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

吴欣鸿的AI路线:“拿着钉子找锤子”

人民网记者 陈蓝燕
2024年03月21日19:44 | 来源:人民网
小字号

年赚3.7亿元,利润增长超2倍,这是美图公司2023年的“成绩单”。

过去的这一年,吴欣鸿从CEO到董事长,在人工智能的大时代里,带队前行。

美图公司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吴欣鸿。受访者供图

美图公司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吴欣鸿。受访者供图

正值大模型产业格局急剧分化时期,技术派和市场派二者长期存在分歧。吴欣鸿在投资人集聚的业绩说明会上,态度分明,甚至一再强调,“我们看重市场,看重马上商业化的能力”。

他的底气,来自这一份漂亮的成绩单,来自911万的付费订阅用户。

但他也焦虑。文生视频SORA发布当天,“心里受到冲击,‘这是真的吗?’,夸张点说就是惊掉下巴。”他回忆起那一天的反应,迄今都记忆犹新。

争分夺秒的竞争环境里,他坦言,技术爆发期实际上对每个人都会形成压力。

面对未知,谁都会焦虑和恐惧。如何在技术和市场里找到平衡点,是需要智慧的。

那么,如何选择变得至关重要。吴欣鸿设计的AI路线是——先找到清晰的需求和场景,再来反推模型研发并构建AI原生工作流。

笃定

毛利率,对于一家公司来说,就是竞争能力。这个指标,美图公司从56.9%上涨到61.4%,一年内上涨4.5个百分点。

“这是公司规模效应促成的结果。”吴欣鸿分析,美图的付费渗透率大概是3.7%,付费订阅渗透率提升但固定成本没有太大的变化,必然会推高毛利率。

而随着AI对公司主营业务进一步赋能,他笃定,付费订阅渗透率还将进一步提升。

“如何马上商业化”,是无数个大模型公司面临的同一个问题。事实上,美图也并非一开始就找到窍门。

在与吴欣鸿的交谈中,可以感受到,这个探索之路并不容易。“AI设计到底要服务哪个人群,我们找了很多垂直的场景。”吴欣鸿谈到,包括设计PPT、朋友圈封面、节日贺卡、个人名片、办公文书、海报等,都一一试了个遍。

“我们的选择,无它,就是试出来的。”他告诉记者,最终发现电商物料设计需求比较大,而且客户有较强的付费意愿,“因为能够帮他们省钱、赚钱”。

受益于此,美图设计室在2023年的收入超过1亿元,同比翻了两番。

而这个商业模式,被迅速复制到口播视频的应用场景里。

记者了解到,由于可以解决提词器问题,帮助视频内容作者涨粉,从而更好地带货,口播视频工具“开拍”也实现了用户数的高速增长。

根据美图公司的财报显示,公司的月活跃用户中,生产力应用场景涨粉量同比增长了75%。

吴欣鸿从中捕捉新的商机,“我们发现很多行业是存在共性的需求,未来应该是有机会延伸到更多的行业,比如从电商行业延伸到广告行业。”

他表示,AI赋能千行百业是一个正在发生的事情。原以为人工智能或将在十年后才会迎来真正的爆发,但AI技术发展比想象中要快。

压力

在这个充满未知的领域,商业化的旗开得胜,尚不能削减技术迭代带来的压力。

记者注意到,去年12月的美图创造力大会,美图公司发布的自研视觉大模型MiracleVision 4.0版本,最核心的能力就是文生视频,但当时美图通过AI生成的视频只有3秒钟左右的长度。

所以在SORA发布60秒视频的当天,他惊呆了,“一个两三年后才可能生成的产品突然摆在面前,还是有点恍惚感。”

而这种来自AI技术上的竞争,不仅发生在国外,国内科技巨头也在争相布局大模型。一个字形容,就是“卷”。

有业内人士表示,AI分三部曲,算力-应用-生态,当前的大模型还远没有到技术收敛的时刻,这种不稳定状态的好处就是创新会不断涌现,先是算力和应用,决定了企业冲得够不够快,能不能抢到AI时代的入场券。

吴欣鸿也认为,在技术爆发的阶段,实际上对每个企业都会形成压力。但SORA并非不可复制,它的很多技术路径可通过一些实验逐步理清。希望在今年6月的影像节上,让公司产品呈现更好的视频生成效果。

在他看来,整个大模型的方向是往多模态发展。所谓的多模态需具备文本、图像、视频、音乐、3D模型等能力,所以技术“卷”到一定的阶段,大模型间的能力会被逐步拉齐。

当模型端竞争发展到一定的阶段,关注的焦点就变为应用端。

“能否连接更多的垂直应用场景,能否逐步建立大模型的应用生态,这才是接下来竞争的焦点。”吴欣鸿表示。

相对技术,他更重视来自认知方面的压力。吴欣鸿认为,实际上AI的快速发展,认知的更新可能是以“周”为单位,完全是爆发式的,稍微懈怠就可能落后了。

平衡

6.4亿元,这是美图公司2023年的研发投入,占总收入的23.6%。而据美图公司透露,未来研发比例还会持续增长。

吴欣鸿表示,“我们已经进入到规模性变现的阶段,所以利润能够去承担每年多出来的研发投入。”

记者查阅财报发现,美图公司手握约14亿元现金,可谓是“财大气粗”。

不过在决策上,吴欣鸿则坚持了务实主义原则,“做对市场需要我们做的事”。

这位上市公司的掌舵人,谈起产品有些滔滔不绝。他表示,“我自认为是一个产品经理,虽然现在作为董事长和CEO,但还是希望能够参与到产品和研发的关键环节。”

从制作火星文到美图秀秀功能的挖掘,再到如今AI应用场景的探索,他追求的都是,“找到客户的诉求点,满足它。”

“这需要去洞察本质,探求本质。我们做的事情到底有没有需求,我们的能力能否跟这个需求匹配。”

“拿着锤子找钉子”思维,显然不适合美图。他在业绩说明会上,一再提到“飞轮效应”,在隔天的专访里,他同记者的解释,正好诠释了美图的商业逻辑:

“第一是强化垂直模型,第二是精准挖掘垂直场景,第三是构建AI原生工作流,第四是找到清晰的商业模式。”

若用一句话来总结,可以用《智慧书》里的“求精深重于求广博”来概述。

这个逻辑的实用性已获得验证。吴欣鸿表示,早在2019年,公司就开始尝试订阅的商业模式,逐步形成一个越来越高的变现效率,通过订阅和单购让模型快速得以变现。

持续增长的业绩又反哺了垂直模型的研发,这样就形成了一个增长飞轮。吴欣鸿表示,公司在2023年的业绩表现同样受益于“飞轮效应”。

在飞轮的四个板块里,他认为,第二点精准挖掘垂直场景是最重要的,因为本质上还是选择问题。“面对上千个机会,你到底选什么,你的选择要跟你的能力相匹配。”

而这种舍与得的平衡,正是他决策时候的参照标准。

当记者问及,在人工智能时代的创业路上,若用守正和创新做“路引”,他会怎么选?如果总分是100分,他会各打多少分?

吴欣鸿表示,中国的传统文化是讲究平衡的。所谓的平衡是一个动态平衡的关系,有的时候可能守正多一点,有的时候创新多一点,是一个动态平衡的过程,很难静态去打分。

(责编:陈楚楚、刘卿)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