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寧德壽寧:清風拂茶山  實干興產業

2025年08月20日17:24 | 來源:閩東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清風拂茶山 實干興產業

千山凝翠色,萬壟茶香溢。盛夏時節,寧德市壽寧縣主要領導的身影又一次出現在連綿的茶園中,俯身察看茶樹長勢,與茶企負責人深入交流。在壽寧,干部俯身田壟、問需一線的場景,已成為常態。一場以作風轉變引領茶產業高質量發展的生動實踐,在這片綠水青山間悄然鋪展。

壽寧茶產業底蘊深厚,卻長期受困於企業規模小、品牌弱、科技人才短缺的瓶頸。

面對發展困境,縣委主要領導率先垂范,深入踐行“四下基層”,足跡遍布全縣茶園、車間與市場,密集走訪、問卷深挖、座談傾聽,從種植、加工到品牌營銷,全鏈條痛點被一一梳理,形成翔實的問題與需求清單。這份沉甸甸的清單,成為精准施策的基石。很快,《壽寧縣促進茶產業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措施》等文件應運而生,文件結合當地實際,深入貫徹落實“三茶”統籌發展理念,為產業振興注入源頭活水。

政策落地,行動緊隨,筑牢質量安全生命線成為首要任務。多部門聯動的茶葉質量安全行動在全縣鋪開,執法人員深入農資店、茶園基地,嚴格排查禁限用農藥,筑牢高毒高殘留農藥“防火牆”,規范農資台賬管理,從源頭守護每一片茶葉的安全。

茶壟間,壽寧縣茶產業發展中心的技術骨干們卷起褲腿,化身“田教授”,把生態茶園管理的課堂直接搬到茶樹下。今年以來,全縣共組織技術培訓17場,覆蓋300余人次,分發《生態茶園管理技術規范手冊》等資料2000余份。為照顧不熟悉智能手機的老茶農,制作通俗易懂的科普視頻在各村滾動播放。石硫合劑等綠色防控物資精准發放到位,為生態轉型提供了堅實的“彈藥”支撐。

隨著源頭管控的收緊和科技服務的浸潤,茶園裡的變化清晰可見。科學的土壤與施肥管理改善了茶樹長勢,優質茶比例攀升﹔企業引進先進加工工藝,更好地提高了茶葉的風味與品質,產品附加值持續提升。

基礎打牢后,壽寧的視野投向更遠方。產業振興的藍圖,不再局限於“一片葉子”,而是大力推動“茶+”融合發展,在產業鏈上謀躍遷。

在竹管垅鄉,2000余株福建山櫻花點綴萬畝茶海,3公裡櫻花步道蜿蜒其間,形成令人陶醉的“茶櫻共舞”生態畫廊。像這樣深度挖掘茶文化資源打造的茶文化主題公園、觀光線路、茶家樂等特色項目,正吸引著四方游客沉浸式品味壽寧的千年茶韻,為沉寂的鄉村注入活力。與此同時,科技的翅膀助力產業振翅高飛,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走進茶園車間,智慧茶園、智能工廠讓種植、加工、銷售全鏈條插上“智能芯”。

產業的發展,離不開金融“活水”的精准澆灌。壽寧縣創新機制,成立總規模達6億元的鄉村振興產業扶持基金,由合作銀行以優惠利率放貸,縣財政給予最長五年的貼息支持,有效緩解企業資金壓力。截至2025年6月底,累計為127家茶企提供融資擔保2.25億元,政府貼息總額達400萬元,為產業穩健前行注入了強勁動能。

在政策的扶持下,壽寧茶產業面貌一新。茶園總面積達18.16萬畝,全產業鏈產值達53.46億元,獲評全國重點產茶縣域、中國小白茶特色產區,“壽寧金牡丹紅茶”被列入全國“名特優新”農產品名錄,茶香越飄越遠。

壽寧的實踐深刻昭示,產業振興之路,唯“清”方能明方向,唯“准”才可破瓶頸,唯“實”終能見真章。如今,政策“指揮棒”正引領壽寧茶產業向更高處攀登。這片承載著生態與希望的綠葉,將以滿園茶香書寫農業現代化的壽寧答卷。(記者 黃楚妍)

(責編:江葦杭、劉卿)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