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矿石散货码头如何蝶变“星级绿色港口”?

在福州港罗源湾港区可门作业区,巨型桥吊高效装卸着煤炭与铁矿石,却不见粉尘飞扬;15万吨货轮安静停泊,通过岸电接口汲取清洁能源,取代船舶燃油发电的轰鸣污染。
这是福建省首个获得“星级绿色港口”称号的公共散货码头——福建华电储运有限公司10~11号泊位,绿色疏运比例达83%。今年上半年,超1000万吨煤炭从罗源湾港区输送往闽赣等地电厂,有力保障了区域工业生产和民生用能需求。
福州港罗源湾港区可门作业区。福建省福州港口发展中心供图
散货码头历来是港口的排放“大户”。矿石煤炭装卸粉尘、柴油机械尾气、船舶靠港燃烧重油释放的硫氧化物等,是港口城市空气污染的重要来源。
服务钢铁产业集聚和煤港电一体化发展的罗源湾港区,如何从传统大型散货码头蝶变“星级绿色港口”?
“系统性推进绿色升级,智慧化管控是核心。”福建省福州港口发展中心罗源湾港务站站长傅勇明道出关键,通过实施能源与环保一体化管控、优化清洁能源结构、开展植树造林生态修复三大举措,显著降低了港口作业粉尘与污染排放。
智慧赋能,打造一体化管控闭环。走进福州港罗源湾港区调度指挥中心,一块智慧大屏清晰呈现着港区运行状态。在生态环境与能源一体化管控平台上,环保监测、能耗数据实时显示,构建起“监测—预警—处置—反馈”的闭环管理机制。
“比如平台监测到PM2.5数据超出指标,系统就会自动预警,技术人员将会根据情况采取处置措施。”傅勇明介绍,这个“智慧大脑”还深度联动了智能码头操作系统、远控岸桥、自动化轨道吊、装载机无人清舱等操控设备,让港口作业效率与安全显著提升。同时,喷淋系统、防风抑尘网结合粉尘在线监测系统,实现全流程、动态化精准抑尘防控。
技术人员在调度指挥中心远程操控船舶作业。人民网 谢星宇摄
清洁能源,引领绿色转型突破口。告别传统能源依赖,清洁能源替代是核心路径。岸电设施的普及让船舶靠港期间的“零排放”成为现实。据了解,上半年福州港罗源湾港区岸电接电量26.5万千瓦时,同比增长101%,使用量大幅跃升。新能源机械全面应用,使港区作业噪声降低30%,年减少柴油消耗超千吨。
生态修复,绘就港区绿美底色。让“绿色”名副其实,华电储运码头“可门绿洲”建成了港区绿色景观线——融合景观绿道、港口工业展览、废物利用景观区,一个常年常绿的花园式美丽港区跃然眼前。
可门作业区的华电储运码头“星级绿色港口”之路,是科技赋能生态、智慧驱动转型的生动实践,为传统散货码头转型升级提供了样板,也映射着福州港向新逐绿的坚定步伐。据悉,7月初,30辆新能源牵引车在福州港江阴港区、闽江口内港区成功交付,预计每年可节约柴油1200吨,减少碳排放约3500吨,绿色作业体系加速形成。
作为区域经济的重要引擎,福州港港口贡献度持续提升。数据显示,2024年福州市港口经济增加值达1996亿元,占全市GDP的14%。福建省福州港口发展中心党委书记、主任余贤顺表示,福州港将持续聚焦枢纽能级提升、服务效能优化、绿色智慧发展,大踏步迈向世界一流港口,在建设交通强国福建先行区和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中,展现更强担当、贡献更大力量。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