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江:匯聚銀齡智慧 奏響鄉村振興“山海交響曲”

時至初秋,暑熱未消,福建省福州市連江縣的省級離退休干部“鄉村振興指導員”陳開端已奔忙於東湖、丹陽、蓼沿等鄉鎮,指導果樹修剪、施肥技術,為農民答疑解惑﹔他還前往小滄畬族鄉東風村靈芝種植基地,幫助解決靈芝病虫害防治問題。琯頭鎮僑鄉老干部黨建工作室的林瑞霖、楊文健等老黨員則活躍在風景秀麗的青芝山,熱情地開展義務講解,今年新出版的書籍《青芝山》更是凝聚了他們的心血。在滿目蒼翠間,“銀發人才”正助力繪就幸福的“山村畫卷”。
連江是海洋大縣,蔚藍的海域、豐富的海洋資源承載著廣闊的發展前景。62歲的下宮鎮初蘆村鮑魚協會會長吳讓華致力於推廣鮑魚優良品種,探索新型養殖模式,帶動村民實現鮑魚增產增收。黃岐半島的漁船上,“金話筒”講師陳一新給漁民黨員帶來“海上微講堂”,漁村的嶄新面貌、浪濤聲裡的初心故事引起了漁民的強烈共鳴。銀發智慧在碧海銀波間翻涌,共同寫好連江壯麗的“海的文章”。
……
這一幕幕生動的場景,是連江縣委老干部局立足“山海相擁”地域特色、打造“山海連江·銀發智庫”的縮影。縣委老干部局著眼鄉村“五大振興”,通過“納賢—搭台—釋能”,讓熟悉山海、熱愛鄉土的銀發人才成為激活鄉村振興的“金鑰匙”,在山與海的交響中奏響銀齡賦能的強音。
廣納賢才聚智,構建立體化吸納體系。建立“單位推薦+個人自薦+群眾舉薦”三位一體人才推薦機制,讓更多銀發人才“浮出水面”。面向社會各界發布銀發人才“招賢令”,採取線上招募、線下走訪等形式吸納人才,目前銀發人才庫中已有“銀發人才”101名。組建“銀發人才服務團”,按每位銀發人才的服務范圍劃分為山區服務小隊、漁村服務小隊以及綜合服務小隊。安排專人負責銀發人才系統的日常管理工作,對人才信息進行實時梳理,精准對接服務項目,開展常態化回訪與意見征集。當有老同志因身體狀況或其他原因退出服務序列時,及時吸納補充新的專業人才力量,讓銀發人才服務團隊源源不斷補充新鮮血液。
搭台架橋拓路,打造多元化供需平台。謀劃繪制“銀發人才服務地圖”,將銀發人才基層服務聯系點、離退休干部黨員黨建工作室、“五老”關愛工作室、銀發人才實踐基地等串珠成鏈、組鏈成網,實現人才服務點位一圖盡覽。舉辦“福潤岱江”黨群服務集市,組建“海連江·先鋒隊”,讓銀發人才帶著服務“趕大集”,服務空心村的“一老一少一困”。開展“銀青同行”活動搭建溝通平台,安排銀發人才與青年干部結對,通過“以老帶新”傳授經驗做法。推廣使用福建銀發人才供需管理系統,開通人才服務預約通道,構建“點單—派單—接單”的供需對接機制,確保服務更精准。
賦能山海發展,釋放專業化服務效能。銀發人才服務團成員以文化下鄉、科技下鄉、醫療下鄉、教育下鄉、普法下鄉“五下鄉”形式,分赴沿海、山區鄉鎮為群眾開展“家門口”服務。離退休干部黨員黨建工作室組織離退休干部黨員志願者當好黨的政策宣傳員、樓宇事務處理員、矛盾糾紛調解員、社情民意信息員等角色,參與老舊小區改造、基層治理、關心下一代、藝術教學等志願服務。組織連江縣離退休干部紅色宣講團、黨的創新理論宣傳小分隊的成員,以進機關、進學校、進村居“三進”形式宣講黨的創新理論,每年超過30場,受眾近2000人次。推出“金鳳‘銀’領-先鋒”專欄,廣泛宣傳銀發人才發揮作用的典型做法,進一步擴大“金鳳‘銀’領”工作品牌的影響力。(余李鑫)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