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进中国|“一根钢筋”做到底

盛夏,位于福建省漳州市芗城区的三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三宝集团”)1780mm热轧特殊钢卷板生产线上一片繁忙火热景象——
超1200摄氏度高温的板坯沿着全自动生产线向前输送,发出岩浆般的光热,历经粗轧、精轧、层流冷却、卷取等多道工序,完成从“坯”到“材”的蜕变。
三宝集团1780mm热轧特殊钢卷板生产线。人民网 李昌乾摄
这条生产线致力于打造高强耐蚀精品钢生产基地,每年可实现产量450万吨,是国内首条短流程特殊钢宽厚卷板生产线,集成了当今世界最先进的工艺技术装备。
“它重点满足了高强耐蚀结构钢、新能源电工钢、海洋工程耐腐蚀用钢、高强耐蚀汽车轻量化结构用钢的迫切需求,为我国新型制造业跨越式发展提供了优质原材料保障。”谈及该条生产线,三宝集团董事长王光文如数家珍,“最薄的带钢厚度仅有1.2毫米;配备了余热发电系统、水净化系统、除尘系统等环保措施,可实现废气废水循环利用、零排放……”
三宝集团一生产车间。人民网 李昌乾摄
作为一家扎根漳州二十余年的民营企业,三宝集团如今已发展成为长短流程兼备、拥有国内外先进装备的综合性现代化钢铁龙头企业,2023年、2024年连续两年蝉联“中国企业500强”,2024年实现产值超540亿元。
从最初23亩的简易厂房,到如今占地5000余亩、产值超500亿元的钢铁龙头企业,三宝集团是如何做到的?
1999年,三宝集团创立。
创业初期,三宝集团面临设备简陋、资金短缺等重重挑战。这让王光文认识到规模小、设备简陋、产品档次不高等是企业发展的瓶颈,也让他立下了“创办一家上规模、上档次、高质量的现代化大型钢铁生产企业,为国家钢铁事业发展贡献一份力量”的远大目标。
彼时,三宝集团“砸锅卖铁”,加大生产线设备技术提升改造的步伐,相继建成棒材一厂、棒材二厂、炼钢厂、热卷厂,逐步走上规模化发展道路。
工业机器人替代人工,对新出炉的钢卷进行喷涂作业。人民网 李昌乾摄
三宝集团“一根钢筋做到底”的信念则落实在不断研发创新产品上。
2014年,彼时,全国钢铁行业正处于低迷期、自身运营出现困难,但在得知福清核电站建设需要大量核电用钢时,三宝集团仍拨出一大笔专款用于研发核电用钢,进一步优化生产工艺,提高产品质量和售后服务,以此赢得核电用户的青睐。如今,三宝集团生产的核电用钢全国市场占有率超过60%。
耐海水腐蚀钢在特大桥、海底隧道等场景作用重大,其耐腐蚀率相当于普通钢筋耐腐蚀的2~3倍。
2018年,三宝集团取得全国第一本“耐腐蚀钢筋生产许可证”,攻克了我国在海洋经济发展项目建设钢筋的腐蚀性难题,成为全国首家具备量产全系列耐蚀钢筋的企业,填补了我国高性能耐蚀建筑钢的技术空白。
在三宝集团智慧综控中心,一屏实现全面数字化和信息化控制。人民网 李昌乾摄
三宝集团的技术创新不止于此。
在智慧综控中心,一屏实现全面数字化和信息化控制,车间运行情况以及各项数据指标“掌上控”。
大力发展短流程电炉炼钢工艺,比传统长流程冶炼碳排放下降70%以上,较传统电炉节能15%~20%。2024年,厂区空气优良率达100%,绿化率超40%。今年4月,三宝集团通过全国超低排放验收,成为福建首家全流程超低排放认证的钢铁企业。
将再投资80亿元建设年产256万吨的冷轧硅钢、马口铁产线,把传统普钢生产线升级为高性能硅钢及高端优特钢生产线,实现产品结构向“高精特新”转型,重点发展新能源无取向硅钢、中高牌号无取向硅钢、高磁感取向硅钢、高端马口铁、超高强耐蚀新能源电池包用钢等产品。
……
新出炉的钢卷整齐摆放。人民网 苏海森摄
从“制造”向“智造”升级,三宝集团始终致力于科技创新,不断加大科技投入进行新品研发、工艺开发,积极推进成果转化,先后成立精品钢技术研发中心、院士专家工作站,并参与制订相关全国和地方标准。特别是今年,三宝集团获批设立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目前,三宝集团拥有国家发明专利68项,实用新型专利155项,获得“中国标准创新贡献奖三等奖”“省级知识产权优势企业”称号,产品广泛用于国家重点工程。
“我们始终秉持‘一根钢筋做到底’的坚定信念与‘打破一切不可能’的钢铁意志,心无旁骛坚守着钢铁主业,走质量兴企之路,不断推进技术创新,推动产品转型升级。”回首三宝集团的发展历程,王光文这样总结道。
三宝集团的发展壮大,正是福建民营经济发展的一个缩影——坚持以制造业为主的实体经济,专精做深一个领域一项事业。
作为“晋江经验”发源地,民营经济是福建特色所在、活力所在、优势所在。截至2024年年底,福建民营经济贡献了全省近70%的地区生产总值、70.6%的税收、70%以上的科技创新成果、80%以上的城镇劳动就业、94%的企业数量,其中对税收、地区生产总值贡献分别比全国高出两成和一成左右。(苏海森、李昌乾、胡琳、叶青卿)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