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

福建集美:用“共治之笔”让新时代“枫桥经验”烁新辉

李昌乾
2023年12月21日16:24 | 来源:人民网
小字号

“消消气,先喝杯茶,再慢慢说。”“你的核心诉求是什么?”“邻居抬头不见低头见,小事情没必要扩大化。”……在福建省厦门市集美区后溪镇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室里,公安民警、社区工作者、人民调解员、公证员和法官们,正在化解各种矛盾纠纷,破解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排查调处各类矛盾纠纷5288起,成功调处5286起,调解成功率99.96%,涉及金额6757.8万元……一组数据,见证了今年以来集美区各级人民调解组织调解工作的成效。

牢牢抓住基层基础,最大限度把矛盾风险防范化解在基层。集美区在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的过程中,各部门齐心协力用“共治之笔”描绘出“百姓和顺、乡村和美、社会和谐”的新画卷,每一笔都承载着法治与人情的温度,每一画都记录着改革与创新的历程。

齐抓共管“大调解” 汇聚多元力量解民忧

后溪镇地处厦门市集美区北部,辖区拥有厦门北站、厦门市车辆管理所等人流量较多的单位,是一个人口密集地区,日均人流量近10万人,重大节假日人流量高达15万人次,社会治安形势复杂。

后溪镇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纠纷获群众认可。集美区社治委办供图

后溪镇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纠纷获群众认可。集美区社治委办供图

“我们坚持遵循‘哪里有矛盾就把排查调处工作做到哪里’的原则。”集美区后溪司法所所长、后溪镇人民调解委员会副主任李小鸿说。

2020年,在辖区某广场,部分业主以合同欺诈为由要求开发商退房,并采取围堵售楼处、拉横幅、网络曝光等方式维权。后溪镇多元化矛盾调解中心立即启动应急机制。在集美区综治办的牵头下,后溪派出所、司法所、安监站、妇联等相关责任单位立即成立矛盾纠纷化解小组,采取重大矛盾信息相互通报机制等方式,让矛盾纠纷第一时间得到稳控。

经多元化解,涉事各方于2020年至今共签订165件书面协议,涉及金额超过1亿元。目前还有10多户仍在协商中,或通过诉讼方式解决纠纷。

平稳处置的背后,是后溪镇多元化矛盾调解中心展开的一系列创新实践:推进部门协作、构建齐抓共管的“大调解”格局、构筑起稳固的社会基石,让群众的矛盾纠纷得到有温度的解决。近三年来,后溪镇多元化矛盾调解中心调解各类矛盾纠纷823起,其中达成书面调解协议210起。成功率100%,履行率100%,及时有效地化解各种矛盾纠纷,“织”成了社会和谐的大网。

最美法庭“三聚”策略 让司法走进乡间巷尾

为融入乡村治理工作,将司法服务触及镇、村,助力建设新时代美丽乡村,厦门市集美区人民法院灌口人民法庭(以下简称灌口法庭)坚持能动司法,以“聚力多元联动”“聚能法润乡风”“聚焦重点治理”积极打造“枫桥式人民法庭”。

灌口法庭深入村居开展普法宣传。集美区社治委办供图

灌口法庭深入村居开展普法宣传。集美区社治委办供图

“‘三聚’策略,不仅落实在纠纷解决上,更体现在预防和治理系统的构建中。我们通过这个策略既解决了当下问题,也为未来可能出现的矛盾埋下了化解的伏笔。”灌口法庭法官钟乾华说。

据介绍,灌口镇某村曾有一房东被拖欠租金,多次讨要未果,于是他在未解除合同且未清退的情况下,私自将房屋换锁并出租给新租户。新租户在房东授意下对房屋进行装修,原租户就此与房东、新租户发生纠纷,甚至对新租户进行骚扰。双方多次发生矛盾,一度闹到派出所。双方纠纷难以调和,遂通过与灌口法庭联动。

钟乾华与灌口派出所汪警官,结合各自执业经验,抓住矛盾症结,找到纠纷突破口,成功化解该起纠纷。“协同作战”模式是灌口法庭运用‘1+N’联动网从源头调解纠纷,护航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2023年,灌口法庭被评为福建“最美法庭”,为基层治理添加了一抹亮色。

与此同时,“新乡贤调解工作室”,更是让乡村治理带上了“因地制宜”的人情味。乡贤们深植乡土文化,以他们独特的影响力,在集美区这片热土上,用传统乡风与现代法治结合,让纠纷化解更加贴近生活、贴近民心。

而在城市综合治理中,灌口法庭“验方”下药。针对城区多发的不同小区物业纠纷情况,灌口法庭梳理纠纷成因,重点排查小区设施老化、民生配套不足、业主停车难、管理乱等矛盾根源,2021年以来联合职能部门与业主代表、物业公司协商14次,协助制定物业服务专项提升方案,提高业主获得感,实质化解矛盾纠纷,唱响小区和谐之歌。

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灌口法庭结合实际,因地制宜,改革创新,让每个人在法治的阳光下舒心生活,为法治乡音谱写新篇。

“公证+”模式 创新法治服务体系

2021年5月10日,厦门市集美区杏林街道一个家庭暴力的紧急报警引发社区关注。邓女士被丈夫代先生殴打而报警,杏林派出所接到报警后,第一时间启动“公证+”多元调解工作。

民警将双方引导至“公证+”警调联动中心,联合公证调解员共同参与调解该起纠纷。公证调解员发现代先生情绪激动,精神状态不稳,先行安抚情绪,随后通过“公证+”集调在线平台,联合心理咨询师的远程指导和专业问卷评估,判断代先生属于依恋型人格障碍,有高攻击风险。随后,公证调解员通过“公证+”集调在线平台启用专业人才库,有针对性地对代先生开展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心理治疗和干预举措,数月后再次评估,代先生的暴力风险评估下降为“低”,夫妻关系也逐渐向好。

多方联动和专业干预,是“公证+”多元调解工作法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实用性和创新性的体现。杏林街道党工委联合厦门市鹭江公证处,在传统的警调联动中心加入了“公证”,通过公证机构专业调解为牵引,融合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等多元化解纷力量,将法律服务的深度与广度无缝对接,有效破解矛盾多发、纠纷复杂难题。

通过“公证+”多元调解,当事双方握手言和。集美区社治委办供图

通过“公证+”多元调解,当事双方握手言和。集美区社治委办供图

近年来,集美区多个单位获得“国字号”“省字号”荣誉,后溪镇人民调解委员会被司法部评选表彰为“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委员会”、灌口派出所获公安部命名全国第三批“枫桥式公安派出所”、杏林街道入选“全省新时代‘枫桥式工作法’”单位……

改革与创新,是集美区坚持和发展“枫桥经验”书写的鲜活篇章。每一次创新尝试,让辖区群众的生活更加和谐安宁,每一项服务升级,都使法治的基石更加坚硬。下一步,集美区将建设区、镇(街)、村(社区)三级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一站式”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服务中心),群众发生矛盾纠纷或治安问题时到中心反映就能得到有效调解。

治大国若烹小鲜,治国安邦重在基层。基层是国家治理的最末端,也是服务群众的最前沿,“枫桥经验”是“中国之治”的重要名片。白驹过隙,岁月如驹,集美区在日日夜夜的基层治理不断创新升级、与时俱进,形成新时代“枫桥经验”的集美样板,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创造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

(责编:陈楚楚、刘卿)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