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全面推动农村基础设施提档升级 美丽乡村入画来
去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来闽考察时强调:“要以实施乡村建设行动为抓手,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宜居宜业美丽乡村。”
福建始终牢记嘱托,把实施乡村建设行动作为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经过为期三年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全省乡村面貌焕然一新。全面推动农村基础设施提档升级,加快基本公共服务均衡发展,目前,全省已有4459个村完成村庄规划编制,农民参与村庄建设的积极性不断提高……
在生机盎然的初夏时节,记者行走在广袤的福建乡村,去探究一村一落如何打造美丽乡村的“面子”和“里子”。
建什么——“软硬”兼施补短板
小小的厕所,撬起了吕家钊的幸福生活。
“一个木桶两块板,三尺土墙围四边。”曾经,周宁县泗桥乡洋尾弄村村民吕家钊,最怕客人来家里上厕所,“又脏又破,一到夏天臭气熏天、蚊虫乱飞,实在见不得人”。
2018年的一场农村厕所革命,让吕家钊既赢回了“面子”,又得到了“里子”。旱厕改水厕,装上冲水马桶,粪污经过三格化粪池发酵处理后集中纳管,进入农田生态池净化,最后成了天然液态肥,为家里的10亩蔬菜源源不断提供养分。
经过为期三年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全省乡村面貌焕然一新。目前,全省农村无害化户厕普及率达99.35%,垃圾收集、转运、处置体系全面建立,乡镇污水处理设施实现全覆盖,整治裸房15万栋。
但放眼广大乡村,公共基础设施往村覆盖、往户延伸还存在薄弱环节,公共服务质量还有待提高。这样的背景下,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核心目标指向补短板、强弱项,缩小城乡发展差距。
2021年以来,福建每年出台一个乡村建设品质提升实施方案、形成一份乡村建设重点任务清单、明确一批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工作要点,推动人居环境整治持续落深落细。今年3月,《福建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实施方案》正式印发,重点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
聚焦“硬件”,全面推动农村基础设施提档升级——
推进农村路网升级,全省实现镇镇通干线、村村通客车;推进农村水利设施升级,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88.7%;推进农村物流设施升级,快递服务乡镇覆盖率、邮政企业建制村通邮率均达到100%;推进农村数字化升级,基本实现城乡网络“同网同速”。(下转第四版) (上接第一版)
突出“软件”,切实加快基本公共服务均衡发展——
2700多所义务教育学校实现管理标准化;建成60个县域医共体,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补助标准提高至每人每年580元;建制村养老服务设施覆盖率提高到64.5%,每千名老年人养老床位数达38.7张。
怎么建——农民当家唱主角
近日,连江县敖江镇石头村召开了一场特别的村民大会,32名村民代表参会,议题只有一个——村里的垃圾处理费收多少?
“每户每年缴纳100元,大家看合不合适?”村党支部书记邵德光直奔主题。
“有点贵了,90元合适。”村民代表刘玉芳接着发言,获得多数人支持。
“那低保户要不要交这笔钱?”“谁来负责收钱?”……
你一言我一语,大家很快达成了共识:按户收,每户90元,低保户不用交钱,由村民代表收钱。不到一周时间,石头村上万元的垃圾处理费悉数交齐。
乡村建设,首先要厘清的问题是——为谁而建?答案显而易见:为农民自己建。因此,乡村建设,农民要当“话事人”。在推进乡村建设中,福建充分发挥农民主体作用,坚持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引导村民共同参与乡村建设。
周金概以本土匠师的身份,回到老家永春县五里街镇大羽村,当起了施工队长。
在开展农房整治行动中,大羽村决定培养一支“接地气、本土化、专业化”的工匠队伍。于是,周金概和几名工匠一起返乡,组建了一支10人的小工程队,开始承包本村的房屋建设。
“以前我去深圳打工,晚上睡地铺,几十人同吃一锅饭,年底才能拿工资。”周金概说,在家门口就业后,生活滋润多了。随着工程队越做越大,周金概带起了学徒,开始走出去,到附近村镇承包新工程。
农民参与村庄建设积极性不高怎么办?福建各地推行积分制,辅以相应物质与精神激励,以量化管理调动农民积极性,凝聚乡村建设合力。
“刚交的10斤纸皮,参考市场价约7元,按照1元兑换100积分,可换到700积分;如果月度积分能排前十,还可能获得红榜奖励1000分……这些积分在村里都能当钱用!”18日,罗源县白塔乡南洋村村民兰宝金,扛着一摞纸皮来到村里的积分兑换超市,高高兴兴地换取了生活用品带回家。
去年以来,福州市试点推广文明积分制,引导农民主动参与家园清洁行动。在南洋村,农民不仅可以通过房屋整治、污水处理等获得通用的文明分,还可凭借整理可回收垃圾获得专项积分。
乡村建设得好不好?农民说了算。
为保障农民监督权,2019年,福建在全国率先建立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互联网+督查”平台,开通举报热线,在“闽政通”APP开设举报直通窗口,落实举报投诉统一受理、分类转办、限时办结、跟踪督办、汇总报告、通报曝光等工作机制。
建啥样——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近日,记者来到将乐县,在邱彩立家的庭院,看见复古擂茶器具陈列其中,游客可现场品鉴地道擂茶,也可沉浸式体验传统制作工艺;走进孙桂英家的庭院,“一山一水一池一木”布局映入眼帘,自然风光与人居环境相融相合;在“常文菌菇”庭院,只见竹荪、红菇、茶树菇等菌菇干制品琳琅满目,游客挑选时爱不释手……
在创建美丽庭院过程中,将乐依托本土特色产业,融入农耕文化、家风文化、传统文化等元素,打造内外兼修的庭院风景,把“小盆景”变成了“大风景”。
“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这是“城里人”和“村里人”共同的生活愿景,也是推进乡村建设的应有之义。乡村建设,不能搞齐步走、一刀切,机械照搬城市建设模式,应尊重规律,注重保护,体现特色,彰显个性。
美丽乡村,规划先行。面对千差万别的村庄实际,福建分门别类,对症施策:5494个集聚提升中心村庄,应进一步激活产业、优化环境、提振人气;3908个转型融合城郊村庄,纳入城镇建设统筹安排;4255个保护开发特色村庄,鼓励发展乡村旅游和特色产业;220个搬迁撤并衰退村庄,限制新建、扩建活动;590个待定类村庄,在未明晰具体分类前,暂不安排重点项目和新增建设用地。截至2021年年底,全省已有4459个村完成村庄规划编制,到2023年可实现村庄规划应编尽编。
乡土文化,需要传承。福建将独特的红色文化、闽南文化、客家文化、海丝文化等“福”文化元素融入其中,以特色文化赋能乡村建设。目前,全省已累计创建国家级名镇名村42个、省级名镇名村121个,中国传统村落229个、省级传统村落503个。
乡村建设,要建也要管。福建实行基础设施建设与管护机制一体谋划、一同实施,探索农村公厕管护、村庄保洁、垃圾转运、污水处理整体打包市场化运营管理。
“再也看不到‘垃圾放田边、下雨全冲走’的景象了。”包敏惠是闽清县上莲乡垃圾分类专业队伍的一员。2019年开始,乡里试水农村环卫市场化运作,把村庄保洁、垃圾转运、公厕管护等统一打包,让企业当“运动员”,政府做“裁判员”。中标企业每月服务费与考核得分挂钩。今年年底,福州全市农村环卫打包市场化率将达到70%。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