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

党建调研行|在社会工作学院里“刷经验” 基层治理“课堂”变“学堂”

刘橦洁
2025年09月04日10:32 | 来源:人民网
小字号

“以前处理社区问题,更多是靠个人经验摸索。现在不一样了,学院教我们一套可操作的方法,做事更有条理、更有底气。”

“我们不只是来听课的,还要把社区里的实际案例带进来,一起分析、提炼,形成可以推广的做法。这种‘既学又讲’的方式,能让社区工作者真正参与到基层治理的各个环节。”

在福建省厦门市翔安区社会工作学院,这样的转变每天都在上演。

作为全市首个区级社会工作学院,翔安区社会工作学院自2025年1月成立以来,一手抓基层治理学习综合体打造,一手抓社会工作实践智库建设。通过“培训赋能+智库建设”,一幅涵盖多元功能与创新理念的基层治理人才培育蓝图在翔安徐徐展开。

“学院的成立,就像在基层治理的‘池塘’里投下了一颗石子,激起的涟漪正在向更远处扩散。”翔安区委社会工作部三级调研员邱蓓蓓用这样的比喻,道出学院的核心价值。

人才“入圈”、治理“出圈”、党建“扩圈”,是这所社会工作学院的生动写照。翔安区社会工作学院正通过系统化培育、实战化训练和平台化运作,构建起“引育用”一体的人才生态,形成“人才强、治理优、党建实”的良性循环。

从“凭感觉做事”走向“靠方法成事”,社会工作学院不仅是一个学习场所,更成为在地经验的“转换器”和方法的“提炼车间”。

走进翔安区社会工作学院,眼前是功能完备的现代化空间。从心灵悦读书吧的案例研讨,到多功能厅的实战演练,党建引领下的课程体系正培育着基层治理的“多面手”,而不断扩容的“朋友圈”已串联起产学研用全链条,为基层治理注入专业动能。

厦门市翔安区社会工作学院“心灵悦读吧”。人民网记者 黄玉琦摄

厦门市翔安区社会工作学院“心灵悦读吧”。人民网记者 黄玉琦摄

学院的创新之处在于其独特的“共建+联建”模式。与集美大学社会学系战略合作、与区委党校联建,形成“三校共建”格局,共同推进师资库、课程库、教材库、教学基地库“四库”建设。首批特聘专家包括厦门大学童敏教授等5名高校学者、3名市级社会工作领军人才和3名优秀社区工作者,组成了一支既懂理论又懂实践的师资团队。

“学院不仅教理论,更教我们如何把‘书架’知识转化为‘货架’能力。”金海街道鼓岩社区党总支书记彭天河提到的“转化”,正是学院“阵地+本地”培养模式的精髓。依托党群服务中心总阵地与英雄三岛精神主题馆等22个实训基地,学院创新构建“1+4+N”教学建设体系、精研108节“十懂六擅长”课程,形成“阵地下沉+课程实战”的本土化社工培养模式。

翔安区社会工作学院开展课程实录。翔安区委社会工作部供图

翔安区社会工作学院开展课程实录。翔安区委社会工作部供图

更让学员们津津乐道的是“讲台+平台”的互动模式。学院不仅分类开设“头雁领翔”“群雁飞翔”等21期主题培训班,吸引1300余人参训;还推出“我家翔安·书记说”展示研讨环节,让社区干部从“听课人”变身“主讲人”,实现居民从“局外人”到社区“合伙人”的转变。来自一线的创新实践,通过学院平台在全区推广复制,真正实现了“经验共享、难题共解”。

金海街道的社区工作者小陈说,以前参加培训总觉得理论够不着,现在高校老师用SWOT分析工具拆解社区问题,党校老师结合政策讲解如何申请专项资金,资深社区书记手把手教怎么写项目书,“在社会工作学院学的东西马上就能用上”。

“翔安的实践证明,基层治理人才培育需要‘接地气’的顶层设计。这个学院最可贵的是,打破了传统培训‘重理论、轻实操’的局限,真正把党建引领融入具体治理场景中,让社区工作者会干事、能共情、懂创新。”中共中央党校党建教研部原副主任、教授戴焰军在调研后评价道。

如今,这所没有围墙的学院正以“月月有主题、周周有实训”的节奏,持续为基层治理输送“懂治理、善服务、会创新”的复合型人才,书写着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翔安答卷”。

(责编:江苇杭、刘卿)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