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固枝荣,坚持和落实“两个毫不动摇”(高质量发展故事汇·第1期)
福建晋江盼盼食品5G智慧工厂生产场景。
叶青卿摄
牧民在四川阿坝州若尔盖草原上通过手机移动网络与朋友视频通话。
赵祖乐摄
动车飞驰在杭温高铁上。
资料图片
视频报道请看人民日报客户端、“人民网+”客户端,英文报道请看环球时报英文版客户端
开栏的话
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是新时代的硬道理。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瞻远瞩、统揽全局、把握大势,在实践中形成和发展了习近平经济思想,推动高质量发展成为全党全社会的共识和自觉行动。
为深入宣传阐释习近平经济思想的核心要义、精神实质、丰富内涵、实践要求,充分展示新时代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成功实践和经验,全面体现坚持“两个结合”、开拓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新境界的原创性贡献和最新成果,讲好新时代中国经济故事,人民日报开设体系化、学理化的经济宣传融媒体品牌栏目“高质量发展故事汇”,邀请专家学者,结合典型案例,以系统性梳理、权威性总结、学理化解读、年轻态表达、融媒体呈现、立体式传播,揭示经济现象背后所蕴含的经济思想和理论内涵,凝聚形成深学笃行阐释习近平经济思想的强大合力。
坚持和落实“两个毫不动摇”与我国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息息相关。
什么是“两个毫不动摇”?就是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 ,促进各种所有制经济优势互补、共同发展。
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支柱。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都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我国经济就像是一棵参天大树,判断这棵大树是否健康,最直观的是看树干是否强壮、树枝是否繁茂。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党的十九大把“两个毫不动摇”写入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要求“坚持和落实‘两个毫不动摇’”“促进各种所有制经济优势互补、共同发展”。
先看公有制经济。无论是能源、电力、交通等基础设施,还是国防科技、航空航天等关键领域,公有制经济都起到了支撑和引领的作用,为国家的长远发展提供了可靠保障。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国有企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重要支柱和依靠力量。
近年来,国资央企持续调整存量结构、优化增量投向,不断增强核心功能和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一是国资央企自主创新活力逐步增强。央企和各地国企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把科技创新作为“头号任务”,加快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打造出不少自己的独门绝技。
二是产业控制力逐步增强。我们正在大力推进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改造,发展智能制造、智慧交通等传统产业的“升级版”。
三是安全支撑作用逐步增强。国有经济更多投向了能源资源、粮食供应保障等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有效发挥了国有资本在油气、煤炭、核能资源开发和电力保障供应领域的基础性作用。
这些根本性、转折性、全局性的重大变化,不仅对经济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国防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还在不知不觉中改变着大众的日常生活。
再看非公有制经济。民营企业、外资企业等都是非公经济的代表。民营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重要成果,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力军。民营经济作为我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稳定增长、促进创新、增加就业、改善民生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党的十八大以来,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取得了重要成就。这些成就的取得离不开党中央对发展民营经济的高度重视。可以预见,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我国民营经济只能壮大、不能弱化,会走向更加广阔的舞台。
接下来看不同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各级各类国有企业积极引入高匹配度、高认同感、高协同性的战略投资者。2022年,中央企业和地方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企业户数占比分别超过70%和54%。
如何准确理解“两个毫不动摇”?我想澄清3个误区。
误区一:对民营企业污名化。近年来,一些自媒体热衷于编排企业家家族故事,污蔑企业家“跑路”,或是将他们在某些场合的言论断章取义后发布,以此挑起广大网民的热议和批评。有观点将经济社会发展中出现的收入分配差距等问题简单归咎于民营经济的发展。
事实上,民营经济是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是完善再分配调节机制的重要力量,民营经济特别是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在促进就业、保障和改善民生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
实践也证明,坚持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鼓励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以先富带动后富,实现共同富裕。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然选择。
误区二:发展公有制经济必然会挤压民营经济空间。有些人认为,发展公有制经济必然会导致“国进民退”。这个言论的实质是把“国”与“民”、“公”与“非公”摆在相互对立的位置。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壮大,最终效果便是“国民共进”。本质上,民营经济和国有经济并不是对立关系。相反,二者是互补和共生的关系。从经济分工上来看,二者同为经济发展的形式和途径,共同服务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相得益彰;从社会分工来看,二者相结合,才能够共同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给人民群众带来更多获得感。
