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

激活千里海疆  宁德霞浦奏响蓝色山海交响曲

2024年02月14日11:43 |
小字号

爱琴海圣托里尼岛、意大利五渔村、东方威尼斯、迪拜塔、光遇岛、赛尔达……如果这些绝美风光,现实中都汇聚在一个地方,会是怎样的情景?

“东海1号”观光道。郑戈摄

“东海1号”观光道。郑戈摄

在游客网络热评中,有着“十大风光摄影圣地”“中国最美滩涂”等美誉的宁德市霞浦县就是这样的地方。三年多来,霞浦累计接待游客2500多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00多亿元。

日前发布的2024年福建省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深入推进海洋文化传承发展工程,构建蓝色海丝等3条特色文化旅游带。近年来,霞浦持续加快构建生态型工贸旅游滨海城市,依托山海资源和历史地域文化,实施海滩、海岸、海岛全域旅游“三步走”,强化文化引领,通过激活海洋文化,在地文化创新转化,文艺品牌与文旅经济赋能共生,持续打响“画本霞浦 千鲜之城”文旅品牌,推动霞浦文旅高质量发展,打造闽东之光蓝色样本,奏响新时代蓝色山海交响曲。

激活千里海疆,打造闽东之光蓝色样本

2月3日,霞浦地标九大馆广场上,人潮如织。“三浦并臻 诗画霞浦”2024年霞浦县新春文化大集汇演现场,当“蓝色海洋”搬上舞台,《故乡的海》等多首“海”的歌曲响起,现场掌声雷动。

“三浦并臻 诗画霞浦”2024年霞浦县新春文化大集。霞浦县文体和旅游局供图

“三浦并臻 诗画霞浦”2024年霞浦县新春文化大集。霞浦县文体和旅游局供图

霞浦因海而生、向海生长。海域面积2.89万平方公里,大陆海岸线510公里,海岸线曲折率达到1:10,浅海滩涂265万亩,岛屿442个,均居福建首位。这个海的“故乡”,孕育丰厚灿烂的海洋文化遗产,成为这片土地独特而宝贵的财富。

迄今发现的闽东最早的人类遗址黄瓜山贝丘遗址、赤岸空海纪念堂、温麻船屯、汐路桥、“古堡之乡”城堡群等,以及海洋文化相关非遗项目妈祖信俗、中秋曳石、烧火炮、竹蛎养殖技艺、航海绳结系打,连家船婚俗……海洋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活化利用,持续赋能霞浦文化旅游。

“从古至今,霞浦人民的生产、生活、文化、娱乐,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无不打上海洋文化特质的烙印。打造霞浦海洋文化品牌优势得天独厚。”霞浦县博物馆馆长雷谢清说。

在霞浦县博物馆,镇馆之宝“独木舟”格外醒目。这个文物来自一个古村。

走在松山街道古县村,阳光透过古树照在古厝,悠远历史依稀可见。由老房子改造而成的温麻古县记忆馆于2023年8月揭牌,讲述温麻历史故事和霞浦千年古县文化。据介绍,古县曾是三国东吴温麻船屯、西晋至唐中期温麻县的治所,曾是闽东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的中心,出土文物丰富,“独木舟”就是其中佼佼者。

在沙江镇沙江村,霞浦海洋文化遗存以别样的方式呈现在“渔村文化博物馆”里,数百件海洋文化相关的各类生产生活器具(物)、习语谚谣、非遗技艺,涵盖渔耕文化、航海文化、疍民文化等,以渔村视角照见霞浦海洋文化的蓝色光芒。

如何更好挖掘提升霞浦海洋文化内涵,增强海洋文化底蕴,打造霞浦海洋文化的金名片?2023年10月,“文化赋能 海错霞浦”2023年霞浦县海洋文化论坛开幕。自2021年起,论坛已连续举办3届,不断探寻海洋文化赋能霞浦文旅经济的路径。

