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大學生暑期社會實踐示范隊走進河北:探訪正定悟初心 走進雄安看發展

近日,由福建農林大學、福建中醫藥大學、福建農林大學金山學院、福建藝術職業學院師生聯合組成的“追尋領袖足跡 擔當強國使命”2025年福建省大學生暑期社會實踐京津冀地區實踐示范隊深入探訪河北省正定縣、塔元庄村、雄安新區等地,感受教育、科技、人才協同發展對區域振興的推動作用。
實踐隊調研現場
走進正定縣委駐地,實踐隊隊員們細讀“解放思想,破除壁壘,廣納賢才”九條綱領,深切體會到這一政策通過放寬落戶限制、提高人才待遇、搭建發展平台等舉措,吸引大批人才投身正定建設,為當地發展注入強勁動能。福建藝術職業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思政課教師陳昕以“人才是高質量發展的密鑰”為主題,為隊員們現場講授一堂生動的思政課。她表示,“人才九條”是人才政策的突破,其“不拘一格降人才”的理念,為新時代人才工作提供了寶貴啟示。
隨后,實踐隊走進塔元庄村,探尋鄉村振興的生動實踐。村史館內,一張張老照片、一件件舊農具,見証著塔元庄村從“貧困村”到“全國文明村”的蝶變。福建農林大學金山學院學生吳欣潞感慨:“我真切感受到鄉村振興戰略的磅礡力量和共同富裕的生動實踐。我們要勇於探索創新,將智慧和汗水融入家鄉建設,為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建設添磚加瓦。”
實踐隊來到雄安新區規劃展示中心,直觀看到巨幅數字沙盤勾勒的這座“未來之城”的骨骼與脈絡,生態廊道串聯城市空間,“軌道上的雄安”織就京津冀協同發展的交通網絡,智能產業園區與宜居社區在數字孿生系統中實時映射。隊員們跟隨講解員的腳步,深刻感受到雄安新區以“1+4+26”頂層規劃體系為綱,以“一主五輔多節點”城鄉布局為目標,以“一澱三帶九片多廊”生態結構為底色,詮釋“人民城市為人民”初心,為人口經濟密集地區優化開發提供全新模式。身處東西軸線調度指揮中心觀景台,福建農林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學生劉錦東俯瞰塔吊林立的建設現場,表示“作為擁抱科技進步的新時代青年,我將把所見所感轉化為學習動力,用專業所長在‘千年大計’中書寫青春答案。”。
從正定“人才九條”的思想破壁到塔元庄村三產融合的振興實踐,再到雄安新區數字孿生的未來圖景,實踐隊隊員們深切感受到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體”的戰略偉力,並紛紛表示,作為新時代青年,將以創新為筆、以實干為墨,把所思所見所悟轉化為扎根基層的行動自覺,既做鄉村振興的“耕耘者”,也當人民幸福的“守護者”,更願成為中國式現代化征程中的“追夢人”,以青春之我、奮斗之我,為民族復興鋪路架橋,為祖國建設添磚加瓦。(文/圖 王芷丹 廖丹妍 姚少鋒 黃承凱)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