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產教融合賦新能  福建省大學生暑期社會實踐示范隊走進廣東

2025年08月20日15:11 |
小字號

近日,由華僑大學、泉州師范學院、泉州信息工程學院、黎明職業大學組成的“追尋領袖足跡 擔當強國使命”2025年福建省大學生暑期社會實踐粵港澳大灣區實踐示范隊,赴廣東省佛山市調研。佛山作為全國先進制造業基地、國際科技創新中心承載地,是實踐隊的最后一站。實踐隊走進廣東工業設計城、佛山國家火炬創新創業園、廣工大研究院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海聊科技、廣州能飛航空科技等,圍繞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體”協同融合主題,探尋產教融合助力高質量發展的灣區范式,體悟新質生產力內涵與產教融合新范式。

實踐隊走訪了廣東工業設計城。據了解,該設計城是“國家級工業設計示范基地”和“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匯聚近萬名設計研發人員,擁有80多家高新技術企業,孵化50多個原創品牌,積累2679項知識產權,企業累計設計服務收入超100億元,成為廣東省領先的原創設計孵化基地。在工業設計城展廳,泉州信息工程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教師劉茜講授了一堂題為“從產教融合看個人理想與強國使命”的行思微課,引導隊員樹立“專精敬業”的職業理想和“不負人民”的家國情懷。

泉州信息工程學院劉茜老師講授“行走的思政課”

劉茜現場講授“行走的思政課”

實踐隊來到佛山國家火炬創新創業園,館內的整體設計生動詮釋了“設計賦能民生”的實踐理念——從智能護理設備到人性化家具,每一處細節都凝聚著“科技+養老”的溫情,讓隊員們直觀感受到設計如何以溫度與智慧守護“夕陽紅”。現場,D2C締創者總經理李建平圍繞“中國設計新質生產力賦能中國制造”主題,與實踐隊進行座談。李建平介紹,作為實戰型設計師“技、藝、業”成長實訓平台,締創者通過為園區及周邊企業提供人才培養與精准匹配服務,搭建起高校與企業、人才與產業的橋梁,以產教融合激活設計創新力。對此,黎明職業大學學生許鈞恆深有感觸:“產教融合能切實推動產業發展、培育適用人才。我們作為新時代的大學生,更應珍惜實踐機會,將知識轉化為推動制造強國建設的實際能力。”

隨后,實踐隊走進深耕海洋監測設備研發的廣東海聊科技有限公司。據了解,該企業核心技術團隊來自國防科技大學、華中科技大學等高校,並與多所高校及科研機構建立穩定的產學研合作關系,有力地推進產教融合與科技創新協同發展。

實踐隊員走進海聊科技

實踐隊走進海聊科技

實踐隊來到廣東能飛航空科技有限公司。該企業專注無人機人才培育與行業解決方案,秉持“產教融合育人才,科技賦能助強國”理念,深耕無人機研發制造、應用服務及產業賦能,通過校企合作構建一站式無人機數字化人才培育基地,並與多所航空院校共建實訓基地,共同制定人才培養方案,將企業需求融入高校課程。該公司負責人表示,未來,能飛航空將打造“無人機產學研究教育與就業人才平台”,深化校企科研合作,提升創新與服務水平。

實踐隊員走進廣州能飛航空科技公司

實踐隊員走進廣州能飛航空科技有限公司

調研期間,佛山大學電子信息工程學院副教授易長安為隊員帶來“從人工的智能到人類的智能”講座。易長安從人工智能在教育領域的應用切入,剖析其對教育強國建設的賦能作用。他表示,人工智能為教育帶來個性化教學、精准輔導等機遇,但也面臨路徑依賴、倫理沖擊、數據安全等挑戰,教育需平衡“技術賦能”與“教育本質”,實現人機智能協同發展。

調研結束后,隊員們紛紛表示,產教融合是教育鏈、人才鏈、產業鏈、創新鏈的“四鏈”的深度耦合,這裡的實驗室、生產線都是學習場所,每一次創新都是對強國使命的踐行。

實踐隊負責人、華僑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院長駱文偉表示:“實踐隊七天奔赴五座城市,聚焦科創中心建設、資源集聚、高教改革、產教融合等課題,探索新質生產力建設。腳下丈量大灣區,心中滿載感悟,未來將轉化為宣傳實踐成果,引領大學生理解‘三位一體’邏輯,增強為粵港澳大灣區、強國及民族復興貢獻力量的擔當。”(文/圖 施彥軍 陳久國 陳媛媛 鐘宇欣 譚迪菲 薛澤杭)

(責編:陳楚楚、劉卿)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