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

共谋共建共管共评共享  “三点”工作法“催生”闽台乡建乡创“设计下乡”模式

2022年08月25日09:26 |
小字号

近年来,福建省充分发挥对台优势,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契机,以两岸同根的乡村为舞台,以闽台互补的乡建乡创为载体,通过政策扶持、陪护服务、情感牵引等路径,按照“三点”工作法(即通堵点、破难点、树亮点),深化闽台乡建乡创合作,吸引越来越多台湾建筑师和文创团队(以下简称台湾团队)入闽,为乡村规划设计、农房建设、污水垃圾治理、集镇环境整治、历史文化保护利用、乡村文创和产业培育等多领域多方面提供陪护式服务,借鉴台湾社区营造经验,探索共谋共建共管共评共享的设计下乡模式。

罗源县起步镇改造后

罗源县起步镇改造后

据不完全统计,2018年至今,福建省累计引进台湾团队105支、台湾乡建乡创人才300多名,“陪护”服务280多个村庄,覆盖全省80%以上的县(市、区),不仅培育出了厦门青礁院前社、平潭北港村、泰宁际溪村、永泰嵩口镇、闽清“梅城印记”等一批美丽乡村建设的闽台合作样板,为深化推进福建省乡村振兴、完善城乡基层治理注入新的活力,而且形成一批可借鉴可推广的创新举措,为深化两岸融合发展、促进同胞心灵契合作出示范,得到中央领导同志的批示肯定,并以国务院台港澳办对台工作简报形式向全国宣传推广。

打通政策堵点,推动供需“一体化”

台湾建筑师团队开展驻村陪护式服务

为推动乡村建设工作高效进行,福建省以需求为导向,在闽台乡建乡创方面先行先试。

创新扶持举措。福建省住建厅联合相关部门在全国率先出台以乡建乡创为主题的两岸交流合作支持政策和保障措施,先后出台了《关于鼓励台湾建筑师来闽参与乡村建设的若干意见》《关于深化闽台乡建乡村融合发展若干措施的通知》等政策举措,在项目带动、培训辅导、交流合作等方面给予政策和资金扶持。2018年至今,省级财政累计安排1.13亿元支持226个闽台乡建乡创合作项目。

落实惠台政策。持续推进国家“31条”“26条”等惠台政策措施在福建省落地见效,率先公布第一批225项同等待遇政策。2021年10月,福建省政府还发出通知,落实台胞台企在资金补助、融资贷款、土地使用等方面的同等待遇,鼓励台湾团队参与福建省乡建乡创和社区治理。

共通行业标准。以建筑、规划、文创领域为重点,实行台湾企业备案准入制度,取消台资建筑企业承接项目的投资限制,扩大台湾企业(含个人)的资质和行业标准采认范围。至今,已有85家台湾建筑企业、149名台湾建筑专业技术人员在厦门和平潭备案,52家在闽台企取得建筑业企业资质,完成注册建筑师、监理工程师、房地产估价师等39项对台职业资格采认。

破解工作难点,实现服务“多样化”

服务站点之一:海峡建筑师家园

工作落地是闽台合作的难点。近年来,福建省不断在实践中探索,实现精准服务“多元化”。

全过程辅导对接。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成立工作专班全程辅导、服务台湾团队,构建“线上平台+线下网点”覆盖闽台的乡建乡创服务网络,形成“政策有辅导、项目有信息、合作有对接、落地有跟踪、问题有协调”的全过程闭合服务机制。推动“海峡建筑师家园”在两岸设立多个服务站点,实现线下网点联动服务。其中,台北大稻埕服务网点已为千余名台湾设计师提供政策辅导。

双陪护联合驻村。发动全省近20支本地团队长期与台湾团队联合驻村,发挥台湾团队创意、设计和社区营造等方面优势,大陆团队规范解读、施工图设计、资源对接等方面优势,开展联合驻村陪护式服务,促进双方经验共享、专业互鉴、优势互补,有效提升乡村建设效率与项目运营成功率。这一创新举措荣获国家住建部“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

跨领域整合资源。邀请两岸行业专家、知名高校、规划设计单位和文化创意团队,举办沙龙、论坛、设计竞赛等活动,促进深度融合。如整合政府、高校、企业、协会等方面资源,成立“海峡两岸乡建乡创发展研究院”,立足福建辐射两岸,建设两岸乡建乡创领域高端智库和推动融合实践的平台。

塑造特色亮点,闽台融合“品牌化”

福建省以典型案例为指引,以树立榜样为抓手,打造闽台乡建乡创合作特色品牌。

突出示范推广。及时对乡建乡创经验进行总结,并把好的典型通过多种渠道进行复制、推广。目前,台湾李佩珍团队打造的“院前模式”已在闽西革命老区推广,并有23个省(市、区)及“一带一路”沿线42个国家到访学习;林智远团队的服务范围已扩大到平潭青峰村、磹水村,并进驻湄洲岛,持续探索“民宿运营+台创基地”为导向的产业振兴之路;省青建协组织台湾团队赴宁夏开展乡建乡创交流,成功签约若干试点项目。

注重典型表彰。针对台湾专业人才的贡献和表现,及时推荐参与各类表彰。已经先后有林智远、范姜锋、马彦彬、李佩珍、范姜锋、张欣颐等投身乡建乡创的台胞分别获评省劳动模范、省五一劳动奖章、省三八红旗手和省青年五四奖章等荣誉称号,厦门市海沧区海峡城乡发展基金会和福建橙翔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曾芝颖团队)获评2022年“福建青年五四奖章集体”。

平潭北港村“石头会唱歌”艺术聚落

赋能产业支撑。通过深入挖掘在地文化资源,打造兼具历史文化与地域特色的村镇,带动当地旅游等产业发展。泰宁际溪村“耕读李家”建成后,年游客量超过12万人次,获评“中国最美休闲乡村”“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厦门海沧院前社实现从拆迁村到生态村的华丽转变,年营业额近2000万元,增加收入500万元。平潭北港村诞生了“石头会唱歌”艺术聚落,成为集民宿、文创、餐饮为一体的网红乡村旅游点。台湾“见学馆”文创团队与永泰长庆镇携手打造的“长庆严选”品牌,实现人居环境与产业发展双提升,成为做活做强乡创文化、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的典范。

下一步,福建省将继续深化闽台乡建乡创合作实践,不断把设计下乡工作推向深入。一是持续完善闽台乡建乡创服务机制,落细落实《深化闽台乡建乡创融合发展若干措施的补充通知》,应对疫情影响,加大帮助台湾团队纾困解难力度,进一步营造闽台乡建乡创合作良好环境;二是加大宣传力度,讲好乡建乡创的“台湾青年故事”,吸引更多台湾团队入闽参与乡建乡创合作;三是加强乡建乡创分享交流,促进两岸团队专业互鉴;四是指导各地将县域、村庄成片打包,充分发挥台湾团队在设计理念、服务方式和文化挖掘、文创植入、产业培育、村民培训等方面的优势作用,探索培育农业、文创、旅游等产业链、示范带,更好地促进乡村振兴。

(责编:江苇杭、张子剑)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