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江:汇聚银龄智慧 奏响乡村振兴“山海交响曲”

时至初秋,暑热未消,福建省福州市连江县的省级离退休干部“乡村振兴指导员”陈开端已奔忙于东湖、丹阳、蓼沿等乡镇,指导果树修剪、施肥技术,为农民答疑解惑;他还前往小沧畲族乡东风村灵芝种植基地,帮助解决灵芝病虫害防治问题。琯头镇侨乡老干部党建工作室的林瑞霖、杨文健等老党员则活跃在风景秀丽的青芝山,热情地开展义务讲解,今年新出版的书籍《青芝山》更是凝聚了他们的心血。在满目苍翠间,“银发人才”正助力绘就幸福的“山村画卷”。
连江是海洋大县,蔚蓝的海域、丰富的海洋资源承载着广阔的发展前景。62岁的下宫镇初芦村鲍鱼协会会长吴让华致力于推广鲍鱼优良品种,探索新型养殖模式,带动村民实现鲍鱼增产增收。黄岐半岛的渔船上,“金话筒”讲师陈一新给渔民党员带来“海上微讲堂”,渔村的崭新面貌、浪涛声里的初心故事引起了渔民的强烈共鸣。银发智慧在碧海银波间翻涌,共同写好连江壮丽的“海的文章”。
……
这一幕幕生动的场景,是连江县委老干部局立足“山海相拥”地域特色、打造“山海连江·银发智库”的缩影。县委老干部局着眼乡村“五大振兴”,通过“纳贤—搭台—释能”,让熟悉山海、热爱乡土的银发人才成为激活乡村振兴的“金钥匙”,在山与海的交响中奏响银龄赋能的强音。
广纳贤才聚智,构建立体化吸纳体系。建立“单位推荐+个人自荐+群众举荐”三位一体人才推荐机制,让更多银发人才“浮出水面”。面向社会各界发布银发人才“招贤令”,采取线上招募、线下走访等形式吸纳人才,目前银发人才库中已有“银发人才”101名。组建“银发人才服务团”,按每位银发人才的服务范围划分为山区服务小队、渔村服务小队以及综合服务小队。安排专人负责银发人才系统的日常管理工作,对人才信息进行实时梳理,精准对接服务项目,开展常态化回访与意见征集。当有老同志因身体状况或其他原因退出服务序列时,及时吸纳补充新的专业人才力量,让银发人才服务团队源源不断补充新鲜血液。
搭台架桥拓路,打造多元化供需平台。谋划绘制“银发人才服务地图”,将银发人才基层服务联系点、离退休干部党员党建工作室、“五老”关爱工作室、银发人才实践基地等串珠成链、组链成网,实现人才服务点位一图尽览。举办“福润岱江”党群服务集市,组建“海连江·先锋队”,让银发人才带着服务“赶大集”,服务空心村的“一老一少一困”。开展“银青同行”活动搭建沟通平台,安排银发人才与青年干部结对,通过“以老带新”传授经验做法。推广使用福建银发人才供需管理系统,开通人才服务预约通道,构建“点单—派单—接单”的供需对接机制,确保服务更精准。
赋能山海发展,释放专业化服务效能。银发人才服务团成员以文化下乡、科技下乡、医疗下乡、教育下乡、普法下乡“五下乡”形式,分赴沿海、山区乡镇为群众开展“家门口”服务。离退休干部党员党建工作室组织离退休干部党员志愿者当好党的政策宣传员、楼宇事务处理员、矛盾纠纷调解员、社情民意信息员等角色,参与老旧小区改造、基层治理、关心下一代、艺术教学等志愿服务。组织连江县离退休干部红色宣讲团、党的创新理论宣传小分队的成员,以进机关、进学校、进村居“三进”形式宣讲党的创新理论,每年超过30场,受众近2000人次。推出“金凤‘银’领-先锋”专栏,广泛宣传银发人才发挥作用的典型做法,进一步扩大“金凤‘银’领”工作品牌的影响力。(余李鑫)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