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调研行丨巧解基层“老大难”,看老小区的新生机

近日,人民网党建调研行走进福建,首站聚焦高质量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现代化,挖掘可复制、可推广的好故事、好经验。
“楼道墙皮脱落成这个样,弄到身上脏的不得了。”
“楼下杂草丛生、蚊虫成团,小朋友没有了玩耍的场所。”
“灌木丛里藏污纳垢,天气一热小区里臭烘烘的。”
……
在厦门市集美区杏林街道,“老破旧”宁宝社区海韵华庭小区曾一度面临基层治理难题,居民已不止一次地这样抱怨。
海韵华庭小区始建于2005年,因环境破旧、野草蔓生被居民称为“原始森林”。物业费缴交标准低、物业管理费用收支平衡难、居民提高交费标准意愿弱等是老旧小区常遇到的现实问题,在海韵华庭小区也不例外。随着物业与居民之间矛盾频发,双方常因“钱怎么花”产生纠纷,时间久了,动用公维金修缮小区设施也无人作主,社区环境难以得到维护与改善。
“社区是我们共同的家园,作为党员,我们应该有守护家园的觉悟和担当。”2023年,居民傅智勇接过了海韵华庭小区党支部书记、业委会主任的重担。作为退休英语教师,刚接触基层治理的他面对基层一线令人眼花缭乱的纠纷与矛盾,也犯起了愁。
“解决好广大居民急难愁盼是当务之急。”傅智勇不像印象里的“书生”,他行动力强,迅速联合业委会成员,集体讨论出多个方案供业主选择。最终,88.9%的业主选择尝试用“物业顾问制”的方式,推动社区实现“自治”、问题得以解决。
海韵华庭小区环境整治后,步道、凉亭、绿荫替代了曾经的“杂草丛生”。人民网 李唯一摄
“物业顾问制”也被称作“物业酬金制”,即由业委会统一管理物业费,不仅按月拨付物业人员工资、耗材费用等,还可将结余资金滚存用于小区改造。这一制度的推行,将物业与业主的目标推向一致,双方共同发力“把小区建设得更好”,彻底改变了此前“物业与居民之间矛盾频发”的局面。
摸索出了新的制度,如何推动其落地见效?
傅智勇回忆,在广泛征求业主建议后,业委会将墙皮脱落改造列为社区环境整治的“第一要务”。业委会副主任、退休工程师陈炳虎精通工程管理,于是主动担起小区改造“设计师”的角色。他自己画图、自己测算,琢磨着请一家装修公司为小区墙面“换新装”,却测算出这需要一大笔费用,“现在正是居民问题急需解决的时候,请公司的资金既然超出预算,咱们就自己干!”他说。
刻不容缓,业委会这边方案一出,物业与部分业主就通力协作起来,登楼梯、扛水泥、刷油漆,将业主自治积极性与物业管理专业性充分结合起来,让海韵华庭小区环境整治这项“第一要务”被“推上日程”。两个多月后,大家只花了不到市场价一半的费用,就自主完成了社区墙面改造。
“社区的力量来自每一位居民”“有什么问题我们共同面对”“我们要一起创造美好的家园”“我也是党员,我也要参与社区改造”……
看到困扰社区已久的“老大难”得以解决,越来越多的居民、物业员工等从“各扫门前雪”到“共护一片天”,陆续加入社区环境整治的“大部队”——修建灌木丛、增设停车位、铺设鹅卵石路面、引入智能饮水机、捐赠乒乓球桌等体育设施、购置大理石桌凳及遮阳伞……随着各家各户纷纷行动起来,“社区”这一大家共同的“家园”,变得更加充满希望。
“现在小区环境越来越好了,真是‘旧貌换新大不同’!”海韵华庭小区居民林江龙感慨,“以前下班后,恨不得‘三步用两步走’赶紧回家,现在曾经的灌木丛、杂草都变成健康步道、健身设施了,每天吃完饭就想下楼活动一下。”
海韵华庭小区内的器材设施。人民网 李唯一摄
从“怨声载道”到“点赞连连”,海韵华庭小区的“老破旧”迎来“新面貌”,通过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社区环境整治不必再为资金发愁——2024年,海韵华庭小区通过停车位、快递暂存柜等途径实现公共收益12万元,并将其全部用于化粪池清理、路灯更换等环境、设施的整治、提升中。
“老破旧”到“新面貌”的蜕变,离不开社区党委、业委会、物业、居民等各方的努力,这是海韵华庭小区坚持“党建引领、业主参与、决策共谋、发展共建、建设共管、效果互评、成果共享”的结果,也是集美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缩影。
近年来,集美区结合老旧小区多、老年人多、老楼院多、基础设施旧的“三老一旧”现状,全面推行社区党组织统一领导、各类组织积极协同、党员群众广泛参与的“一核多元”党建引领治理体系。随着党的力量逐渐向基层下沉,当地党的组织体系正进一步向基层治理末梢拓展,而小区作为基层治理的基本单元和工作着力点,将为解决基层治理难题、建设幸福美好家园探索出更多创新可行的新路径。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