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长乐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创新平台贯通全链 数智赋能产业焕新

福建金源纺织智能化技改项目助力企业提质增效。记者 林双伟摄
搭平台、强链条、促升级,长乐纺织产业走上数智转型快车道。近年来,福州市长乐区紧扣工业互联网建设主线,积极布局数字平台,深化人工智能、大数据、5G等技术应用,打通设备、订单、生产、供应链各环节,赋能传统制造向智能化、数字化迈进。平台搭建成势,应用场景加速落地,一幅传统产业焕新发展的崭新图景正在铺展。
平台搭建 注入新动能
面对用工紧张、能耗高企、产业链协同不足等挑战,近年来,长乐区纺织产业加快向数字化、智能化转型。依托全省最大的数据资源集聚区优势,长乐着力打造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为传统制造业注入新动能。
作为核心平台之一,福建(长乐)纺织工业互联网平台自2020年上线以来,已接入652家纺织企业,连接设备超万台,构建15大应用场景,涵盖化纤、织造、染整等多个细分领域,贯通产业链上下游。平台通过工业APP、数据建模、标识解析等技术,助力企业实现设备智能监测、生产优化调度与全链溯源管理,提升整体运营效率。
福建捷高纺织有限公司是平台赋能的受益者之一。“接入平台后,系统可实时监控设备运行状态,自动调整参数,故障停机时间减少10%,设备利用率提升10%。同时,通过数据化管理优化物料消耗和工时分配,整体运营成本降低约15%。”福建捷高纺织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天真说。
在生产端提质降本的基础上,捷高纺织还通过平台实现数据资产确权。今年4月,公司依托确权数据获得福建海峡银行发放的500万元“数智贷”,成为全省首笔基于数据知识产权确权发放的贷款案例。这一创新实践,不仅为企业注入转型升级的新动能,也为长乐区探索数据金融赋能实体经济提供了有益范例。
智造赋能 激活新引擎
从“千人纱、万人布”到“智改数转、数智赋能”,传统纺织产业正在长乐悄然嬗变。
走进福建金源纺织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只见成排的智能纺织机高速运转,精细纱线源源不断产出,但车间内却鲜见工人穿梭。这座“云、管、端”一体化的5G智慧工厂,打通了订单、生产、设备等各环节,实现了全流程的全面链接、高效协同,大幅提升运营效率,助力工厂降本增效。
“过去,由于设备落后,存在招工难、生产效率低等问题。”金源纺织负责人介绍,经过“智改数转”,机台利用率提升22%,生产效率提升11%,良品率提高12.7%,能源利用效率提升17.2%,智能化改造带来的成效立竿见影。
金源模式的成功,也催生出“天梭纺织云”整体解决方案。中国联通(福建)工业互联网研究院相关负责人说,目前该模式已在金纶高纤、长源纺织、新华源纺织等20多家企业推广应用,带动长乐纺织行业整体发展质效提升。
与此同时,联通工业互联网平台针对中小企业推出轻量化、模块化软件运营服务应用,助力企业以低成本上云用数赋智。目前,平台已为全省4500多家工业企业提供数字化咨询服务,助力1700余家企业完成数字化转型。
数智融合 重塑新生态
移步换景,福建东南西北科技集团旗下的辅布司全球纺织面辅料S2B工业互联网平台,正在重新定义纺织订单生产模式。
走进福建东南西北科技集团的蕾丝展厅,满满的科技感扑面而来,工作人员手持平板电脑,现场演示“花无缺”AI图像搜索引擎,客户随手拍摄样品,几秒内便能检索出相似花型及供应商、价格等信息。
“花边辅料因花型繁多、变化复杂,采购沟通一度困难重重。”福建东南西北科技集团首席技术官吴嘉喆介绍,“花无缺”依托70多万种蕾丝花型大数据,结合深度学习算法,显著提升匹配效率,助力辅布司平台在纺织辅料市场脱颖而出。
平台不仅重塑了采购模式,也为生产企业带来实实在在的转变。“以往跑业务要四处奔波,现在平台提供美工、工艺、销售一站式服务,每天上线就能看到适配机台的订单,效率大大提高。”山海乐裁纺织有限公司厂长刘洪飞说,接入平台后,企业年产量增至1200吨,收入增加数百万元,淡季开工率由30%提升至70%,资金周转压力也明显缓解。
此外,辅布司平台还搭建了AIGC智能设计共享平台,可快速生成高质量蕾丝图案,支持设计师二次创作,将行业研发成本降至原来的20%,为传统纺织业注入持续不断的数字动能。
在一系列数字平台赋能下,长乐纺织业的竞争力持续攀升。“未来,长乐区将继续以数字化为引擎,深化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探索大数据、人工智能、5G等新技术与传统产业深度融合之路,加快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现代化纺织产业集群。”长乐区工信局相关负责人说。(记者 宋亦敏)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