家万户
安全生态水系广受好评
.....
闽水汤汤,润泽榕城。福州,主城区三面环山、一面向海,母亲河闽江穿城而过,泽被两岸,哺育了勤劳朴实的福州儿女。充沛的降水与特殊的地形,让福州孕育出主城区北麓的敖江水系、南麓的龙江水系,以及139条纵横交错的城市内河,是一座名符其实的水城。密集的水网,加上亚热带季风气候带来的台风、降雨等影响,使“治水”成为福州建设发展征途中不容懈怠的主题。十年来,在福州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各级水利部门深入贯彻“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治水思路,不断推动治水方式创新、制度创新、实践创新,在水利关键领域、民生水利建设方面都取得了跨越式发展,为福州建设现代化国际城市提供有力的水利支撑和保障。
治水有为、兴水有道,治水思路不断丰富完善
2012年以来,福州市水利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九大和十八届、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以及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对水利改革发展的一系列部署要求,坚持“3820”战略工程思想精髓,科学谋划和扎实推进新阶段水利高质量发展。“十二五”“十三五”期间,福州市分别制定和实施了具体的水利发展规划,为福州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水资源安全和防汛安全保障。“十四五”期间,市水利局紧紧围绕福州市强省会战略、福州都市圈建设的决策部署,围绕“水安全、水资源、水生态、水能力”谋划了一批优质的水利建设项目和工作机制健全提升,共谋划生成229个水利项目,在“十四五”期间规划投资约272亿元,水利事业发展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全面助力福州加快建设现代化国际城市。
十年来,福州市水利部门立足水利发展前瞻性谋划、全局性布局、整体性推进,推动水利投资持续发力,为稳经济、惠民生、促发展提供了坚强的水利支撑保障。十年来,为推动水利投融资改革,拓宽水利投资筹措渠道,市水利局全力争取多个国家重点项目盘子的中央资金支持,多渠道整合省市财政、发改、水利、农业、扶贫等部门的资金投入水利建设,并通过探索重大水利工程PPP投融资建设和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农村水利设施建设,调动民间投资积极性。十年来,福州市在防洪防潮、城市内涝治理、流域综合整治、安全生态水系、蓄引调水、城乡供水一体化等水利重点基础设施,以及水土保持、水利设施除险加固等面上项目不断加大建设投入,共完成水利建设投资459.76亿元,其中中央补助资金51.05亿元,地方投资 272.16亿元,引进社会资本126.55亿元。水利投资呈逐年递增趋势,2022年水利投资比2012年增长近3倍。
接续奋斗、系统治理,水安全保护屏障稳步构建
福州市水利局供图
福州地处东南沿海,汛期较长,受三面环山、一面临江的独特地形地貌及闽江下游感潮河段的影响,在台风、暴雨期间洪涝灾害频发,给人民群众正常生产生活带来严重影响。
十年来,福州市遵循科学系统治水原则,持续推进江河防洪治理,在原有中心城区防洪堤的基础上,陆续建成闽江下游仓山环南台岛防洪堤,闽江下游闽侯上街、大学城、高新区防洪堤,闽江下游马尾区防洪堤和闽清县梅溪段防洪堤。闽江干流防洪提升工程(福州段)启动建设,将补足中心城区防洪屏障最后一块短板。经过历年来福州市各级水利部门的接续奋斗,将闽江干流城区段防防洪标准提高至100~200年一遇,其余县(市)的县城段防洪标准提高到20年~50年一遇。经过新建和加固的闽江下游防洪堤成为名副其实的“闽江长城”,成功抵御了多次超标大洪水的侵袭,有效保护了闽江下游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同时,福州市统筹实施敖江、龙江等流域防洪工程建设,开展中小河流治理,水库、海堤等水利设施除险加固,构筑了全市“上调下防,库堤结合,疏挡并举,滞泄并重”的江海防洪防潮排涝工程体系以及山洪预警、水旱灾害防御调度指挥等非工程防灾体系。
福州城区河网密布,河网密度居国内城市前列,在修筑防洪设施的同时,城市的排涝问题同样亟待系统解决。近年来,福州市系统推进城区内涝治理,通过全面开展城区水系综合治理,按照“上截、中疏(蓄)和下排”的治理思路,采取“高水高排、扩河快排、分流畅排、泵站抽排、水系连通、蓄滞并举、水土保持、科学调度、建章立制”九大治涝策略,积极探索机制创新、技术创新、工程创新,多管齐下、多措并举,着力破解城区内涝顽疾,中心城区排涝标准从不足5年一遇,提升至15~20年一遇。
