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

厦门市集美后溪工业组团低碳园区创建以来实现工业总产值增长43.4%

2022年12月19日15:35 |
小字号

厦门市集美区后溪工业组团作为全市经济体量最大、产业门类最丰富的工业园区之一,依托国家级循环化改造示范点落地优势,秉承“绿色低碳、智慧集约、安全高效”理念,在绿色低碳发展上先行一步。园区成功创建全市最大、全省领先的二星级低碳工业园区,实现三年工业总产值增长43.4%,碳排放强度下降15%,切实走出了一条可复制、可推广的绿色发展之路。

机制为先,政企协同破解转型难

发挥政府主导作用,激活企业主体动能,以政策引领和基础优势实现企业经济发展与绿色转型同向互促。制定《集美后溪工业组团低碳工业园区创建工作方案》,由区政府领导亲自挂帅,成立低碳工业园区创建工作领导小组,组成部门涵盖发改、工信、财政、市政、规划、生态环境、镇街及重点企业等。以项目引领,研究并印发年度《后溪工业组团低碳工业园区项目清单》。借力“外脑”,延请中科院城市环境研究所制定园区低碳创建规划,明确长期发展方向。吸引低碳节能产业入驻后溪工业组团低碳工业园区,提前布局碳中和相关产业链。培育特有的废水处理企业,能够实现工业废水中高价值物质的循环化利用,有效减少相应工业原料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碳排放。引入新兴环保产业,形成了二氧化碳利用产业链,解决二氧化碳捕集后利用难的问题。依托厦钨势拓产业园在后溪工业组团顺利建成电机产业集群,有力支持厦门市新能源汽车等低碳领域的发展。积极鼓励园区龙头企业发挥带动效应,推进企业进行清洁低碳改造与认证。园区龙头企业基本完成清洁生产改造,多家企业成功申报省级绿色工厂,部分企业完温室气体排放核查,通过能源体系认证。在政府引领和龙头企业带动下,园区其余企业的清洁低碳改造与认证也在快速推进。

科技引领,智慧集约破解降碳难

将传统能源集约利用和清洁能源开发替代相结合,加强先进节能低碳技术和模式的推广应用。引领清洁能源开发,不断推进园区进行分布式光伏发电建设,园区企业屋顶已铺设总面积约17万平方米的全市最大分布式光伏发电设施,每年可产生约1400万千瓦时的零碳电力,减少碳排放约1万吨。积极推进企业试点设立“光伏发电-储能-充电桩”一体化设施,预计将于2023年初完成建设并网。园区正在进行光伏发电潜力摸底排查,将进一步提高新能源在总能源消费中占比的潜力。引领能源结构优化,依托福建省首个区域式分布式能源示范项目——天然气冷热电联产燃气机组为园区供给清洁低碳能源,有效提升园区电能质量,并以此为骨干推进其他智慧能源服务项目。天然气冷热电联产燃气机组2021年发电量8050万千瓦时,同时供热66万吉焦,减少等量燃煤发电碳排放约1.9万吨。此外,燃气发电机组的碳捕集方案已经形成初步可行性研究报告,未来在成本、碳价等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有潜力实现天然气零碳发电。引领环保技术运用,园区企业研发综合回收专利技术,每年可节约不可再生的矿产资源超2万吨、盐酸1万吨,减少工业原料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碳排放,全年为产废企业减少近亿元的处置费用,实现资源循环、清洁生产、节能减碳多重效益。园区二氧化碳利用产业链将大量二氧化碳“变废为宝”,制作干冰恒温箱应用于冷藏运输领域,相比传统冷藏车,无需额外提供燃油与供电,减少大量交通碳排放。多家龙头企业积极建设绿色工厂,创新性地应用了蓄冷池等先进技术,大幅节约企业生产的能源消费,减少大量建筑碳排放。

合力推进,整体协同破解创建难

以项目建设为抓手,强化宣传引导,积极参与国家级低碳典型案例创建,持续打造集美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区新亮点、新标杆、新典型。制定低碳园区项目建设清单,全力争创全省最大低碳园区,进一步锚定近零碳乃至零碳发展目标。目前,园区创建工作受到国家部委关注,已被省生态环境厅推荐申报全国绿色低碳典型案例。发挥宣传引导作用,制作低碳工业园区宣传片,广泛开展媒体推介,园区低碳创建报道稿被多平台转载。利用现有低碳示范点多次组织政企参观学习,召开企业座谈会进行低碳政策指导,有力促进企业提升对低碳建设和企业发展协同效应的认识。进行园区环境绿色改造,在核心区域增加低碳园区宣传标识、展板,进一步浓厚低碳创建氛围。发挥成果转化作用,在光伏发电、热电联产、节能改造等举措合力之下,后溪工业组团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与碳排放三年下降率分别为14.5%和15.2%,高于同期厦门市总体的下降率。完成了国家级循环化改造,土地资源产出率38.1亿元/k㎡,远高于国家《绿色园区评价要求》的15亿元/k㎡标准,并持续吸引更多低碳高新技术产业进驻,共同发展碳中和循环产业链。园区龙头企业先行先试形成优秀经验,企业在低碳节能项目中获得“看得见、摸得着”的收益,促进园区更多企业参与其中、企业间低碳节能合作不断加深,低碳节能项目规模增长形成良性循环。

(责编:江苇杭、张子剑)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