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更适配 产业“强筋骨”
建设银行福建省分行多维护航新型工业化攀高向优
新型工业化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关键引擎。建设银行福建省分行创新推出金融支持新型工业化“善建智造”服务方案,增强对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科技创新能力的金融供给,高效赋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截至2025年10月末,该行制造业贷款余额超1300亿元;“十四五”期间,战略性新兴产业贷款年均增速超30%,先进制造业贷款翻两番。
加“新”福建智造
在福建龙合智能装备制造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龙合智能”),无人搬运叉车智能生产线正有序运转,其自主研发的“智能无人装卸系统”,运用AI算法和复合式导航技术,让无人装车效率提升了40%。
龙合智能是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首批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重点企业,拥有超400项国家授权专利和多项行业标准主导权。在国家大力支持科技型企业发展的政策东风下,该企业乘势而上,启动“5G智慧工厂”升级项目,以提升生产效率和产品竞争力。建行龙岩分行了解情况后,立即组建专业服务团队,深入企业进行实地考察和评估,综合评估企业知识产权、研发能力等“软实力”,通过“技术流+价值流”评估和场景化金融产品,快速为企业提供4500万元的信贷支持,解决企业研发投入大、轻资产运营的融资难题。
龙合智能的故事并非个案。在福建这片制造热土上,投入大、账期长、轻资产无抵押等痛点,时常困扰着科技型企业的发展。建设银行福建省分行实施“建‘工’科创”行动,根据科创企业轻资产、重智力等特点,首创“技术流”“投资流”等评价工具,通过多维数据分析,为科创企业精准画像,实现“知本”变“资本”,已服务覆盖全省90%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企业等。同时,结合科技企业的成长周期,定制“科技创业贷”“科技转化贷”“科技研发贷”等特色信贷,并深度拓展与外部投资机构的业务协同,打造“投资者联盟”,形成覆盖企业初创期、成长期到成熟期的“股债贷保租”产品生态,服务制造业科技企业创新发展。
“碳”路绿色转型
随着“双碳”目标临近,建材行业节能降碳工作加速推进。福建优星欧派新型建材项目便是“变废为宝”的生动实践——脱硫石膏等工业固体废物,在此经过煅烧、储存、成型、切断、干燥、精切、封边等工序,变成新型环保纸面石膏板。
“得益于建行的技改贷,我们的项目有序推进,进入设备调试阶段,投产后可实现物料就地消化、能源梯级利用。”优星欧派项目负责人介绍,在项目立项之初,建行便派出专业团队,提供期限5年、额度1亿元的中长期绿色贷款,助力项目建设加速落地。
围绕智能制造、绿色制造、高端制造等重要生产场景,建设银行福建省分行加大制造业中长期贷款投放,通过印发《金融支持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工作方案》,深度对接工信部门的产融合作平台,用好人行再贷款、中央财政再贷款贴息及差别化政策等举措,将金融资源精准配置到制造业重大项目、产业园区和产业集群。
值得一提的是,针对部分行业的制造工艺复杂、生产周期较长,需要稳定灵活的流动资金贷款支持的核心诉求,建设银行福建省分行结合企业用款需求、生产经营特点、回款周期定制中长期流动资金贷款产品,为制造业企业提供长期、稳定、可持续的资金支持。数据显示,该行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近500亿元。
“链”就产业跃升
10月的漳州古雷半岛,处处活跃着产业发展的蓬勃脉动。总投资448亿元的中沙古雷乙烯项目建设如火如荼,预计明年投用。届时每年可生产150万吨乙烯,带动上下游近2000亿元投资规模。
紧跟古雷石化基地产业链布局,建设银行福建省分行发挥基建服务优势,为园区内的中沙古雷乙烯项目、海泉化学等超20家企业提供了近100亿元的信贷支持,解决了多个重点项目的资金需求,并定制一揽子跨境金融服务,便利漳州古雷跨境人民币结算,精准对接古雷区域产业升级和国际化发展。
放眼八闽,“建行蓝”共绘“大集群引领、小集群支撑”的产业图景渐次铺陈。
在水暖卫浴之城泉州南安,建行为九牧等链主企业提供中长期信贷、政府贴息、供应链融资等惠企服务,共建“链主领航+链员协同+产业融合”的水暖卫浴千亿产业生态走廊。
在新能源新材料产业核心区宁德,建行用好并购贷款、科技债券、票据融资等融资工具,支持以宁德时代为代表的新能源产业链“拔节生长”。
……
聚焦福建164条县域重点产业链,建设银行福建省分行组建“区域+行业”团队,开展特色产业“画像”和“四链”融合调研,适配“融资+融智+融技”链式服务,县域重点产业链贷款余额超1000亿元,支持超1.2万家县域重点产业主体协同发展。(江小慧)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
































第一时间为您推送权威资讯
报道全球 传播中国
关注人民网,传播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