十年来,福州市各级水利部门不断完善水旱灾害防灾减灾体系,市县水利部门专门成立了河湖水系综合调度指挥中心,建设覆盖全市河湖水系、水利工程设施,涵盖各水利主要业务的智慧水利平台,修编完善《福州市水利部门水旱灾害防御应急响应规程(试行)》《水库汛期防洪调度运用计划》及堤防、水库、水闸等水利设施抢险应急预案,督促修编完善在建涉水工程应急度汛预案(方案),建设与完善山洪灾害防治县级非工程措施。与城乡建设部门创新建立了城区水系联排联调机制,对城区上千个湖、库、泵、闸、站进行统一指挥、科学调度,大幅提升城区应急排涝能力。十年来,福州市坚持以防为主、防治结合,超前部署、科学防抗,全力抵御了57个台风和数百场暴雨的袭击,有力保障了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循环通畅、集约高效,水资源配置网络逐步完备
福州市水利局供图
长期以来,福州市水资源配置时空分布不均,永泰、闽清等西部山区水资源多,而福州市区、长乐、福清等东部沿海区域水资源缺乏。福州中心城区及长乐、福清的生产生活用水多在闽江下游取水,但咸潮入侵严重影响人民饮用水品质。并且平潭岛淡水资源匮乏,供水不安全、不稳定,给当地人民群众生活、生产带来严重制约。通过充分科学论证,“一闸三线”即平潭及闽江口水资源配置工程应运而生,该工程是全国重大节水供水水利工程项目之一,也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福建跨度最广、长度最长、引调水受益人口最多的民生水利工程。通过4年多的奋战,目前永泰莒口水闸已下闸蓄水投入运行,莒口~福清东张水库输水线和莒口~长乐、闽侯输水线已建成通水,福清东张水库~平潭输水线正在紧锣密鼓推进。“一闸三线”工程全面建成后可向平潭综合实验区和闽江口南岸、滨海新城、东南汽车城等重要城市、工业园区供水,改变福州市沿海地区水资源短缺的局面,总受益人口达到580万人。
“一闸三线”工程的建设投用,是福州市全面做好水资源保障工作的一个缩影。十年来,塘坂引水工程二期、闽清葫芦门水库、马尾天台水库等一批蓄引调水工程建成投用;霍口大型水库、昌西中型水库等一批骨干蓄引调水工程持续推进,其中霍口水库主坝已浇筑封顶,预计于年底下闸蓄水,建成后将与“一闸三线”工程共同促进形成“两江一溪三库七线多节点”的骨干水网,实现福州市(县)主要城区具备多水源保障。完成了从保障薄弱的单一水源供水到调配自如的多水源供水的跨度转变,有效提升了城市供水保障能力和风险防范水平。
十年来,福州市坚持优化水资源配置和推动水资源高效集约利用两手抓,充分发挥政府引导和市场调节作用,先后印发了多项水资源管理和节约用水政策文件,进一步提升城市节水规范化管理水平。通过实行水资源消耗总量和强度控制,节水基础设施和监管能力持续提升,节水政策、技术、制度、机制创新等持续加强,全市累计创建永泰县、福清市等6个县域节水型社会。福建工程学院、福建中医药大学等7家高校开展节水高校建设,福建工程学院合同节水项目入选水利部“十三五”践行水利改革发展总基调典型案例,其应用的“高校(小区)节水智能管控机制、技术与装备”获2020年度大禹水利科学技术奖科学进步一等奖。
践行宗旨、兴水惠民,民生水利设施基础不断夯实
农村用水安全问题始终被福州市水利部门作为民生水利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十年来,坚持将农村饮水安全纳入为民办实事项目重点推进,累计在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上累计投入资金24亿元,新增供水规模约140万吨/日,累计受益农村人口达343万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人口3917户12301人。至2021年底,福州市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97.20%,位列全省第二。2019年来,福州市根据“农村供水城市化,城乡供水一体化”的发展战略,全力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建设。通过以县域为单位,统一规划、统筹建设,以发展集中连片规模化供水工程为主,智能化小型供水工程为辅,打造全域无死角供水体系,实现全民覆盖、城乡共享优质供水服务的供水保障模式。通过试点推进,目前福清市龙高半岛和闽清县已完成阶段建设,长乐、闽侯、连江、罗源等县(区)也全面推开城乡供水一体化建设,让群众从“有水喝”提升到“喝好水”。
