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

厦门市翔安区持续推进机关效能建设,区域发展提质增效

2025年08月29日10:34 | 来源:厦门日报
小字号

原标题:创新驱动谋发展 实干争先谱新篇

翔安加快推进“环厦大科技创新圈”建设,打造技术转移机构集聚区、科技成果评价机构集聚区。朱毅力摄

翔安加快推进“环厦大科技创新圈”建设,打造技术转移机构集聚区、科技成果评价机构集聚区。朱毅力摄

  数字

  ●2024年市对区绩效考评,翔安区29项指标排名全市第一

  ●2020年-2024年市对区绩效考评,翔安区连续五年位居前列

  ●2025年上半年,翔安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率、区级税收收入增长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率等10项主要指标全市第一

  ●2025年上半年,翔安区固定资产投资372.6亿元,同比增长17.9%,总量全市最多,且增速第二

  ●2025年上半年,翔安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建筑业总产值等主要指标在高基数上保持高增长;新增招商入库项目301个,新增签约项目204个

  厦门市翔安区以项目建设的“快节奏”跑出发展速度:庄垵整村45天完成拆平刷新征拆纪录,翔南启动区中轴项目30天完成签约,山东航空基地工程等47个产业项目强势开工,厦华产业园等7个项目顺利竣工,腾云塑胶等22个增资扩产项目持续壮大……一系列项目的接续落地与高效推进,是翔安区落实省委持续深化拓展“深学争优、敢为争先、实干争效”行动,以机关效能建设为抓手,全力实施项目建设、要素保障、环境提升“三大攻坚战”的生动写照。

  数据是最有力的证明:地区生产总值增速连续9个季度领跑全市,10项经济指标增速位居全市首位,5项指标增速稳居全市第二,产业投资占比近半,区属工业投资同比激增143.6%,投资进度与质量实现双提升……这些数据既是翔安区机关效能建设成效的直接体现,更是全区上下奋力拼搏、奋勇争先的丰硕成果。

  今年是福建省开展机关效能建设25周年,翔安区以机关效能建设为抓手,持续深化“马上就办、真抓实干”的优良作风,创新推出“四法”提“四性”工作机制:以任务分解“加法”实现督办提速,以督查频次“减法”强化联动效能,以“督帮服”融合“乘法”破解发展瓶颈,以严明问责“除法”倒逼作风转变,形成“日间攻坚、夜间复盘”的高效执行模式。面对发展重任,全区各级部门以“快字当头提效率、机关带头转作风”的行动力,推动招商引资、营商环境优化、政务服务改革、项目攻坚等工作高效落地,为区域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招商拉动 打造增长新引擎

  今年2月5日,随着中创新航高性能锂电池项目在翔安正式开工,一座总投资150亿元、规划产能30GWh的绿色化、现代化新能源标杆基地在同翔高新城拔地而起。这一百亿级项目的落地,是翔安区以招商引资为引擎、推动产业升级的生动缩影。

  翔安区将招商引资作为经济发展“头号工程”,创新“全员+精准+基金”招商模式,形成“人人都是招商员”的浓厚氛围。今年上半年,区领导带头“走出去”,率队赴北京、上海、深圳等地开展精准招商,围绕市级22条重点产业链及民生、城建等领域发力,带动全区新增签约项目204个,投资总额达808.03亿元,其中10亿元以上重特大项目20个,除中创新航高性能锂电池等2个百亿级项目外,还涵盖科华恒盛、联芯集成等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为产业集群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为提升招商引资实效,翔安区抢抓厦门QFLP试点机遇,创新“基金+产业”招商模式,落地基金项目2个、管理平台10个、非投资类项目5个,累计到资19.63亿元。以资本“活水”撬动产业投资。通过设立产业引导基金,以资本为纽带链接高端资源,推动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实现“资本招商”与“产业培育”的双向赋能。

  在招商过程中,翔安区效能督查办建立重大项目“全生命周期”跟踪机制,对签约项目实行“挂图作战”、倒排工期,通过定期召开项目调度会协调解决用地、审批等难点问题,有力推动了项目建设的提速增效。

