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

莆田市学习“千万工程”经验  深入实施建设美丽乡村三年行动

2023年10月10日11:56 |
小字号

莆田市把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案例作为主题教育的重要内容,认真学习运用案例蕴含的理念方法和经验启示,深入实施学习“千万工程”经验,建设美丽乡村三年行动,抓重点、攻难点、促提升,以更实举措打开城乡建设新格局。日前,莆田市委召开深入学习“千万工程”经验建设美丽乡村现场推进会,市委书记付朝阳出席并作部署讲话,动员全市各级各单位和广大党员深入学习“千万工程”经验,大力实施建设美丽乡村三年行动,系统谋划、上下结合、久久为功,打造和美乡村新样板。

坚持系统谋划,提升整体效能

莆田市深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案例关于“必须强化系统观念,着力推动城乡融合发展”的经验启示,始终强化系统思维,坚持由“抓点”到“抓面”,从“个体”到“整体”,着力打造具有莆田特色的美丽乡村。

注重统筹推动。研究制定建设美丽乡村三年行动方案,梳理细化总体要求、重点任务、工作机制、保障措施等四大方面20项工作任务,亮出“责任清单”“工作清单”,推动各项工作落实落细落到位。制定莆田市生态绿心保护与利用三年行动方案,细化项目清单109项,市县两级分别成立三年行动领导小组,建立健全党政“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直接抓,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推进机制。

突出示范带动。按照“规划先行、成片打造、突出主题、协同发展”的总体思路,利用三年时间,以打造仙游县度尾镇“柚相邻”片区、荔城区北洋荔林水乡片区等7个木兰溪流域乡村振兴重点片区为抓手,建设提升莆阳福道、绶溪生态水系治理工程、“水上巴士”等一批重点项目,统筹市县乡村四级力量全力攻坚。按照“梯次发展、迭代升级”的路径,推动全市村庄按照“高级版、中级版、初级版”三个层面分类建设、自主建设,打造具有莆田特色的宜居宜业美丽乡村,确保2025年全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3万元。

落细考核激励。结合开展“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科学设置重点片区及美丽乡村建设指标体系,明确核心指标、分值、评分标准,设定产业、文化、人才、生态、组织五个振兴的15项核心指标。通过“县区自评、申请,市级复核、判定”、委托第三方评估等方式,对重点片区及美丽乡村工作推进情况开展综合评估。评定为高级版的,列入乡村振兴示范村盘子,给予相应奖补,并通过“每年一评估、滚动管理”,营造“亮晒比促”氛围。

聚焦重点难点,落实落细任务

莆田市深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案例关于“必须锚定目标真抓实干,一张蓝图绘到底”的经验启示,聚焦美丽乡村建设各项重点工作任务,坚持抓细抓实抓具体,确保取得实效。

强化党建引领。把党建引领贯穿三年行动全过程、各方面,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全面夯实基层基础。实施党组织“达标创星”,每年倒排确定一批软弱涣散村党组织,落实“四个一(1名县处级领导挂钩联系、1名乡镇班子成员全程负责、1个机关单位定点挂钩、1名驻村第一书记一线帮扶)”工作模式,推动整顿转化。强化村级党组织书记培训,采取市县抓重点、乡镇抓覆盖的方式,分级开展村级干部集中轮训,每年集中培训时间不少于10天,提升履职本领。常态化开展村党组织书记“练兵比武”活动,通过“村级练、镇级训、县级比、市级晒”,营造“学典型、争先进”的浓厚氛围,以“头雁”引领促“群雁齐飞”。

坚持产业带动。坚持因村施策、一村一策,已培育全产业链产值超亿元的国家级“一村一品”专业村4个,市级及以上“一村一品”示范村、专业村98个;壮大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已培育市级及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64家、产业化联合体12家、家庭农场642家、农民专业合作社1669家;率先在全省开展市级农业产业强镇创建试点,已培育市级及以上农业产业强镇5个,其中仙游县钟山镇首批获得认定“国家农业产业强镇”,城厢区常太镇2022年获得创建“国家农业产业强镇”资格;持续做好“土特产”文章,创新性培育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11个。

完善乡村治理。坚持把实现乡村有效治理作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基础保障,以实施“党建引领、夯基惠民”工程为抓手,全市973个村(社区)建立网格党支部(党小组)7025个,单元党小组3234个、党员楼栋长12554个、党员联系户18699个、党员先锋岗1710个,引导党员群众积极参与美丽乡村建设行动。用好“全市一张图”平台,全覆盖建设县、乡、村党群服务中心,延伸建立524个网格(小区)党群服务站(点),设立“百姓说事室”等,实现“一张小方桌,解决大问题”,有效化解信访积案。深化“机关+农村(社区)”等工作机制,全市3.4万名在职党员干部主动到农村、社区报到服务。深入开展矛盾纠纷大排查大化解大察访“百日攻坚”行动,全市信访总量、初访信访分别下降12%、46.1%。

强化要素保障,夯实基层基础

树立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统筹推进人、财、物资源集聚下沉,不断夯实美丽乡村建设基础保障。

强化组织领导。建立“每月一调度、季度一通报”机制,分片区召开推进会,分析存在问题、研究对策建议。市委、市政府每半年听取1次汇报,挂钩市领导亲自推动重点片区建设,帮助理清发展思路、解决实际难题、推进政策落实。

强化政策支撑。每年保持市级财政预算安排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稳步增长,统筹乡村振兴专项资金或涉农资金向重点片区倾斜。市级财政每年安排2800万元,全力打造7个木兰溪流域乡村振兴重点片区。

强化力量保障。建立“一挂钩一牵头一联系”工作机制,7个重点片区分别由市、县党政领导进行挂钩,由市农业农村局、市委组织部等14个部门进行“一对一”牵头帮建、“一对一”挂钩联系,实现人员、资金、要素向片区倾斜、集聚。深入开展“我的家乡我建设”主题实践活动,促进人才、资金、技术“三下乡”,赋能助力美丽乡村三年行动。

(责编:陈楚楚、刘卿)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