北岐日出、闾峡灯塔、东壁日落、诗歌海岸……以海洋文化为主题的景区、景点、古村等,成为网红打卡点。

近两年,福建旅游的新名片“1号滨海风景道”人气高涨,列入今年福建省政府工作报告的重点工作。

霞浦“东海1号”观光道是“1号滨海风景道”的重要一段,目前已开放的20.3公里路线,沿途串联起多个热门景点、美丽乡村及网红打卡地。

“东海1号”、东壁民宿、花竹日出、下尾岛等一批特色鲜明的霞浦乡村旅游IP受热捧。东壁村入选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三沙镇入选省全域生态旅游小镇,渡头村等3个村入选省金牌旅游村,大京景区等3个景区获批3A景区,霞浦形成了以山海行摄、东冲半岛休闲旅游、东吾洋渔旅融合等全域旅游发展新格局,构建了“吃住行游购娱”的全方位旅游体验,带动了摄影、民宿、文体、自驾、餐饮等产业繁荣发展。

妈祖走水。许少华摄

妈祖走水。许少华摄

“推窗见海、卧床听潮”,海洋文化催生霞浦民宿井喷。2月2日,《“霞浦精品民宿”评定办法(试行)》出台,对“霞浦精品民宿”八项必备要求中,面海条件、浓厚海滨风韵成为核心要素。目前全县共有各类乡村民宿400多家,精品民宿近50家,年接待游客量近130万人次,年营业额近4亿元。

2023年,霞浦获“中国最美乡村旅游目的地”“2023国民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等荣誉,“福建宁德市霞浦县东壁村:光影小镇新模式赋能乡村振兴”入选《世界旅游联盟——旅游助力乡村振兴案例》。“靠山吃山唱山歌,靠海吃海念海经”,霞浦文旅正不断激活千里海疆,激发海洋文化遗产的时代价值,念好“山海经”,持续打造闽东之光蓝色样本。

文艺品牌与文旅经济的双向奔赴

得益于一批又一批摄影人的美丽镜头,以“最美滩涂”等为代表的霞浦风光名扬海内外。

霞浦滩涂摄影名扬世界图为网红摄影点馒头山。杨国荣摄

霞浦滩涂摄影名扬世界图为网红摄影点馒头山。杨国荣摄

摄影艺术成为撬动霞浦旅游腾飞的第一把“金钥匙”。二十多年来,“十大风光摄影圣地”“中国最美滩涂”等因摄影而生的金字招牌,吸引了世界各地的摄影爱好者、游客。

“摄影+旅游”也成为霞浦着重打造的文章。当地通过深入实施“福宁兴才”人才强县战略和“霞智回归”工程,发挥摄影人才“头雁效应”和霞浦国际滩涂摄影胜地效应,策划71个摄影点,完成小皓、东壁、花竹等20个摄影点建设,完成4线摄影旅游交通标志牌建设和摄影线路设计,并连续举办6届海洋文化摄影周、8届“霞浦·我心中的那片海”国际摄影大赛等活动,不断擦亮滩涂摄影这一金名片。每年吸引70多万人次前来观光摄影,衍生摄导、摄模等新职业,直接带动群众就业2万多人,促进旅游增收10亿元以上。

文艺品牌赋能成为霞浦旅游的独特现象,除了摄影艺术之外,诗歌是霞浦旅游另一重要推手。

第二届中国(霞浦)海洋诗会。霞浦县文体和旅游局供图

第二届中国(霞浦)海洋诗会。霞浦县文体和旅游局供图

大往咖啡书屋、酒肆、诗歌馆、音乐吧……距离霞浦城区不到15分钟车程的长沙村,是一个可以把生活过成“诗”的地方。霞浦籍作曲家章绍同、诗人汤养宗、摄影师郑德雄等纷纷入驻。诗人吉狄马加留下“诗意长沙”的墨匾,透露了这个网红村走红的诗歌密码。诗歌品牌成为直接推动长沙旅游的内生力。

如今,诗歌文化与旅游的融合让霞浦成为“诗与远方”的代言。大京沙滩诗意海岸、下尾岛、花竹等近二三十处景区、景点、乡村融入了诗歌元素,化身名副其实的“诗与远方”文化景观。

