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

厦门湖里:借势金鸡  绘就影视文旅融合新图景

2025年11月17日16:04 | 来源:厦门日报
小字号

原标题:借势金鸡 绘就影视文旅融合新图景

“金鸡电影生活季”如同一场盛大的城市派对。图为众人来到海上世界参加丰富多彩的活动。

2025年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电影市场启动仪式暨厦门文化影视产业项目签约仪式上,湖里区共签约29个项目。

连续举办7年的“多彩中华”民族电影展已成为“金鸡”期间的品牌活动。图为87岁演员祝希娟(右三)在开幕现场朗读展映影片推荐词。

作为2025年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全年金鸡”系列活动之一的第二届“艺海星辰”电影人艺术展举行。图为演员耿乐逛展中端详自己的画作。

  金鸡啼鸣,光影流转。特区发祥地湖里,正以一场文化盛会为支点,撬动影视与文体旅融合的无限可能。以影视为媒,以产业为基,湖里区正将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带来的“高光时刻”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长久动能”,一系列“影视+”新场景、新业态、新消费在此蓬勃生长。

  2025年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已经落幕,但它在湖里区掀起的影视热潮并未散去。从五缘湾畔到东渡邮轮港区,从摄影机后的创投路演到街头巷尾的“票根经济”,湖里区正以系统性的产业布局、全年不断的活动营造、多元融合的消费场景,书写着城区与电影共成长的生动故事。

  产业孵化 从“一棵树”到“一片林”

  10月13日至16日,“2025年金鸡电影创投中期路演及特训学院”在湖里区举行。这项由中国电影家协会、厦门市委宣传部主办、湖里区委宣传部协办的活动,不仅是电影人才的“练兵场”,更是项目落地的“孵化厂”。

  走进青年导演颜志坚的办公室,桌上摆着《再搬一出戏》的分镜脚本,页边微微卷起。今年10月,他带着这个湖里区孵化的项目站上了金鸡电影创投中期路演的舞台。“我们最初只期待能获得一些专业意见。”颜志坚说,“但湖里区给我们的是一整套从立项、拍摄到发行的全流程服务方案,像一路开了‘绿灯’。”

  这样的案例并非孤例。获奖项目《大西洋底来的人》《飞向群星的少年》相继落户湖里。而更早的《沉默的荣耀》(原名《密使1号》)、《血战松毛岭》,则见证了湖里区对影视项目“五年磨一剑”的耐心与定力。

  近年来,湖里区出台《湖里区文化产业高层次人才申报指南》,明确评定标准,从获奖荣誉、创作空间、个人收入等方面进行全方位扶持。值得一提的是,金鸡电影创投大会终极路演获奖项目的主创人员带项目落户湖里后,湖里区还在各级政策奖励的基础上一次性予以20万元奖励,对于协助湖里区引进高层次人才的中介机构还将给予引才奖励。

  截至目前,湖里区兑现的各类影视政策扶持资金总额3.78亿元。全区注册落地影视企业966家,总注册资本50.24亿元,约占全市的三分之一,光线影业、上狮影业、袁和平影业、慈文传媒等优质企业在湖里设立公司,中国电影资料馆闽南分馆、海丝(厦门)国际电影工业产业基地等龙头项目进入实质建设阶段,开始发挥产业牵引作用。

  影视产业的集聚,不仅需要政策与服务,更需要物理空间与产业生态的支撑。

  在五通码头一片曾经的仓储空间里,工程师们正在为“X-CultureBay厦门数字潮流聚场”项目进行最后的规划。未来,这里将成为全国首个以“电竞+音乐+滨海文旅+两岸元素”为核心的潮娱消费目的地。项目负责人介绍,它将把存量空间转化为“首发经济、场景创新、夜间消费”的聚合场,成为湖里区产业更新的一个缩影。

  中国电影资料馆闽南分馆的建设也已进入实质性阶段。未来,市民将有机会在这里观摩4K修复的经典影片,感受胶片与科技碰撞的魅力。这些高能级平台的落地,正悄然改变着湖里区的文化地貌。“我们希望借助这样的平台,推动电影技术的革新与文化传承。”中国电影资料馆制作部副主任张驰说。

  在2025年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电影市场启动仪式暨厦门文化影视产业项目签约仪式上,湖里区硕果累累——共签约29个项目,总金额79.08亿元。

  北京真乐道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瑞华时代联合创始人、CEO(首席执行官)刘瑞芳介绍了落户厦门湖里的新作《非常美味》。该片以“美食+亲情”为主线,聚焦时代变迁下的个体成长,由《我不是药神》制片人操刀制作。

  “厦门拥有众多美食博主资源,非常契合本片‘美食’主题的需求。”刘瑞芳透露,近期正与湖里区相关部门沟通,部门负责人表示将对项目落地提供全方位的拍摄支持。

  “我担任金鸡电影创投大会评委已有三年,对厦门这座城市的感情也在加深。”刘瑞芳说,作为影视人,最看重情感的联结——向观众传递的,本就是情绪价值。只有真正了解这片土地、爱上这里,作品与城市的融合才会更自然,创作时内心也更有热忱。这一切,无疑与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长期落户厦门密不可分。每年这个时候,电影人如约相聚,在一次次交流中逐渐熟悉,联结越发深厚。

