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

闽江师专:专业为基“德智体美劳”并举  “五育融通”织就时代新人锦缎

2025年06月27日13:33 |
小字号

福州福耀集团德国工厂内,年轻的设备维护工程师王善斌指尖在控制面板上跳跃,神情专注如“设备医生”。万里之外,俄罗斯福耀新厂的生产线上,王善斌的同窗徐明睿正参与着关键设备的试产调试。他们身上,镌刻着同一个母校的印记——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以下简称闽江师专)。与此同时,在福建省红十字会南丁格尔护理奖学金的颁奖台上,护理专业学子张鸿钢接过了象征职业精神与精湛技艺的荣誉证书;在国内外的技能赛场、艺术展演、武术擂台、乡间课堂……闽江师专学子的身影处处闪光,以多元的才华诠释着新时代“工匠精神”的丰富内涵。

从省级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排名由2020年的全省第10位跃升至2025年的第4位,到相继获批省级示范性现代职业院校、省级高水平高职学校建设单位及全国健康学校,这所扎根八闽大地的师范类高职院校交出了一份沉甸甸的“育人答卷”。其核心密码在于坚定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构建了以“专业”为坚实根基,“德智体美劳”五育深度融通、协同并举的现代职业教育实践体系,走出了一条特色鲜明的内涵式发展道路。

党建铸魂——立起五育融通“定盘星”

育人先育魂。闽江师专党委深刻认识到,坚持党的领导是办好职业教育的根本保证,是落实“五育融通”的“定盘星”和“压舱石”。

该校将党建工作作为驱动育人工作的核心“红色引擎”,创新构建了“1+3+N”党建工作模式:以“立德树人”为1个根本目标,强化党委、党总支、党支部3级组织功能,打造N个特色党建品牌项目。这一模式深度融入“四位一体”党建工作体系,让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贯通教育教学、管理服务、实习实践的全链条、全过程。

在护理学院一堂别开生面的“党员示范课”上,专业课教师巧妙地将“提灯女神”南丁格尔的奉献精神与新时代中国医护人员的事迹相结合,让理论的光芒与现实的温度交织,信仰的力量在专业知识的传授中无声浸润,“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职业精神深深烙印在学生们的心田。

师范专业的党员教师带领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定期深入偏远乡村小学开展义务支教,“党员先锋岗”的旗帜飘扬在乡村教育的田野上。他们不仅传授知识,更带去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方法,用行动诠释“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教育初心。

该校全面推进“三全育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综合改革,精心打造了“七维课程,三维评价”思政工作新模式。“七维课程”指通过思政必修课、综合素养课、专业教育课、实践教学课、网络思政课、文化育人课、管理服务课七个维度,全面渗透思政元素;“三维评价”则从学生成长度、教师参与度、课程融合度三个层面,科学评估思政育人成效。这套体系有效打破了思政教育与专业教学“两张皮”的壁垒,实现了课程思政从“专人负责”向“人人有责”、从“单一课程”向“课程体系”、从“生硬嵌入”向“有机融合”的深刻转变。

近年来,该校思政工作捷报频传——荣获国家级思政教育典型案例1项,摘得国家级高校思政精品项目2项桂冠,省级高校思政精品项目达11项,建设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7门。此外,省级课程思政教学研究中心、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践基地等高水平平台。这一系列“国字号”“省字号”的荣誉与平台,不仅彰显了党建思政工作的成效,更为培养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提供了坚实的思想引领和政治保障。

专业筑基——锻造安身立命“硬核力”

专业,是职业院校的立校之本,是承载“五育”的基石和实现“德技并修”的主战场。闽江师专始终将专业建设摆在核心位置,立足自身悠久的师范教育传统,紧密对接福州乃至福建省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的需求,动态优化专业布局,构建了“传统优势突出、新兴特色鲜明”的现代化专业生态体系。

该校一方面持续巩固和提升师范教育、文化旅游、卫生健康等传统优势专业群的竞争力与影响力;另一方面,敏锐把握数字经济时代脉搏,积极融入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制造、现代服务业等领域,开设新兴专业或拓展专业方向。这种“双轮驱动”的战略,确保了人才培养供给侧与区域产业需求侧的精准对接。

技能竞赛,被闽江师专视为检验教学质量的“试金石”、提升学生能力的“磨刀石”。该校建立了完善的“校-省-国”三级竞赛选拔、培养和激励机制。校级技能节如火如荼,覆盖所有专业,营造“人人参与、个个争先”的浓厚氛围。省级、国家级赛场则成为尖子生展示才华、为校争光的舞台。近年来,闽江师专学子在各级各类职业技能大赛、创新创业大赛中表现抢眼,累计获得国家级奖项243项,省级奖项1226项。工业机器人专业学生王善斌、李鼎辉凭借竞赛的优异成绩,获得赴德国福耀公司进行设备维保的珍贵机会;徐明睿则因在专业领域的突出表现,被选拔参与俄罗斯福耀工厂的项目试产,成为学校专业育人和国际化人才培养成果的生动体现。

面对产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浪潮,闽江师专主动拥抱变革,通过“四链协同”(教育链、人才链、产业链、创新链紧密衔接)的育人机制,依托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构建数字化人才培养体系,实现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的深度对接。

这一系列举措,使该校专业设置与区域数字经济产业需求的契合度高达90%以上,毕业生去向落实率连续多年稳定在95%以上。

体育强魄——熔铸自强不息“精气神”

