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暖流”润闽西
龙岩金融监管分局以“四化五线”绘就“政声政色”新图景
秋日里的闽西,古田会议旧址的红旗迎风招展,南洋山上的茶园吐露新芽。这片镌刻着“思想建党、政治建军”初心的红色沃土上,此刻正涌动着一股格外贴心的“金融暖流”——它漫过茶农的晒茶竹匾,让刚采收的秋茶有了及时的资金保障;它钻进商户的账本,让秋日里的生意多了份踏实底气,把秋的丰硕与暖的守护,悄悄融进了闽西的烟火里。
近年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龙岩监管分局(以下简称龙岩金融监管分局)以红色基因为“魂”、金融服务为“桥”,创新构建“四化”机制、推行“五线”工作法,让“政声政色”工作品牌像春风化雨般,浸润老区群众的生活、滋养地方产业的发展。
“四化”新机制 把金融服务“蓝图”画得更实

龙岩金融监管分局干部在漳平市南洋镇茶园现场调研指导创新设计茶叶干旱指数保险。
“以前觉得政策离我们远,现在你们把‘学习课’开到茶园里,还帮我们对接了‘茶农贷’,这服务太贴心了!”漳平市南洋镇茶农李坤宁一边查看茶树长势,一边竖着大拇指。这温暖的反馈,正是龙岩金融监管分局在学习体系化、措施台账化、督导常态化、成效品牌化等“四化”机制的引领下,将“政声政色”品牌切实转化为惠民实效的生动注脚。
当“思想建党”的红色基因遇见“金融为民”的时代课题,便将理论学习成果转化为看得见的金融服务。在古田会议旧址前,分局干部们重温入党誓词,并探讨如何将理论学习转化为惠民举措。通过系统化地理论学习,沉浸式地感悟初心,分局干部们真正明白“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不是口号,而是要实实在在走进农户家里,要带着政策走进茶园等田间地头,现场办公解决融资难题。
同时,龙岩金融监管分局还推行措施台账化,健全完善“定期督办+专项通报”机制,压紧压实全链条责任;通过建立健全常态化跟踪督导机制,紧盯重大决策部署从“蓝图”化为“实景”的关键环节,强化过程监督与刚性问效,推动精准落实、一抓到底。
此外,龙岩金融监管分局通过打造“大爱龙岩·五心监管”支部品牌,举办“青蓝讲堂”、农合机构审慎监管会谈质量大比拼等活动,以评促干,激发干部干事创业热情,推动8个党支部精品项目落地见效,这些举措共同勾勒出了“政声政色”品牌的立体画像,并汇聚成蓄势待发的金融暖流。
“五线”工作法 让金融暖流“淌”进一线
如果说“四化”机制是服务的“骨架”,那龙岩金融监管分局的一线体悟、一线调研、一线攻坚、一线比拼、一线发光等“五线”工作法,就是填充其中的“血肉”, 它让干部走出办公室,把金融服务送到群众身边、产业一线,切实让金融暖流“淌”进一线。

龙岩金融监管分局指导农业银行龙岩分行设立“零工特色金融服务站”。
外卖骑手更换设备、装修工人购置工具、家政人员扩大规模……如何破解零工群体“短、频、急”融资需求?今年以来,经过一线调研,龙岩金融监管分局积极指导龙岩农商银行率先推出全市首个零工群体专项信贷产品“零工贷”,实现精准对接,破解了零工群体的“燃眉之急”。

龙岩金融监管分局指导武平农村信用合作联社创新推出“福农·固碳贷”。
金融暖流还“淌”在绿水青山间。龙岩金融监管分局通过深调细研金融支持长汀水土流失治理的痛点、短板问题,精准发力,针对性出台《关于巩固拓展提升金融支持长汀水土流失治理工作的指导意见》,多措并举,绘就经济金融、社会民生、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画卷。该分局聚焦武平林业金融存在的堵点问题,靶向施策,制定出台《武平县金融支持林改再升级实施方案》,推动银行机构创新推出“固碳贷”“共富贷”等特色金融产品,助力实现“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深度融合。

龙岩金融监管分局在福建省金融气象工作研讨会上作经验交流。
近年来,龙岩金融监管分局还积极推动干部在中小机构改革化险、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等硬仗中重点攻坚,实现全省首家“村改支”;联合气象局推出城市暴雨积涝风险区划产品,以数据精度提升服务温度,“气象+金融”做法在全省气象、金监系统联合研讨会上作典型交流;还积极打造了“五同”养老金融服务、青年科技金融汇客厅等“上接天线”“下接地气”的首创性改革品牌和亮点,这些服务,扎根闽西,让“政声政色”的品牌光芒,照亮闽西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之路。(文/郭姝璇 黄宇 图/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龙岩监管分局)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
































第一时间为您推送权威资讯
报道全球 传播中国
关注人民网,传播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