误区三:民营经济离场论。一段时间以来,社会上出现了一种错误认识,说民营经济已经完成使命,要退出历史舞台。这种言论,既没有理解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又没有认识到民营经济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事实上,民营经济不离场是由民营经济在中国经济中的地位决定的。民营经济中,绝大多数是中小微企业,共占我国企业总数的95%以上。它们就像大树的无数根须一样,早已深广地扎根于神州大地。
2018年11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民营企业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总书记强调:“我国民营经济只能壮大、不能弱化,不仅不能‘离场’,而且要走向更加广阔的舞台。”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优化民营企业发展环境,依法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多年以来,党中央始终坚持“两个毫不动摇”“三个没有变”,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是我们“自己人”。
澄清这些认识上的误区,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坚持和落实“两个毫不动摇”。特别是,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很多重大的举措和制度安排来保障“两个毫不动摇”的坚持和落实。
让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有三方面的制度。
第一是深化国资国企改革。
只有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才能实现高质量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国有企业的一系列实践,正在回答着这些问题。在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方面,重点是推进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不断增强核心功能,提升核心竞争力。
在围绕提高安全支撑力上,推动国有资本向关系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集中。
在围绕提升产业引领力上,推动国有资本向前瞻性战略性产业集中,打通发展前瞻性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未来产业、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堵点、断点,强化在产业链循环畅通中的支撑带动作用,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
在围绕提升公共服务能力上,应进一步推动国有资本向关系国计民生的公共服务、应急能力、公益性领域集中。国有经济要扎实履行社会责任,充分发挥公益性、保障性作用,增加医疗卫生、健康养老、防灾减灾、应急保障等民生领域公共服务有效供给,在保障供应、稳定价格、提供优质服务方面发挥关键性作用。
第二是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主要是营造良好环境和提供更多机会。这不仅要筑牢底线,还要在守住中线的同时把好高线。
所谓底线,重点是保护民营经济财产权和民营企业家人身安全。及时出台和落实民营经济促进法。完善产权制度,依法平等长久保护各种所有制经济产权,建立高效的知识产权综合管理体制。
所谓中线就是为民营经济提供公平的准入和竞争环境。深入破除市场准入壁垒,健全直击痛点、务实管用、实化细化的针对性、一揽子政策,分类有序破解重点行业和重点领域的隐性壁垒,有效解决“准入难”问题。同时,要保证民营经济享有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的权利。
而把好高线则是加大对民营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健全民营中小企业增信制度,完善民营企业融资支持政策,有效破解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健全多层次的民营企业常态化沟通交流机制,拓宽民营企业参与政府决策的机制和渠道。
第三是推进不同所有制经济全方位、深层次共同发展,构建“国民共进”的良好生态。
聚焦重点领域建立协同发展机制和平台,充分发挥国有企业、民营企业的作用,共同打造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数据链、人才链,推动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常态化、长效化合作,形成更高质量的“国民共进”发展格局。
相信通过坚持和落实“两个毫不动摇”,充分调动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中央和地方、企业和企业家的积极性,我国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的任务一定能够顺利完成,为中国式现代化目标的实现提供重要制度保障。
(任妍、栗翘楚整理)
案例一
凡有人烟处 皆有通信塔
讲述人:中国铁塔股份有限公司阿坝州分公司员工 童 靖
信息高速路,连通了牧民们的幸福路,让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的阿西牧场,焕发了新的活力。记得通信塔建成的那天,来了好多牧民,大家说这个好啊,如果有点事、找个人,一个电话就能搞定,以后生活更便利了。正是牧民们的肯定,给了我极大的力量,让我觉得我们干的事儿值了。
我们分公司接到建设阿西牧场通信塔的任务时,克服高海拔、缺氧、气候严寒多变等困难,把设备一件一件背上了山。牧民们看到我们在这种环境下搞建设,也用牦牛帮我们运了不少物资。当时非常感动,感觉不光是我们在努力,当地干部群众也和我们拧成了一股绳,共同攻坚克难。
在偏远地区和边疆区域建设通信塔,不能仅算经济账,更要算好民生账。我们中央企业要向关系国计民生的公共服务、应急能力、公益性领域等集中,成为社会价值的排头兵,做好经济价值的压舱石。
现在享受到通信塔这一公共服务基础设施的,不仅有阿西牧场。凡有人烟处,皆有通信塔,通信塔已成为群众、企业的公共基础设施。
在进一步深化国资国企改革过程中,要增强核心功能,国企还需在支持国家重大战略、保障群众生活、创造更多价值方面继续努力;要提升核心竞争力,还需更好适应市场竞争形势,在科技、效率、人才、品牌、工艺等方面持续发挥自身优势。
铁塔的新优势是什么?一个个铁塔已不仅仅是通信塔,塔上还加装了高清摄像机、视频收发器、北斗卫星地面定位装置、传感器等。结合人工智能算法,通信塔将升级为数字塔,进一步服务各地山、水、林、田等重点领域的数字化治理。
一塔带一域,一域促一城。通信塔成为现代文明生活方式的智能塔、地区安全生产的保障塔、社会综合治理的数字塔,也是群众生活的幸福塔。
(黄盛整理)
案例二
敢为天下先 爱拼才会赢
讲述人:福建省泉州市工商联主席,七匹狼创始人、董事长 周少雄
在福建晋江,当老板没什么了不起——平均每7个人就有1个老板,每21个人就有1家企业。我就是其中一个。当了30多年的老板,我也在想,为什么晋江盛产老板?