十年来,全市水利水电工程移民发展和谐稳定、后劲十足,全市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涉及搬迁安置移民已基本稳妥安置到位,全市共发放库区移民直补资金2.3亿元,实施后期扶持项目1410个,投入移民资金8.8亿元,重点解决库区移民村基础设施建设问题和移民生产生活问题,着力促进库区乡村振兴发展和移民的创业增收。推出了永泰赤锡乡、永泰梧桐镇、闽清东桥镇、闽清雄江镇、连江小沧乡等库区后期扶持工作典型示范,在永泰县、连江县建设移民创业园或移民活动中心,为库区产业发展和移民创业增收打下坚实基础。
全民参与、共治共享,河湖长制工作亮点纷呈
全面推行河长制,是完善治水体系,推动河湖功能永续利用的制度创新,是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河湖生态新格局的重要举措,是推进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的必然要求。目前,福州市已建立健全了以党政领导负责制为核心,市县乡村纵向到底、河流湖泊山塘水库“全覆盖”的行政河湖长组织体系。市、县、乡均已落实党政主要领导双河长制,1072名河长和386名湖长到位履职,1201名河道专管员到岗巡河,市、县、乡共188个河长办全部落实挂牌集中办公、实体运作。河湖长制工作实施以来,市、县、乡三级河长已组织开展巡河护河近20万次,解决河湖问题10万余个,河湖“四乱”问题得到有效遏制,河湖水质稳中有升,河湖面貌不断改善,水环境水生态持续向好。
为构建共建共治共享治水新格局,让“护河爱水”的理念深入人心,福州把每月14日的“河长日”延伸为“护河爱水、清洁家园”行动,并通过积极发动政府部门、企业、高校、社会热心人士等各界力量共同参与河湖保护。晋安区建立起全省首个“政协委员基层联系点”,让政协委员们与群众面对面交流,听取他们对内河整治、垃圾分类等想法和建议;长乐区组建起由退休老干部组成的“银发”考评队、由美团骑手组成的“外卖骑手义务巡河队”;罗源县建立护河协会,作为政府力量的有效补充,以凝聚全民保护河湖工作的合力;今年7月,由福州市从事河湖领域的管理者、研究者和实践者自愿结成的非营利性社会团体——福州市幸福河湖促进会正式成立,架设政府与社会之间沟通的桥梁,形成职能部门、科研院校、企事业单位合作的纽带。
通过各方共同努力,福州市河湖管理成效显著,累计清理整治乱占、乱采、乱堆、乱建等问题2500多个,河湖水质达到十八大以来最好水平。2019年10月,福州市城区水系综合治理工作入选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经验交流会典型经验;同年,福州市水利部门因打击非法采盗砂工作突出被评为省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先进单位。2020年12月,福清天宝陂入选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2021年4月,福州荣膺全国十大“大美之城”。2022年6月,因河长制湖长制工作推进力度大、成效明显,福州获国务院河湖长制工作正向激励。
提升理念、绿色发展,增进水生态惠民福祉
福州市水利局供图
十年来,福州市水利部门坚持保护优先、自然修复为主,将“生态理念”融入治水管水的各个工作环节,从传统的工程治水方式向生态治水转变,采取生态方式改善河水、改良河床、恢复河滩、修复河岸等措施,推进安全生态水系建设。已陆续建成福清市龙江、闽侯溪源江、连江县敖江、永泰县清凉溪等等安全生态水系31条,综合整治河长319.58公里,这些分布城乡的河畅、水清、岸绿、景美、安全、生态及人水和谐的河流生态走廊,让群众们享受到更多水生态福利,好评颇多。
十年来,福州市坚持“依法监管,科学防治,综合施策,全面提升”工作思路,重点抓促国家、省级水土保持重点工程,同时加强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审批和监督检查,及时查处水土保持相关违法违规行为,严防无序开发造成的人为水土流失,取得明显成效,十年来全市共完成水土流失综合治理141.749万亩。全市水土流失率从2011年底的8.12%下降至2020年的6.78%。
十年来,福州市农村小水电站走上“绿色大道”,全市所有水电站已完成放水设施改造和监控并网工作,严格落实水电站生态下泄流量,持续保护和修复河流生态。积极动员引导绿色水电站创建,全市有4座被水利部授予绿色小水电站称号。稳步开展全市水电站清理整治工作,全市现有425座水电站签订退出协议64座,合计退出水电站116座,占原总座数477座的24.32%,超过全国水电站退出成效良好地区的长江经济带15.8%退出比例。
过去十年,福州水利人用力用心写好水利发展答卷,水利事业硕果累累。下一步将坚持“3820”战略工程思想精髓,遵循新时期十六字治水方针,围绕市委市政府加快建设现代化国际城市的战略部署,踔厉奋发推动新阶段福州水利高质量发展超越。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