  效能驱动 激发区域发展新动能

  翔安区以优化营商环境推动高质量发展。去年,翔安区推出的“益企飞翔”—“NQI+”企业伙伴服务计划,帮助一家平板显示龙头企业解决计量难题,节约6万余元经费,还助其申请到119万元翔安区标准化战略奖励。

  该计划重点关注现代产业发展集中的科技园区,与厦门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翔安园区)等合作共建“益企飞翔”综合服务驿站,为园区招商引资、企业落地提供便利,还在生物医药产业政策咨询、医疗器械监管、知识产权等多领域提供集成式、一站式服务。凭借这一创新,翔安区在全市“十佳”营商环境创新举措评选中斩获佳绩。

  去年,翔安区政务服务好评率高达99.98%,涉企事项网办率达96.2%,企业开办全流程压缩至1个工作日,经营主体满意度同比提升3.2个百分点,营商环境综合考核位居全市前列。

  在整体营商环境优化上,翔安区对标先进省市地区出台《翔安区2024优化营商环境工作要点》,围绕“市场活力再提升、法治保障再优化、投资环境再改善、服务企业再提效、基础保障再完善”五大方面实施提升行动,通过简化审批流程、优化政务服务、强化法治保障等措施,持续提升经营主体的满意度和获得感。

  服务企业方面,翔安区构建“2+N”涉企服务对接机制,采用“中心帮办、部门协办、市区联办”的多元化服务模式,为企业提供政策、法律等精准化、个性化的优质衍生服务。同时,依托企业服务中心和镇街便民服务中心,打造“15分钟便民服务圈”,让政务服务事项实现就近办、马上办。今年来,累计走访企业628家次,收集企业诉求402个,成功协调解决386个问题。

  服务群众方面,翔安区推进“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整合涉企服务场景,拓展服务内容。同时,聚焦纳税人“就近办、异地办”需求,构建“远程虚拟窗口”,提供跨区域办理服务,提升了群众办事的便利度和满意度,以机关效能提升助力一流服务生态建设。

  数字赋能 政务服务速度再提升

  翔安区在政务服务领域持续深化改革,通过数字赋能,实现了审批效率和服务质量的双重提升。

  一方面,翔安区率先在全省推出并深化“免证办”服务,覆盖事项扩展至829项。推进实现电子证照应用全面覆盖区、镇(街道)、村(社区)各部门。依托“闽政通”App打造“免证办”专区,推行电子证照授权下载核验等新型应用模式,适配“扫码办事”“事项亮证”“自选亮证”三种“扫码亮证”便捷应用,平均办理时长压缩50%,平均等候时间压缩80%,极大减轻了群众办事负担,真正实现了“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

  另一方面,针对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周期长的问题,翔安区创新推行“五证联发”“竣工即投产”等改革举措,通过流程再造和环节优化,将全流程审批时限从120天压缩至15个工作日,显著提升项目落地效率,为企业赢得宝贵时间成本。

  要素保障 项目攻坚按下快进键

  在要素保障领域,翔安区以“钉钉子精神”推进土地、房屋征收及低效用地盘活。1-7月份,完成土地签约2205亩、房屋签约20.9万平方米,获批农转用地38.9公顷,盘活低效用地13宗、218亩,规模均为全市第一。同时,开出全市首张3.0版房票,仅用30天完成厦门时代新能动力、厦大翔南项目签约任务,为重点产业项目落地提供坚实支撑。

  从招商引资的“全员攻坚”到营商环境的“精准滴灌”,从政务服务的“数字革新”到要素保障的“硬核支撑”,翔安区以机关效能建设为引领,将“马上就办”的作风转化为区域发展的“加速度”。站在机关效能建设25周年的新起点,翔安区正以实干之笔,书写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记者 曾嫣艳 通讯员 郑娅珊 叶晓菲)

(责编:陈楚楚、刘卿)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