  活动营造 从“节展期间”到“全年无休”

  金鸡虽然落幕,但电影的氛围在湖里区持续升温。

  今年,“多彩中华”民族题材电影再次走进校园,入围本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导演处女作的藏族导演达杰丁增带着作品《月光里的男孩》,与学生们展开一场关于电影与成长的对话。

  连续举办7年的“多彩中华”民族电影展已成为“金鸡”期间的品牌活动。中影数字梦工坊(厦门)影城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娟娟表示,这项活动呈现出“展映题材渐次多元、观影人次逐年攀升”的趋势,显示出民族电影日益增长的影响力。

  在“全年金鸡、全城金鸡”氛围的带动下,红顶艺术社区的“艺海星辰”电影人艺术作品展亮相金鸡。“不少影人渴望在专业之外展示多栖才华,需要一个破圈融合的舞台。”红顶文化旅游(厦门)集团有限公司执行董事陈丹妮介绍,展览回应了这一需求,红顶艺术社区在此期间同步举办多场展览,丰富影视文化的表达维度。

  当电影遇见科技,未来的叙事方式正在被重新定义。在海丝(厦门)国际电影工业产业基地举行的2025科幻电影沙龙,汇聚全球影视科技力量,集结了行业大咖,打造了一场融合高端对话、资源对接与作品展映的科幻影视盛会。这场沙龙不仅是一场高水平的专业交流,更像一个面向未来的实验室,为厦门影视科技与项目的产业化落地,探索着充满可能性的新路径。

  “我们不仅要让观众看电影,更要让他们走近电影。”湖里区文旅局相关负责人这句朴实的话,正是所有这些努力的最佳注脚。

  此外,“金鸡电影生活季”通过双栖艺术影展、落日音乐会、生活市集等活动,将电影从银幕延伸至生活场景,打造“电影即生活”的城市文化氛围。

  于是,电影走出了影院,融入城市生活。“金鸡电影生活季”如同一场盛大的城市派对:在双栖艺术影展探讨影像的边界,在落日音乐会里让旋律与光影交织,在生活市集上选购带有电影元素的手作好物……电影,在此刻不再是一门遥不可及的艺术,它就是生活本身,是这座城市呼吸的一部分。

  从一场民族电影展的真诚问答,到一个为电影人圆梦的艺术展览,再到一次与AI共舞的科幻创作——湖里区正用具体的实践,将“金鸡”从一个为期数天的节展,升级为一场永不落幕的、全民参与的城市文化生长季。

  消费带动 从“一张票根”到“一条产业链”

  “拿着金鸡影展的票根,就能在湖里区的酒店、餐厅、景区享受优惠。”市民小陈兴奋地展示她刚兑换的“电影+美食”套餐。这正是湖里区推出的“金鸡带你看厦门·跟着电影品生活”系列消费活动之一。

  “票根经济”不仅拉动本地消费,而且催生了IP衍生开发。厦门鹭可鹭可文化创意有限公司为“金鸡”设计的冰箱贴、明信片等文创产品,成为影迷争相收藏的纪念品。

  文体旅融合也在湖里区形成闭环。结合体育消费、影视取景地旅游、音乐活动等,湖里区正在构建“影视+文旅+商业”全链条消费生态。中国数字音乐产业大会、太合音乐街区、古地石街头音乐节等,共同助力厦门打造“音乐之岛”。

  从“影视高地”到“流行文化核心区”,湖里区并不满足于仅做“影视热土”。根据全市打造“具有一定国际影响力的流行文化中心”的部署,湖里区正系统布局影视、音乐、艺术、游戏动漫、时尚等多元文化产业。

  飞鱼科技的《保卫萝卜》、雷霆网络的《问道》、淘金互动的《碧蓝航线》等游戏作品,已成为湖里区文化出海的名片。而《湖里区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的若干措施》明确提出的“支持原创游戏研发和发行”,更为产业注入政策动能。

  “我们希望借助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的势能,把湖里区建成一个没有边界的‘大影棚’、一个永不落幕的‘电影生活场’。”湖里区委宣传部负责人表示。

  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已从一场年度星光盛宴,沉淀为湖里区肌理的一部分。它不再只是几天的高光,而是贯穿全年的创作营、街头音乐节、科幻沙龙等;它不再局限于银幕,更融入一条街区、一顿美食、一张票根所带来的惊喜。湖里区,这片特区发祥地,正借金鸡之势,将光影的种子播撒进产业与生活的沃土,静待一个更具活力的未来。(文/记者 陆晓凤 庄筱婧 图/湖里区委宣传部提供)

(责编:陈楚楚、吴舟)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