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

福清新厝共享区:“小社区”托举“大产业”  构筑产城融合“共享家园”

2025年08月08日17:34 |
小字号

“如今社区有了共创共享中心,职工休闲娱乐有了好去处,孩子们的课余生活也丰富起来,我们这些‘外乡人’感受到了家的温暖,住着更放心、舒心。”在不久前刚开放的福州福清市新厝镇共享区共创共享中心“咖”会堂内,居民们正围坐在茶几旁,讨论着社区最近发生的新变化。

这样的“产城对话”时常在此处上演。据了解,这座集便捷高效、休闲娱乐于一体的共享空间,正是福清市新厝镇以党建引领推动产城融合的生动缩影,也标志着以服务产业工人为核心的新兴社区——共享区,为江阴港城经济区发展注入澎湃动能。

寓教于乐,职工子女于暑托班做手工。福清市新厝镇供图

寓教于乐,职工子女于暑托班做手工。福清市新厝镇供图

作为江阴港城经济区紧密毗邻的生活服务功能承载区,新厝镇共享区承担着“以城促产、服务港城”的重要使命,聚集了数万名产业工人在此“栖息”。如何以“小社区”托举“大产业”,精准对接产业高质量发展需求,让企业想进来、人才留得住?

党建引领成为强链补链延链、赋能园区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抓手。近年来,新厝镇立足区域特色,创新打造“红厝边·巢立方”共享区党建子品牌,建设服务链、产业链、配套链“三链融合”工作机制,以“党建+共享服务”筑牢产业工人安居基石,撬动产业园区发展杠杆,构建产城融合新生态。

“这段时间,社区和物业发挥了大作用,居民的诉求有地说、问题有人管、事情有人办,再也不怕找不到人了。”得益于“红色物业”的创新打造,眼下,社区居民的各类“烦心事”都能得到及时解决,幸福感、归属感更强了。

以“服务链”赋能“产业链”,共享区深入推进“红色物业”工作,建立社区党支部、业委会、物业公司协同的“三位一体”工作机制,通过党员领办项目,制定共享区服务事项清单,围绕产业工人工作特点和多样化生活需求,提供有温度、有内涵的精细化服务,全力推动产业社区治理向更高水平迈进。

政校企三方联动,召集“红色合伙人”共赴植树现场为大地添绿。福清市新厝镇供图

政校企三方联动,召集“红色合伙人”共赴植树现场为大地添绿。福清市新厝镇供图

利用产业工人集聚特点,共享区还吸纳产业工人成为“社区主理人”,不断壮大红色队伍力量,构建治理共同体,让产业工人“有为”又“有位”,变“居住者”为“建设者”和“参与者”。

“我们夫妻俩都是园区的普通工人,现在日常生活有了保障,小孩读书也有了着落,我们的顾虑都解决了。”居住于共享区产业公寓一期的业主侯先生感慨。据悉,产业公寓一期共建设住房1274套,目前已入住超1400人,其中入驻企业11家。

产业公寓、新厝实验幼儿园、一中港城校区、新厝美食街、界下口袋公园……一个个惠民工程正加速构建“15分钟生活圈”,不断完善“配套链”,从“物理聚集”催生出产城共融的“化学反应”。

“链有所需、我有所帮;企有所呼、我有所应。”区别于产业园区聚焦政策落地、大型企业服务等宏观职能,共享区充分发挥在服务产业链末梢中的核心作用,聚焦产业生态的“神经末梢”与企业、人才的“身边需求”,激活“人才蓄水池”,着力搭建服务产业链发展“微循环”平台,创新党建招商模式,与产业园区形成“主链牵引,配套协同”的发展格局。

“机关+非公”支部联建,开展人工智能应用技术培训活动。福清市新厝镇供图

“机关+非公”支部联建,开展人工智能应用技术培训活动。福清市新厝镇供图

党建聚链成势,产业攀高向新。眼下,一座“产城人”深度融合的产业社区正在加速崛起。我们看到的,是机器轰鸣与人间烟火构筑起的共享家园,是产业脉搏与城市肌理交织出的融合图景。

未来,新厝镇将继续发挥党建引领作用,通过“党建内链”驱动“产业外链”共同发展,把党组织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延伸到产业链的神经末梢,奋力书写江阴港城经济区高质量发展的壮丽篇章。(陈梦凡)

(责编:江苇杭、刘卿)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