2023年3月,霞浦获评“中国诗歌之乡”,成为福建首个以诗歌名义命名的县域。霞浦诗歌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就在全国崭露头角,40多年来的深厚积淀,以霞浦籍诗人汤养宗、叶玉琳、谢宜兴、刘伟雄等为代表的文艺群体“闽东诗群”享誉诗坛。而这一诗歌文化现象的另一显著特征,正是海洋诗歌的繁盛。

“诗歌让这片海成为有文脉的海,有灵性的海,有灵魂的海,焕发新时代的生命力。”通过诗歌的语言与意象,表达人与海与生活的关系,将这海洋文化与霞浦历史地域文化的深厚底蕴与精神力量传入人心。“海洋诗歌是海洋文明重要组成部分,把霞浦的海洋艺术形象,把闽东之光传播开去。”汤养宗说。随着第36届青春诗会和第一、二届中国(霞浦)海洋诗会等重大诗歌文化活动的举办,中国海洋诗会永久性落户霞浦,诗歌逐渐成为霞浦独特而显著的别样文化标识。

自古以来,浓郁的书香与文脉里,绽放着霞浦浪漫的文艺气息。其中,音乐是霞浦深藏的艺术宝藏。在新春文化大集汇演,“海”的歌曲与音乐,引发了现场群众的强烈共鸣。《故乡的海》《千秋妈祖》《渔港小夜曲》三首脍炙人口的歌曲,出自三次获得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音乐奖的霞浦籍作曲家章绍同。近年来,章绍同为霞浦创作的相关文化旅游等主题歌曲近三十首,这些音乐作品成为霞浦艺术形象的代言。

音乐成为霞浦文化彰显与旅游传播的重要标签。2023年10月,作为2023国际海洋文化摄影周暨首届中国(霞浦)自驾旅游产业发展大会重要活动,星世界流行歌曲大赛总决赛在霞浦举办,大赛通过发现优秀音乐作品、挖掘优秀音乐人才助推霞浦文化和旅游事业发展。

诗歌、摄影、音乐等文艺品牌与旅游的深度融合,双向奔赴,赋能共生,为霞浦旅游注入源源不断的生命力。

历史地域文化的深远引领与在地转化

“十里湾环一浦烟,山奇水秀两鲜妍。渔人若问翁年代,为报逃秦不计年。”历史上,诗歌还以别样的方式见证、记录霞浦。年关将至,在霞浦溪南镇,城镇地标是最吸引归乡游子与游客的网红打卡点,这个蕴含霞浦地方特色和历史文化的景观型雕塑上,宋代诗人谢邦彦的诗《霞浦山》道出了霞浦地名的由来:历史上“霞浦”之名正是因位于溪南的霞浦山而来。

“霞浦集‘山、海、川、岛、林’于一体,海洋文明、畲族文化、城堡文化、海防文化、信俗文化等多元文化在这里交相辉映。”霞浦县委书记郭文胜曾用千年古城、千鲜之城、光影之城、潜力之城“四个城”来概述霞浦,也从一个侧面生动形象地描绘了霞浦多元璀璨的历史地域文化。

霞浦素有“闽浙要冲”“海滨邹鲁”美誉,悠久的建县历史上人杰地灵,“闽中之全才”唐代进士林嵩、南宋爱国诗人谢翱、理学明贤林湜、沩仰宗始祖灵佑、楹联鼻祖陈蓬、林则徐的老师游光绎、中国第一代现代派女画家丘堤、考古学家、书法家游寿、易学宗师黄寿祺等,汇聚了霞浦深厚的人文积淀。

2月2日开幕的2024年霞浦县新春文化大集让群众与游客再度领略了霞浦的“文化宝贝”。糖塔、畲族刺绣等14个非遗展位受青睐。霞浦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办公室主任李清燕介绍,霞浦共有各级非遗项目55个,各级非遗传承人56位。