闽江师专承百年师范之底蕴,溯中华武道之源流,以课程为基、师资为脉、赛事为翼,构筑了从“一招一式淬精魂”到“一呼一吸传薪火”的全链条育人体系。

该校充分发挥地域文化优势,将中华传统武术与健身气功确立为体育工作的特色与品牌,全校必修24式太极拳、武术等基础课程,增设健身气功分项教学,实现传统技艺普及化;通过寒暑期封闭集训,培养高水平武术、健身气功教师和教练员,使他们不仅技艺精湛,更具备深厚的文化素养和育人情怀;实施“功法实训+文化理解”双维评价标准,将省级以上赛事获奖纳入学分认定体系……

训练场上,一招一式,皆是对意志千锤百炼的熔铸;一呼一吸,承载着文化薪火相传的使命。从健身气功项目在省赛实现“破冰”起步,到最终问鼎全国赛场成就“三连冠”;从武术健儿于“八闽争锋”中崭露头角,到全国大赛舞台“首秀夺金”,闽江师专人始终坚守“传武以载道,弘文以化人”的教育初心,将传统武术的筋骨力道化作砥砺品格的磨刀石,将健身气功的吐纳呼吸升华为涵养心性的清泉。

2024年,该校体育强魄之花绚烂绽放:获得“舞动中国-排舞联赛”总决赛特等奖;获得省大学生武术联赛8枚金牌与团体冠军;此外,在全国高等院校健身气功锦标赛上实现“大满贯”。

美育润心——培育惟德养正“人格美”

美,是心灵的甘泉,是人格的基石。

闽江师专锐意探索,提出并躬身实践“融美于技、做实教学”“以美育德、做宽实践”“融美于创、做深资源”的美育新路径,旨在专业技能的精进中悄然融入美学素养的灵韵,在丰富的美育实践活动中深植品德之根,在资源的深度整合中激发艺术创新的火花。

该校大力构建艺术学科与其他学科协同推进的美育课程体系。体系中包含9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艺术类课程(如《书法》《国画》等),2门非遗项目类课程(《戏歌演唱》《闽剧特色班》),以及40门“专业+美育”课程,把美学原理融入不同专业知识。例如《护理美学》培养学生审美素养与人文关怀能力,艺术专业的《儿童音乐剧演唱与赏析》通过剧本分析、戏剧创编、舞台展演等提升学生艺术表现力和创造力,学前教育专业的《创意手工》《儿童国画》培养学生动手和审美能力。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剧目教学《梁祝·忆十八》及经典闽剧《珍珠塔·走雪》,以其深厚的艺术造诣与独特的教学价值,成功入选教育部“梨花杯”全国青少年戏曲教育教学成果展示活动。闽剧《借年》在全国第七届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戏剧(戏曲)类专业组比赛中获得一等奖,成为该赛项中唯一获此荣誉的高职院校。

劳育砺行——历练敢于担当“责任感”

闽江师专深谙“生活即教育”,将劳动教育郑重纳入人才培养方案的核心版图。

该校精准把握校情学情,以培养学生在劳动中“学会奉献、得到教育、增长才干”为清晰目标,系统引导学生“会劳动”,扎实锻炼学生“能劳动”,有效激励学生“爱劳动”。创新提出劳动教育“三融合”原则:坚持劳动教育与日常生活相融合,开发“生活化”课堂,让劳动成为日常习惯;与专业技能相融合,开发“服务化”课堂,在服务中提升专业价值;与文化传承相融合,开发蕴含文化底蕴的特色课堂,实现理论与实践的贯通、校外与校内的联动、室内与室外的互补。这一创新实践荣获全国思政教育工作典型案例三等奖。

该校打造“三结合”劳动教育课程体系:将劳动教育深度嵌入专业实习实训环节,使技能在劳动中升华;巧妙融入寒暑假社会实践,让青春在广阔天地中闪光;紧密结合日常生活管理与志愿服务,使奉献精神在点滴行动中养成。匠心塑造的“扫地书生”劳动教育品牌,倡导莘莘学子在勤奋攻读圣贤书的同时,不忘躬身参与校园及社会的劳动实践。

该校还开设手工设计、科学急救等特色劳动课程,让学生在真实的劳动场景中体悟劳动创造价值的意义,磨炼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掌握生活与职业的双重本领,将“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强音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五育融通——谱写职教事业“新篇章”

在建设教育强国的新征程上,当五育不再是彼此分割的拼图,而成为相互滋养、浑然天成的生命脉络,教育便拥有了塑造完整人格的伟力。

闽江师专以“五育融通”为育人密钥,在传统与创新的交响中,在技能与素养的淬炼里,在课堂与生活的交融处,精心培育着既有精湛技艺傍身、又有健全人格立世的新时代“匠才”。五育如同五色丝线,以专业为经,以育人为纬,在闽江师专这片职教热土上,为每一位怀揣梦想的学子编织着各具特色、精彩纷呈的人生锦缎。从这里走出去的学子,带走的不仅是一技之长,更有“扫地书生”般躬身实干的朴素情怀,有闽剧雅韵熏陶出的审美眼光,有武术气功磨砺出的强健体魄与坚韧意志。

闽江师专以其鲜活的实践、丰硕的成果和深刻的启示,为新时代职业教育的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也为回答“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性问题提供了富有特色的“闽师方案”。在五育融通的道路上,闽江师专步履铿锵,奋力谱写着培育大国工匠、能工巧匠的崭新篇章。(李晖 谢淑珍 张虬)

(责编:江苇杭、刘卿)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