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十四五”期間,福建如何將改革的“金字招牌”擦得更亮?

2025年08月19日17:11 | 來源:人民網
小字號

人民網福州8月19日電 (林銘賢)19日上午,福建省政府新聞辦召開“高質量完成‘十四五’規劃,在中國式現代化建設中奮勇爭先”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第二場),介紹了福建省“十四五”期間全面深化改革情況。

“‘十四五’期間,我們著眼大局所需、福建所長、未來所向,進一步破除體制性障礙、打通機制性梗阻、推出政策性創新,在服務國家戰略、發揮特色優勢、補齊發展短板中彰顯改革新擔當。”福建省委改革辦副主任、室務會議成員林朝陽介紹道。

發布會現場。實習生 林靜茹攝

發布會現場。實習生 林靜茹攝

過去五年,福建省經濟體制改革牽引作用凸顯。深入實施國有企業改革深化提升行動﹔部署開展民營經濟發展環境綜合改革,推動制定《福建省民營經濟促進條例》﹔出台“福建科創20條”等政策舉措﹔深入推進國家創新型試點省份和福廈泉自創區建設﹔持續開展數字中國建設綜合試點﹔深化營商環境創新改革,編制實施福建省首份營商環境建設規劃,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制度改革評估蟬聯全國第一,營商環境總體滿意率連續4年超85%。

過去五年,福建具有特色優勢改革的“金字招牌”更響亮。省級層面推出4批62條促進閩台融合政策措施﹔加強閩江、九龍江等綜合治理,水、大氣等生態環境質量保持全國領先,森林覆蓋率連續46年全國第一,武夷山國家公園列入首批國家公園,閩江河口濕地列入世界自然遺產預備清單﹔三明市獲批全國唯一深化醫改經驗推廣基地﹔福建被列為全國3個深化林改先行區之一。

過去五年,福建省民生領域改革的幸福成色更足。每年全省財政支出超七成投向民生領域﹔實施“四大群體”增收計劃,去年全省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7857元、位居全國第7位﹔推進公共服務更加公平、均衡、普惠、可及,人均預期壽命預計達到79.5歲。

自貿試驗區是改革創新的“試驗田”,今年是中國(福建)自貿試驗區成立10周年。

“十年來,福建自貿試驗區順利完成了400多項試驗任務,為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力。”福建省商務廳黨組成員、副廳長劉德培在發布會上提到,福建自貿試驗區十年累計推出創新舉措647項,35項創新成果在全國復制推廣﹔在全國率先引進具有示范效應的台資項目30多個,對台跨境電商直購出口貨值佔大陸比重超90%﹔重點打造32個創新發展平台,廈門航空維修基地年維修進出境飛機數量和貨值穩居全國第一,建成全國最大的毛燕進口口岸和深加工基地、全國最大的啤酒進口口岸。

“福建自貿試驗區以佔全省不到千分之一的面積,引進全省四分之一的外資企業,貢獻全省六分之一外貿進出口額。”劉德培表示。

泉州是民營經濟重鎮,也是“晉江經驗”的發源地。泉州市委常委、秘書長周小華在會上表示,泉州市一以貫之弘揚和踐行“晉江經驗”,民營經濟取得長足發展,目前民營經濟佔GDP比重已經超過83%,佔比位居全國萬億城市首位。

(責編:江葦杭、劉卿)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