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会福州,经济犯罪侦查的“矛”与“盾”

人民网福州5月16日电 (记者林晓丽)去年9月,福州公安破获福建省首例“职业闭店人”合同诈骗案,抓获犯罪嫌疑人,并为受害群众追回了100多万元的损失。
在该案件中,犯罪嫌疑人欧某在六年时间里与他人合股设立某游泳馆,后因长期亏损,欧某遂开展“闭店业务”,即不向客户退还资金,而是将未兑付的课程置换为其他机构的同类或近似的、单价更高的课程,造成大量客户不满后,欧某失联,直至被抓获。
参与办案的民警、福清市公安局经济犯罪侦查大队一中队副中队长林旦龙告诉记者,作为全省首例“职业闭店人”合同诈骗案,该案件具有一定的隐蔽性,“我们在侦办中发现,犯罪嫌疑人在经营过程中,采取变更法人等手段隐藏自己的资产,后期又采取将客户未兑现的课程以更低价格转移到其他机构的行为,涉嫌合同诈骗罪。”
在省会福州,民营经济活跃,经济犯罪侦查案件的数量多且更为复杂,“摸着石头过河”是常态。这也意味着优化营商环境、为民营经济发展“保驾护航”的责任更为重大。
新闻发布会现场。人民网记者 林晓丽摄
以民间集资为例,在5月16日福州市政府新闻办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福州市公安局经侦支队副支队长陈祖华表示,福州地处改革开放前沿,且作为省会中心城市,人流、物流、资金流高度集中,民间借贷频繁,一定程度增加了非法集资犯罪风险。
当前,新型经济犯罪活动增多,且呈现迷惑性更强、渗透面更广、犯罪手段更专业等特点。对于福州公安系统而言,如何强化经济犯罪侦查的“矛”与“盾”?
一方面,是“深耕一寸”。福州公安与人民银行福建省分行共建反洗钱实验室、与外汇管理局福建省分局共建外管实验室,通过席位派驻、专线互通、协同作战,健全打击和预防新型经济犯罪的联勤联动工作机制。
另一方面,是“向前一步”。2024年以来,针对新经济新业态,福州公安配套完善差异化企业警务联络专员和警务资源调配机制,通过在数字产业园、重点数字企业等布设38个经侦联络站(点),为企业提供全时全量、全周期警务供给;同时,依托大数据平台搭建多维度企业风险预警模型,置前刻画各产业园区、重点企业风险状况,针对性组织“线下”风险摸排,指导加强企业内部“智能安防”场景应用。
此外,是“登高一阶”。福州公安依托大数据平台沉提模块,赋能基层实现涉经侦业务衔接时间提速50%,赋能刑侦、治安等多警种部门侦破大要案300余起。
福州市公安局经侦支队政委潘志国在会上说,福州公安始终将打击整治矛头对准群众反映强烈、呼声持续高涨、社会影响恶劣的经济犯罪活动,秉承侦查破案与追赃挽损并重。2024年以来,全市共立各类经济犯罪案件800余起,抓获犯罪嫌疑人1400余人,为人民群众挽损止损9亿余元,坚决守好群众的“钱袋子”。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