如果要用一个词来回答,那就是“爱拼”。
晋江沿海,人多地少,大部分晋江人不得不弃农从商,出海打拼。幸运的是,改革开放给晋江人打开了一扇通向市场的大门。当年,我在晋江金井镇开了一家不起眼的小企业,这个小企业就是七匹狼的前身。后来,我们三兄弟携手另外4个年轻人,创立了七匹狼,有着大多数企业都经历过的商海沉浮,几遇危机,几次化险为夷,在行业中脱颖而出。
像七匹狼这样的晋江企业还有很多。晋江的土地面积仅占福建全省的1/200,却创造了全省1/16的经济总量,成为驰名中外的品牌之都。2019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福建代表团审议时指出:“福建省如果有若干个晋江,福建就不一样了。应该说,‘晋江经验’现在仍然有指导意义。”
“晋江经验”的形成源于群众的首创精神,根植于改革开放。2023年,晋江GDP达到3363.5亿元,是1978年的2320倍,从一个贫困县一跃成为县域经济领头羊。2023年7月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中提到:不断创新和发展“晋江经验”,及时总结推广各地好经验好做法,对行之有效的经验做法以适当形式予以固化。
改革在路上,“晋江经验”永远不过时。了不起的并不是当老板,了不起的是晋江这片“敢为天下先,爱拼才会赢”的热土,了不起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弄潮儿”和“搏击者”,了不起的是造就了民营经济蓬勃发展的时代,了不起的是确保高质量发展的国家力量。
(叶青卿、王绍绍整理)
案例三
民资入高铁 改革“立”与“破”
讲述人:百盛联合杭温铁路有限公司董事、副总经理 刘盛金
在我们的铁路版图上,想用一条高铁在浙江温州与杭州“两点”之间“画线”,没那么简单。
过去,一个温州企业主,想要去杭州做生意,交通很不方便。特殊的地理环境、高难度的施工要求、捉襟见肘的启动资金,都是这“两点”之间的“拦路虎”。
今年9月6日,“温州号”和“亚运号”的两列首发列车,分别从温州北站、杭州西站驶出,杭温高铁通车了,温州终于进入杭州“1小时交通圈”。
步入“新局”,我认为关键在于这个字——“敢”。
在惯性思维里,高铁的建设与运营主要由大型国有企业负责。而在杭温高铁的运营上,我们拿到了51%的股权。这意味着民营资本获得了充分信任,市场活力能够更加有效地发挥。
2018年6月,我们与浙江省政府正式签订投资合作协议。项目启动后,首先要想清楚杭温高铁的建设模式。选择传统的铁路代建模式,民营资本参与的深度不够;按照以往其他基础设施项目的投资建设模式,又缺乏足够的铁路建设经验。在铁路方的支持和理解下,我们实现了“社会资本投资+工程总承包+委托代建”的全新建设管理模式。敢于打破常规、创新思维,各方改革合力才得以迅速形成。
项目开工后,我们以“全线创建鲁班奖”的目标要求,统一规定杭温高铁项目的基本标准。经过这几年持续的质量管控,杭温高铁工程质量得到了国铁集团以及有关专家的高度评价。
坚持和落实“两个毫不动摇”“促进各种所有制经济优势互补、共同发展”,在杭温高铁项目中处处有例证。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浪潮中,民资控股的杭温高铁通车运营,不仅打通了城市开放发展的脉络,还为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
(欧阳易佳整理)
《 人民日报 》( 2024年11月29日 第 10 版)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