如何把在地的生产、文化、习俗和民间艺术等,转化为生活化、仪式化创新旅游产品和场景,为游客输出生活方式,打造旅游目的地新形态,是当前旅游发展的新命题、新趋势,也是霞浦文旅蓄势发力的新方向。

畲族婚俗。杨常青摄

畲族婚俗。杨常青摄

2023年12月,福建省宁德市畲族歌舞团建团35周年活动文艺演出中,舞剧《山哈魂》片段,再次把人们的目光聚焦在“畲族歌王”钟学吉的传奇人生。如今,《山哈魂》故事发生地霞浦县溪南镇白露坑村、半月里村,成了远近闻名的网红村。

如今,来钟学吉出生地白露坑村,在修缮好的钟学吉故居里上节古代学堂课,学畲族小说歌,成为不少人研学之旅的必修课。古香古色的故居化身畲族小说歌传习所,发源于白露坑村的畲族小说歌列入国家级非遗。

一落青砖黛瓦的老房子、畲族乌饭、花斗笠,身着传统畲族服饰的老人……与白露坑一山之隔的半月里村,是第一批福建省级畲族文化生态保护示范点。这个集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中国传统村落、国家级民族特色村寨、金牌旅游村等金字招牌于一身的畲汉历史文化交融典范村,于2023年被认定为3A级旅游景区。

霞浦县畲族人口约5.1万,是全国第二大畲族人口聚居县。畲族人民继承和创造多姿多彩的民族传统文化,包括畲族小说歌、畲族婚俗、畲族美食、传统服饰等,如今成为乡村振兴路上的好帮手。

“畲族歌会”“妈祖走水”“铁枝台阁”等霞浦传统民俗节庆活动,更是成为霞浦群众与游客共同的“新节日”。

“海峡两岸共祭松山妈祖行宫千年庆典”活动。霞浦县文体和旅游局供图

“海峡两岸共祭松山妈祖行宫千年庆典”活动。霞浦县文体和旅游局供图

2023年10月,海峡两岸共祭松山妈祖行宫千年庆典,在松山举行。作为妈祖信俗的重要发祥地和传播地,福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霞浦松山天后行宫始建于北宋天圣元年,距今已有1000年历史。

此次活动中,在举行省级非遗项目——妈祖走水活动的同时,为“海峡两岸共祭松山妈祖行宫千年庆典”而精心创排的交响音诗《千秋妈祖》音乐会,也举行全球首演。

霞浦的在地文化以多样化方式,在吸引与转化中,不断融入新时代生活中。

2023年霞浦海洋论坛上,《海错图》是主角。这个清代珍贵海洋生物图谱,现三卷藏于北京故宫,一卷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馆”。《海错图》的作者、画家聂璜曾于霞浦生活七年。

霞浦县海产富饶,有海洋鱼类700多种,滩涂生物300余种,年水产品总量居福建省前列,享有“中国生态大黄鱼之乡”“中国海带之乡”“中国紫菜之乡”“中国南方海参之乡”等美誉。

如今,霞浦全县年接待游客508万人次、63.5万桌,其中仅太康路海鲜排档一条街接待游客180万人次、26万桌。以霞浦滩涂海鲜为主题的各式餐饮店也开遍全国各地。

近年来,霞浦不断强化顶层设计与机制创新,为文旅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举办全省首个县级文旅经济高质量发展大会,制定出台《霞浦县文旅经济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形成文旅融合“全面抓、全面管、全面建”的统筹推进机制,推动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霞浦县以文化为引领,激活城市、乡村文化记忆,活化历史地域文化融入全域旅游,推进文旅深度融合,打造‘画本霞浦 千鲜之城’。”霞浦县文体和旅游局局长卢伟说,下一步,将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紧盯“摄影、民宿、文体、露营、康养、诗歌”等六大元素,深入挖掘霞浦海洋文化、红色文化、畲族文化等优秀传统文化与先进文化,打造一批沉浸式、体验式文旅精品,满足游客差异化、多元化需求,持续推动霞浦文旅高质量发展。

(责编:江苇杭、刘卿)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