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市集美区综治中心“金牌调解员”:用匠心调纠纷,以真心暖民心

今年5月,一位群众走进厦门市集美区综治中心,其因办理退休金申领,急需某公司出具2014年一个月的劳动关系证明,可十年间公司两次变更主体,员工换了几代,仅凭一张社保记录根本无法说服企业。更棘手的是,当事人此前因情绪激动与公司产生摩擦,双方早已心生芥蒂。
“公司有顾虑,群众有难处,就得找个双方都能踩稳的台阶。”集美区综治中心诚毅金牌调解室调解员黄进勤没有急着摆法条,而是先给当事人泡上热茶,听她细数奔波数月的委屈,转头又跟公司代表算“情理账”,“咱们多一份证明,群众就少跑十趟路,养老金可是她后半辈子的依靠啊。”
几番沟通后,黄进勤提出“三重保障”方案:签订调解协议明确权责,让当事人写下承诺书限定证明用途,再由他全程见证文件签署与交接。这套“组合拳”既消除了企业对法律风险的担忧,又圆了当事人的期盼。
矛盾得到有效化解,群众送来锦旗
从退休前扎根基层的政法干警,到退休后邻里间的“和事佬”,黄进勤与调解工作的缘分早已刻入日常。“群众的事再小也是大事”,这份信念让他常年放弃节假日,把办公室“搬”到群众身边——田间地头的矛盾、街头巷尾的摩擦,只要有人需要,他总能第一时间出现。凭借公道正派的作风和化解“疑难杂症”的能力,他不仅攒下了满满一抽屉荣誉证书,更攒下了群众的口碑,成了远近闻名的“金牌调解员”。
今年4月,黄进勤被重新聘任为人民调解员进驻集美区综治中心诚毅金牌调解室,一本写满预约记录的日历、一杯为当事人泡好的热茶、一句“慢慢说,我听着”,成了他工作的标配。无论当事人情绪激动还是沉默寡言,他始终以耐心焐热僵局,用细心拆解症结,常常为了一句承诺、一份诉求,牺牲休息时间反复沟通,办公室里那句“娓娓道来”的声音,成了化解矛盾的“主旋律”。
凭着一股子“老黄牛”般的韧劲,黄进勤在两个多月的时间里成功调解各类纠纷36起,现场调解成功率达87.8%,收到3面群众送来的锦旗,也成为群众口中的“定心丸”。
有人说调解是“磨嘴皮子”的活儿,黄进勤却把这活儿干成了“技术活”。他懂法律,却不机械套用法条,总能在法理与情理间找到平衡点;他有经验,却不墨守成规,面对僵局总能想出“破题”妙招。他善倾听,却不偏听偏信,总能在众说纷纭中梳理出关键矛盾。
“调解不是‘和稀泥’,是要让双方都舒心。”黄进勤的话朴素却有力。如今,这位“调解老兵”仍坚守在岗位上,用脚步丈量民情,用话语化解心结,在家长里短的琐事中守护着社会的和谐温度,让“老黄牛”的精神在调解一线持续发光发热。(文/图 集美区司法局)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