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明泰寧:以“物業化”管理破解治河難題 守護水清河暢美好家園

近日,在三明市泰寧縣杉城鎮黃溪河畔,微風拂過清澈的河水和兩岸蔥郁的綠植,不少住在附近的村民在茶余飯后相約在這裡散步閑聊,跑步鍛煉。這愜意的一幕,正是泰寧縣以“物業化管理”為切入點深化河長制工作的生動寫照。
近年來,泰寧縣積極踐行綠色發展理念,利用市場化手段破解河道治理難題,通過引入第三方物業化管護公司進行河道常態化管護,凝聚社會力量與企業責任,共同推動河湖生態環境實現質的飛躍。
針對河道治理“分段負責、臨時突擊”的傳統模式帶來的弊端,自2019年起,泰寧縣選取杉城鎮、梅口鄉等鄉鎮作為試點,引入管護公司負責河道日常管護。管護公司組建了由河道清理員、綠化養護工、設施維護員組成的專職團隊,每天對河道漂浮物、沿岸垃圾進行清理,定期修剪綠植、檢修親水平台。
河道日常管護
物業化管理的推行讓河道管護更專業高效。泰寧縣杉城鎮第三方物業化管護公司負責人江慶榮介紹:“我們制定了‘每日巡查、每周保潔、每月養護’的標准化流程,將河道劃分為5個責任段,每個段配備3至5名專職管護員,責任到人,保持河道的整潔。”
“現在第三方管護是第一責任人,發現問題必須第一時間處理,處理不了的及時上報,形成了‘第三方主責、河長督辦、部門協同’的閉環機制。”泰寧縣杉城鎮綜合執法大隊工作人員說。
據了解,泰寧縣以物業化管理為切口,讓河長制從“有名有責”邁向“有能有效”,為基層水環境治理提供了可復制的實踐經驗。2024年以來,泰寧縣各級河長、河道專管員巡河超4萬次,清理垃圾11000余噸,上報涉水事件2000余件,處置率達100%,河道垃圾量逐年下降。
“下一步,泰寧將在全縣推廣物業化管護模式,探索‘物業管護+生態修復+文旅開發’的融合路徑,讓水更清、岸更綠、景更美,群眾更滿意。”泰寧縣河長辦工作人員羅孟貞表示。(文/圖 三明市水利局)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